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政協北京市海淀區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觀點集錦
劉勇委員:進一步提升對中小微企業金融的服務能力
人民政協網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 付振強 朱建華 滿達呼 劉佳政 李玉禎)“金融科技依靠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手段,充分發揮線上化、數字化、場景化優勢,為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由于中小微企業融資的特殊性,當前金融科技賦能中小微企業融資仍然面臨一定的挑戰。”政協北京市海淀區十一屆一次會議期間,北京市海淀區政協委員劉勇表示,對中小微企業金融的服務能力,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劉勇委員表示,金融機構內部存在數據割裂問題,金融機構背后一般會有多家IT供應商,各自所提供的系統是相互獨立的,并且一般采用非開源的技術,導致部門之間會形成獨立的數據庫,相互之間往往是孤立的。這導致了金融科技賦能金融機構,服務中小微企業能力不足。
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如何做?劉勇委員建議,要完善常態化金融科技應用場景對接發布機制,深入挖掘銀行、保險、證券、信托等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需求,持續舉辦金融科技應用場景對接會,推動科技企業與金融機構的供需對接,在供應鏈金融、知識產權金融、科技保險等領域建設一批金融科技示范場景。同時,完善融資對接服務,定期舉辦融資對接活動,搭建融資交流平臺,加強金融科技初創企業與金融科技產業基金等資本對接。
“支持聯盟等行業組織設立金融科技孵化器、加速器等平臺,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金融科技企業提供差異化服務,形成瞪羚、獨角獸、龍頭企業的梯度培育體系。”劉勇委員說。
劉勇委員還建議,要建設中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庫,鼓勵政務數據與金融數據的有機結合,并推動市場征信機構形成中小微企業評級、信用報告等。“深入挖掘整合金融機構內部中小微企業客戶信用信息,促進公共數據與金融機構內部數據有機結合。”(完)
編輯:朱建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