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好商量”搭起“連心橋”
——重慶市政協全面推動“渝事好商量”協商平臺建設
人民政協網11月25日電 (本報記者 凌云)
走進重慶市渝中區政協上清寺街道聯絡委“渝事好商量”協商廳,濃濃的“政協味兒”撲面而來。前不久,這里剛剛舉行過一場協商解決老百姓“急難愁盼”事的“圓桌會”,為渝中區政協“渝事好商量”協商平臺建設又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各試點區縣政協積極探索示范樣本,展現了基層協商民主新亮點和新成效,也為我們提供了可學可用的指導。”日前,在現場觀摩渝中區、九龍坡區、渝北區等地“渝事好商量”協商平臺建設過程中,各區縣政協相關負責人一路贊不絕口。
隨后舉行的市政協“渝事好商量”協商平臺建設推進會上,交流互鑒不斷深入,共識也在進一步凝聚。
怎樣做實“渝事好商量”協商平臺建設?九龍坡區政協的經驗是注重平臺建設的標準化、平臺管理的規范化和平臺使用的長效化。區政協主席鄭和平介紹,區政協建立健全“委站聯動互動”工作機制,明確每個專委會對口聯系指導1-2個委員工作站和相應的“渝事好商量”協商平臺,每兩月共同組織政協委員開展協商議事活動,讓協商抓在日常、走向經常。
“充分發揮委員作用打造村(社區、園區)流動協商平臺。”渝北區政協主席彭建康說,區政協在有條件的村(社區)、園區,依托民情茶室、居民協商議事會等建立了20個“渝事好商量”委員流動工作站,選擇切口小、關聯廣、與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議題,靈活經常地開展專題協商、院壩協商、樓宇協商、網絡協商等,使大量矛盾和問題妥善解決在基層。
試點區縣政協在全面開展“渝事好商量”協商平臺建設工作中,不但將其與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相結合有力推進,還紛紛通過“渝事好商量+”的形式,積極助推工作精品的打造和特色品牌的培育。
在綦江,區政協充分利用街鎮、村(社區)現有場地,建設“委員共享空間”,在每個街鎮建設一個協商議事室,懸掛“渝事好商量·綦實商量辦”標牌,按照“大民生、小切口、微協商”“因地制宜、就近就便”原則,延伸搭建靈活多樣“小微”協商平臺,面對面與群眾交流互動。
在云陽,縣政協通過“政協委員服務站”在村(社區)組建“渝事好商量·鄉村議事堂”,在城市社區組建“渝事好商量·社區議事室”,在委員企業組建“渝事好商量·委員議事廳”,同時創新打造“渝事好商量大篷車”協商移動模式,為政協委員建言獻策、服務基層百姓提供陣地保障。
……
市政協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3月以來,市政協協同14個試點區縣政協積極推動“渝事好商量”協商平臺建設落地見效,共開展協商議事活動607場次,各級政協委員參與4173人次,提出1759條意見建議,助推解決956個基層民生問題,進一步激活了政協工作的“神經末梢”,不斷彰顯著黨委政府“好幫手”、人民群眾“連心橋”、委員履職“新平臺”的效能,為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了政協智慧和力量。
試點先行,示范引領,全面落實。市政協主席王炯強調,全市政協系統要把握工作重點,全面推動“渝事好商量”協商平臺建設,加強工作保障,把基層開展“渝事好商量”協商活動的好經驗、好做法通過制度機制固化下來,推動協商平臺建設走深走實。
編輯:李京
關鍵詞:協商 平臺 渝事好商量 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