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打好種業翻身仗
——廣東省政協召開專題協商會熱議種業振興
人民政協網廣東12月23日電(本報記者 林儀 揭春雁 通訊員 陳玉強)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也是核心競爭力。廣東省連續9年將加快現代種業發展列入重點工作。省政協也持續關注種業發展,2020年將種業振興列入省政協主席會議重點督辦系列提案,2021年又將其作為專題協商會議題加以深化。12月20日,“推進種業振興行動,夯實農業現代化根基”專題協商會以省、市、縣三級政協遠程協商的形式召開,為打好種業翻身仗出謀劃策。
今年6月至9月,省政協主席王榮,副主席鄧海光、黃武帶隊,聯合省各民主黨派及工商聯、農業農村廳、科技廳、農科院等組成調研組,赴廣州、佛山、清遠、江門、云浮等地開展實地調研,邀請江蘇、浙江等省協助開展書面調研,并對省內90家種業企業和46家科研機構開展了問卷調查。問卷調查中,53%的企業為中小微企業,60%的企業員工不超過50人。“廣東最大的問題是市場主體弱、散、小。”鄧海光對此憂心忡忡。
調研組指出,與國際國內先進地區相比,廣東省種業發展整體仍處于傳統育種階段,對此,民建廣東省委會副主委許玲建議加快規劃布局和選址立項,先期建設1個適應廣東省種業企業特點和需求的大規模、公共型、綜合性種業繁育基地,補齊“育繁推”產業鏈條短板。同時,應結合不同農作物和畜禽品種需求,依托行業龍頭企業,由財政投資建設一批中小型特色繁育基地,從而形成“1+N”省級育種平臺布局。
事實上,廣東已著手壯大種業企業主體。今年,廣東省種業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注冊成立,溫氏集團也與恒健集團和華南農業大學等加強合作,組建了廣東中芯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廣東省持證農作物種子企業240家,年產值1億元以上的涉種畜禽企業252家。
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顧幸偉表示,將繼續抓好種業龍頭企業的培育發展,引導資源、技術、人才、資本等要素向優勢企業聚集,培育壯大企業主體,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企業是育種的主體,國際上種業的競爭實質是幾家大型育種公司創新能力的競爭。”廣東農業企業的代表、溫氏股份首席運營官吳珍芳如是說。受訪企業認為,政府部門應該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研發項目對接服務和公共技術平臺服務。
“目前種業企業弱小的情況下,企業尚無法擔當作為科技創新主體的角色,需要從政策層面探索建立有利于科企緊密結合的體制機制。”省政協常委王豐建議。
“推進種業振興行動,關鍵在于如何扎實推進種業企業做優做強。”江門市政協委員吳超雄建議,要營造種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王榮對此表示贊成并指出,要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不斷激發種業市場活力和創造力。
廣東種業的優勢是種質資源豐富、研發能力強。民進廣東省委會副主委陳日遠建議,以廣東優勢特色品種為重點,利用分子技術等新手段加強研究,把牢準入關,健全同一適宜生態區引種備案制度,加大審定品種撤銷力度,解決好同質化等問題。
科研是種業振興的基礎。民革廣東省委會主委程萍認為,要發揮廣東省在作物航天育種、分子育種、基因測序和粵港澳大灣區種業人才集聚等現代農業生物育種創新優勢,建成國內外生物育種規模大、集聚性強的“種業硅谷”。
“我們要強優勢!”省委常委葉貞琴指出,廣東省要堅決扛起糧食安全和種業振興的政治責任,堅持目標導向,立足廣東特色,聚焦重大品種和關鍵技術,強優勢、補短板、破卡點,建設省級種質資源庫,實現種源核心技術攻關,推進交易平臺建設,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推動廣東種業振興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編輯:李京
關鍵詞:種業 企業 廣東省 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