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公益>公益資訊
首本聽力健康“藍皮書”面世,全國政協委員龍墨建議——
完善政策促早日實現“人人享有康復”由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研創、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聽力健康報告(2021)》(簡稱“藍皮書”)近日在京發布,這是我國第一本關注聽力健康的藍皮書,填補了我國聽力領域的空白,對中國聽力健康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藍皮書聚焦聽力健康發展現狀
藍皮書分為“總報告”“調查篇”“政策篇”“應用篇”和“科教公益篇”5個部分。該書指出,老年性耳聾占據了我國聽力殘疾致殘原因的首位。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顯示,總體上,老年性耳聾占據了我國聽力殘疾致殘原因的首位(51.61%),其次為原因不明(13.61%)、中耳炎(11.80%)、全身性疾?。?.83%)等。男性原因不明、中耳炎、藥物中毒等類聽力殘疾發生率高于女性,全身性疾病導致聽力殘疾的女性比例高于男性。此外,老年性耳聾、傳染性疾病等病因導致的聽力殘疾無顯著性別差異。
家庭因素為0-14歲兒童聽力障礙的主要影響因素。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在聽力障礙人群中,約60%的15歲以下兒童聽力障礙是可避免的,因此對兒童聽力障礙的有效防治是提升全人口健康水平的關鍵所在。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原主任龍墨表示,我國聽力學、聽力康復事業近幾十年取得巨大進步。聽力健康事業發展到今天到了需要總結、思索,鞏固成果、尋找不足從而進一步提高的階段。
藍皮書除了闡述與聽力健康相關的基本知識外,更主要的是就我國及國際聽力障礙現患狀況、相關政策和標準、助聽技術的發展、聽覺言語康復、基礎研究、科普宣傳、公益事業及聽力學教育等多個方面進行梳理,主要是聚焦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對未來發展提出建議。
“比如我們正在面臨的新型信息技術帶給青年人的噪聲問題,社會老齡化帶來的大比例聽障人群問題,新型助聽產品的不斷推出及國產化問題等等,這些內容無論對政策制定人員、還是從業的專業人員都可以從不同的視角對我國聽力健康事業發展有更深入的認識,因此藍皮書出版有其特殊的價值。”龍墨說,“這是首部‘藍皮書’,但肯定不是最后一部,相信隨著知識的不斷更新和社會發展,一定還會有第二部、第三部聽力健康藍皮書的出版?!?/p>
委員建言聽力健康事業發展
龍墨表示,2018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意見》,2019年各省均出臺具體實施措施。至此,0-6歲殘疾兒童康復基本實現全覆蓋,并向學齡兒童、成人發展。聽力殘疾人通過早期、及時干預,聽障兒童可隨班就讀,成人特別是老年人可提高生活質量,殘疾兒童康復也得到質的飛躍,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好評。
龍墨認為,現有政策在貫徹落實、加強覆蓋面、規范康復機構、支持人才培養等方面還需要持續完善。“當前聽力健康事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康復服務供給不足,覆蓋年齡段不全面;基層機構服務條件和能力不足;政府保障力度及已有政策貫徹落實需進一步加強;融合教育質量有待提升?!饼埬f。
為此,龍墨建議,加大政策覆蓋力度,惠及更多聽障人群。在對0-6歲聽障兒童進行“搶救性”康復的同時,應加強對聽障青少年、成年人的關注。
“還應明確政策落實主體職責,加強督導力度?!饼埬f,例如應形成有效監督和問責機制,同時加強對政策實施效果的科學評估;在積極落實現有康復醫療報銷范圍的基礎上積極推動進一步擴大康復經費納入醫療保障范圍,加大督導落實力度。
龍墨認為,規范機構建設標準,疏通人才晉升渠道也很重要。她透露,目前,伴隨著相關法規和制度的出臺,中國殘聯牽頭會同有關部門正就康復機構的準入、管理、服務、人員等出臺相關標準和規范,以進一步規范康復機構服務?!懊鎸β犃φZ言康復專業人才短缺、職稱晉升渠道不暢通的現狀,希望有關部門就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給出明確的意見和政策?!?/p>
最后,龍墨建議,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提高公眾知曉度和參與性?!叭鐚⒙犃】导{入基礎教育、通識教育中,重視對兒童、青少年的教育;接受公眾對政策落實的監督,及時對公眾所提意見和建議給予反饋?!?nbsp;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聽力 政策 康復 殘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