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法治>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共同飲酒致人死亡,誰該擔責?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讀書好。”在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倡議下,2020年4月23日,“全國政協委員讀書活動”正式啟動。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作為讀書群責任單位之一,于2020年7~12月建立了“學習民法典讀書群”。在讀書群中,委員們與導讀人一道,共同探尋民法典為時代立法的“新意”、保障民事權利的“硬核”,在鮮活的案例中感受民法典對人民美好生活的溫情守護,在思想交流和火花碰撞中體會民法典“為民立法”的立法精神、價值追求……“書香致遠,墨卷致恒”,委員們的讀書成果已集結為《學好用好民法典》一書公開出版。本期開始,我們以書為名,開設《學好用好民法典》欄目,結合當下生活、百姓關注,將書中經典案例、委員點評、問題解答、討論交流的內容呈現給讀者,讓讀者充分了解民法典的生活性、實用性、易讀性和普適性。讓我們一起搭乘委員讀書活動的航船,讓民法典深度地走進千家萬戶。
前不久,“4種行為同桌飲酒者需承擔法律責任”沖上了熱搜榜首,分別是:一是強迫性勸酒,比如用“不喝不夠朋友”等語言刺激對方喝酒,或在對方已喝醉意識不清沒有自制力的情況下,仍勸其喝酒的行為。二是明知對方不能喝酒仍勸其飲酒,比如明知對方身體狀況,仍勸其飲酒誘發疾病等。三是未將醉酒者安全護送,如飲酒者已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無法支配自身行為時,酒友沒有將其送至醫院或安全送回家中。四是酒后駕車未勸阻導致發生車禍等損害的。
中國是酒文化大國,國人聚餐,自然少不了飲酒助興。人均飲酒量雖不突出,殊不知,由于人口基數龐大,中國因酒精導致死亡的人數卻列居全球前位(據《柳葉刀》2018年刊發的研究數據)。年終歲尾,“依法飲酒”尤為重要。
以案說法
“十一”期間,李某攜親屬回國,王某邀請李某當晚吃飯,并同時邀請張某等人作陪。席間,李某在朋友勸說下喝了大量的白酒,導致醉酒。李某朋友們試圖將其送到市內某酒店休息,但該酒店以“醉酒之人不能單獨住店”為由拒絕。為此,他們電話找來了李某的另一位朋友劉某,并攙扶李某到車內休息后離開。第二天劉某發現李某在車內死亡,遂報警。李某家人將王某等四人訴至法院,要求賠償。
法院經審理認為,李某應對自身的死亡負主要責任,判決劉某承擔10%責任,王某等人承擔5%責任。
法律分析
本案為共同飲酒致人死亡案例,主要涉及兩個法律問題。
(1)劉某等人行為構成對李某生命權的侵犯。李某死亡,既與劉某未能及時發現其神志不清、沒有盡到應有的照顧義務,也與王某等人勸說李某喝下大量白酒有關,這些行為構成對生命權的侵犯。李某家屬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
(2)李某死亡的主要責任在自己,劉某承擔次要責任。本案中,李某醉酒后,劉某是基于朋友關系的幫忙、照顧者;王某等人也通過安排住宿、找人接送的方法對其進行了安排。但李某的死亡,主要原因不是飲酒和疏于照顧。李某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充分的了解,應該意識到飲酒可能會造成的身體傷害及酒后無人照顧的可能性,卻沒有引起高度重視。因此,李某應對自身的死亡負主要責任;劉某、王某等人僅負次要責任。
讀典互動
如何理解民法典對生命權的規定?
甲委員:生命權歷來被認為是最重要的人權。但在傳統民法理論中,生命權被看作防御性權利。只有在生命權遭受侵害時,權利人才能行使這種權利;并且認為,對生命權的保護應該僅限于對生命本身。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對生命權保護的認識也有了很大的進步,許多國家立法不僅極為重視保護作為第一人權的生命權,而且擴展了生命權的內涵,將只保護生命權本身拓展到注重對生命尊嚴的維護。
乙委員:的確如此。世界上關于生命權的立法,將維護生命尊嚴的含義確定為三層:一是維護生命存續的質量,使人活得體面而且有尊嚴。一是維護生命終結的尊嚴,就是說,生命的享有并不意味著必須痛苦地活著,人不僅要活得有尊嚴,也要死得有尊嚴。三是維護生命的過程,一個人從出生到年幼、成年、衰老、離世,每一個階段都應該體現尊嚴的價值,并且得到法律的關注和保護。
丙委員:民法典第1002條將生命權的內容概括為“生命安全”和“生命尊嚴”,就是體現了生命權立法的現代理念。不僅注重維護生命安全,而且注重維護生命尊嚴。
丁委員:從生命安全的角度看,生存利益當然是人的最根本需求。在民法典頒布之前,我國法律有相關規定嗎?
戊委員:有的,我國關于保護生存利益的規定體現在多種法律之中。比如,憲法第45條賦予公民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暗含了對公民生存利益的認可。過去,我國民法中雖未明確認可自然人的生存利益,但保護生存利益的規定并不少。如繼承法第14條明確遺產分割時,要對缺乏勞動能力又無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適當的遺產份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問題的批復明確,建筑工程承包人的優先受償權不得對抗已交付全部或大部分商品房買賣價款的消費者,就是基于消費者的生存利益優先于承包人利益的考慮。
己委員:除此之外,民法對自然人生存利益的保障也還散見于其他規范中,如民事訴訟法第243條、第244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等都為保障被執行人及其撫養人在強制執行過程中的基本生存需要進行了規定;破產法第113條將職工的工資、社保金、醫療費和補償金等債權置于破產財產清償順序的首位,也是為了保護職工的生存利益。
庚委員:雖然我國已經從自然人、繼承人、消費者、被執行人及其扶養人、職工等多方面、多角度來保護生存利益,基本形成了對自然人生命安全的保障體系,但這些法律規定比較分散并且缺乏體系性,作用發揮有限。民法典在總結過去立法經驗的基礎上,以積極確權方式明確自然人的維護生命安全權,是更高層次的保護,更有利于全面地保障自然人的生命安全。
辛委員:民法典在規定生命安全的同時,對生命尊嚴也予以高度重視,首次將生命尊嚴與生命安全并列,這種轉變是基于何種背景,又有什么作用呢?
壬委員:有人說,21世紀是一個走向權利的世紀,現代民法必須以尊重人、關愛人、保護人的人文關懷價值為基本理念,并以維護人格尊嚴為其重要目的,其中,維護生命尊嚴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民法典對此做了非常多的考慮。比如,規定禁止侵害行動自由和非法搜查身體;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有權依法自主決定無償捐獻其人體細胞、人體組織;禁止以任何形式買賣人體器官、遺體等。這些都是維護生命尊嚴的具體規定。
癸委員:民法典對生命權的規定,既彰顯了現代人格權保護的理念,從傳統的消極防御權能到兼具積極權能與消極權能的時代變化;也積極回應了現實挑戰和社會關切,充分體現了民法典的時代性、實踐性。
編輯:何方
關鍵詞:生命 飲酒 死亡 民法典 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