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政協主席面對面
為啥政協工作越干越有勁兒?來聽這位主席的“好”故事
如何搭建協商平臺,讓協商民主向基層延伸?基層政協如何在履職實踐中發揮界別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政協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人民政協的重大決策部署,不斷探索實踐推動履職盡責、提高建言資政水平的方式、方法,各顯神通,成效明顯。其中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政協積累了一些典型經驗。近日,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政協主席白向坊做客人民政協網《政協主席面對面》欄目,和我們分享了淄川區政協的協商經驗。
△淄川區政協主席、黨組書記白向坊做客《政協主席面對面》
主持人:白主席好,歡迎您來到我們的演播室,能不能談一談我們淄川區政協在加強基層協商方面有哪些好的經驗做法?
白向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這為我們做好新時代人民政協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們要圍繞“協商為民、協商于民”的要求大力開展基層協商,特別是在基層群眾當中開展協商。今年以來,我們淄川區政協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建設“盡責政協”為目標,以“一議一隊兩聯三考核”為保障,做到全員入委、委聯界別,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制度化開展基層協商活動,使我們淄川政協工作開創了新的局面。
具體來講,就是打造“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會客廳平臺。大家知道,界別是政協的顯著優勢和顯著特征,也是開展政協活動的有效途徑。我們淄川區把248名政協委員劃分成16個界別,按照“對口相近、優化結構、布局合理、增強合力”的原則,又歸納為6個專業委員會,委員入界別、界別入委員會,再把機制、體制建起來。然后我們建設“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會客廳平臺,就是考慮立足一個“好”字:一定是帶著一個好的心態,找一幫好人,來解決好問題。我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有事好商量”,就是最終把事情商量出成果,解決基層社會治理的問題,來促進社會和諧,所以我們把“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會客廳平臺送到了群眾家門口。
打造這個平臺我們注重建設三個方面:一個方面就是協商議事的陣地全覆蓋。我們在淄川全區建了458個協商議事會客廳,每個村、街道都覆蓋了。同時我們把13個鎮、街道還有16個界別作為聯絡人和召集人,分到這458個協商議事會客廳里去,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很整裝的隊伍來做好我們的協商議事工作。同時,我們確定了每月的15號為全區的協商議事集中日,運行半年來效果非常好,讓基層意識到大家每月該坐一塊說說我們村里的事,說說我們界別的事,委員感興趣,群眾也有盼頭,這樣就把我們這個協商議事活動日常化、專業化、制度化做起來了。再一點就是我們按照協商的流程規范化,我們區委常委會審議通過了建好、用好“有事好商量”平臺,促進推出了政協協商和基層社會治理結合的指導意見,明確了九個方面的規定性內容。比如說在議題選題上我們要圍繞黨政中心的大事、改革發展的要事、民生改善的實事和社會治理的難事來提出議題,同時這些議題要報黨委、政府,作為社情民意反映上來。
再一個就是確定我們在協商議事活動當中哪些人員組成協商議事,我們叫“6+N”。“6” 包括召集人、利益相關方、界別委員、基層自治組織代表、相關職能部門代表和基層群眾代表,這個“6”是固定的。“N”就是我們需要一些各個方面的專家,包括聘請一些法律專家來參加我們的議事活動。我們用制度化的設計來打造這個平臺。在方式方法上,同時在協商程序上,就叫“開門辦協商” “會議+現場”,不光是在會議室里開會,更主要的是在現場協商,到一線去、到企業車間去、到田間地頭去現場協商,這樣便于問題的解決。
第三個就是協商成果清單化。我們通過協商達成一致的,要把協商建議清單列出來。還有責任落實清單,我們協商好了誰去落實,哪個部門去落實,哪個委員去落實,我們要把清單列出來。最終還有一個成果反饋清單,群眾滿意了,將來我們要公示出去。通過這一件小事的解決,來宣傳好我們的政策,讓群眾吃上定心丸。同時對第一次協商不成的我們還要再繼續調研、跟進,直至問題的解決,這一點我們是要堅持下去的。
今年以來,我們通過“有事好商量”平臺已經協商了800多次,成效還是非常顯著的。所以人民政協報、人民網、新華網、人民政協網,還有我們地方的聯合日報,都給我們報道了,并且我們這個“有事好商量”平臺也被評為淄博市30個“有解思維工作案例”之一,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視。應該說我們“有事好商量”平臺在基層形成了一種“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這么一個好的風氣、好的制度。
主持人:那淄川區政協在推進界別建設方面,還有沒有其他的創新做法?
白向坊:在界別建設方面,我們的主要工作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界別隊伍,另一個就是高質量地發揮界別作用。因為政協委員都是各界的精英,包括各個界別的代表人物、優秀人物,他們都有非常好的專業水平和專業知識。我們就利用“有事好商量”平臺,組建起了志愿服務隊。目前有鄉村振興、科技助農、愛心義診、文化下鄉、法律服務等志愿服務隊。這些志愿服務隊發揮了專業隊伍的作用和委員聯系基層的作用,同時也爭取到了我們界別群眾,還有社會各界對我們專業委員會的意見和建議,形成了雙向發力這樣很好的助力作用。同時界別委員要做到“六個一”,就是參加一次“有事好商量”的協商議事活動,撰寫一條有價值的提案,同時要撰寫一條高質量的社情民意信息,參加一次志愿服務活動,幫助一戶困難戶,還要提供一條招商信息,讓我們每一個界別委員感到責任在肩、不敢稍懈。
今年以來,我們淄川區政協委員履職成果豐碩,截止到9月份,履職成果實現了488件,其中社情民意信息338件、提案111件、界別調研報告是16個、協商報告是8篇、大會發言15篇。同時我們還圍繞區里的工作重點,比如疫情防控、交通安全、鄉村振興等這些主題,提出合理化建議60條,得到了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
在協商議事活動當中,委員在協商平臺提出來,我們淄川區的勞務市場運營十多年了,一直在城里,無論是環境、交通都出現了問題,群眾提出了一些意見,呼吁:勞務市場不能在城中心,要適當遷出去。政協委員聽到這樣的呼聲以后,就召集群眾代表和有關部門包括城管、交警等,一塊來協商。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就把勞務市場遷到了有水喝、有衛生清理的地方。群眾滿意,我們的勞務市場人員也滿意,達到了雙滿意,我們用“有事好商量”平臺協商出成果,通過小切口來解決大問題。
還比如說我們到一個叫雙楊鎮的村子調研,這個村搞天燃氣入村,過去也規劃好了,但是一直沒有到戶。當我們去調研的時候,群眾提出來說“我們還沒用上天燃氣”。當時我們政協委員提出來,要調查是什么原因使群眾還沒用上天燃氣,結果發現,就是原來設計的路線老化,成本加大,天燃氣公司從自身利益出發解決不了,自然也到不了群眾家里去。我們通過協商,重新調研,重新規劃路線,降低成本,滿足了群眾的需求,天燃氣公司也滿意。我們馬上行動,用了短短十多天的時間就把天燃氣問題給群眾解決了。
有些問題不是不能解決,就是缺乏一個協商的平臺,雙方溝通不及時造成了常年的耽擱、擱置。我們通過協商平臺,在群眾家門口來解決問題,做到了群眾的心坎上,所以我們越做心里越感動,越有干勁!
主持人:聽您這么介紹,感覺淄川區政協很忙,我們政協委員也特別忙,而且協商成果也非常的豐富。我們知道自去年4月份開始,全國政協開展了委員讀書活動,汪洋主席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政協委員要多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相信淄川區政協也在響應這一號召,大力推進“書香政協”建設,在這方面我們有沒有一些具體的舉措還有成果和我們來分享。
白向坊:我們這幾年也是不懈地抓書香政協建設,總的來說體現在“三三三制”上:第一個我們突出了三個重點,就是突出政治理論學習,特別是我們學了《中國共產黨簡史》以后,大家都認為中國共產黨的簡史是一部為人民服務的歷史,是一部苦難輝煌的歷史,是一部思想實踐史。通過學習以后,我們的政協委員提出來這本書不光要學習,每一名共產黨員、每個家庭,甚至每一個中國人都要把這本書收藏起來,傳給我們的后代。因為這就是我們心中的經典,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是我們寶貴的經驗,不光指導我們今后百年的發展,更重要的也影響了我們的人生。人生也是這樣,你不經過苦難是難得輝煌的。每位政協委員都是一名傳播者,自己也受用,有正確的理論、正確的方向、正確的理想,那才有正確的人生!
作為專門協商機構,我們要做協商的專家,推動基層協商發展下去,這也是我們學習的一個必要、必須的內容。我們干一行愛一行,干著政協的工作,我們把政協知識和制度學習好、運用好,這是第二個重點。
第三個重點就是習近平總書記講的,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所以我們要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千多年前的《禮記》當中就寫到: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這是樸素的社會主義思想,從那時起,我們的老祖宗就提出來中國人民一定要有天下為公的胸懷,才能干好天下為公的事情。
我們是齊魯之邦、禮儀之邦。我們的“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思想是一致的。我們要有一種天下為公的胸懷,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講的“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這樣的道理,我們通過學習傳統文化與政協工作融為一體,我覺得是非常有必要的。
主持人:據我了解,現在我們很多政協在學習方式上發生了一些變化,不僅是線下學還要線上學,我們這方面有沒有一些創新?
白向坊:我們也是把握了三個結合:一方面是學習和研討相結合,學史明理、學史增信,通過學習悟出來的道理大家一起研討。另一個就是線上線下相結合,我們建了“淄川協商云”,還有淄川政協微信公眾號。每天早上6點有兩名政協委員準時把人民網、新華網、人民政協網發的新聞定點發到我們淄川政協網里去、政協群里去。政協委員帶著讀新聞堅持了好長時間了,我都很受感動,我們的政協委員不光跟著學,還要推給大家學。第三個就是學習與工作相結合,強調轉化成果,也叫學以致用,通過學習指導我們的工作。我們建立了委員論壇,每次委員論壇都指定十名政協委員來發言,以此來增加學習的深度。
主持人:我聽出來了,不光是您自己有特別大的收獲,委員們在這個過程當中收獲也特別多。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各地政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淄川區政協在這方面有沒有開展一些活動,和我們來分享一下?
白向坊:我們按照中央提出的“永遠跟黨走”主題系列活動,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學黨史活動,一方面通過學黨史,傳承紅色基因,因為紅色基因在我們淄川區有著深厚的基礎。我們是老工礦區,黨的一大確定了“建立工會組織,組織工人運動”這么一個主題,所以一大以后,毛澤東和劉少奇到了安源煤礦,李大釗到了開欒煤礦,黨的一大代表鄧恩銘、王盡美到了淄川煤礦。當時我們淄川也是三大紅色礦區之一,當年鄧恩銘、王盡美在此進行革命斗爭的遺址比較多,我們也做了挖掘、整理。同時我們也是中國工會組織早期建設的發生地,鄧恩銘、王盡美建在淄博建立了全國第二個工會組織,也是山東第一個工會組織。當時我們淄川南廟大罷工,一萬多名工人參與,沒有一個人員傷亡,罷工取得非常大的勝利,這是中國工人運動復興的標志。淄川這么多的紅色元素,為淄川區政協系統學黨史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我們邊學習邊到這些遺址當中去深刻體會,包括淄博這兩個字也是當年鄧恩銘、王盡美給我們起的。二人就是在我們淄川和博山搞工人運動,這兩個區縣建立了山東省第一個產業工會和工人支部。當時中央說你們在淄川博山一帶搞工人運動,后來這個地方就叫淄博,這是淄博這個名字的由來。
另一個方面就是我們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開展了“我為群眾辦實事,走千村進萬戶大排查 、大提升”活動,到群眾家里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我們“有事好商量”平臺把問題解決好。我們政協系統走訪了303戶群眾,群眾提出意見、建議26條,集中起來,然后又通過我們的協商平臺幫助群眾解決好問題,也密切了我們與基層和群眾的關系。
第三個就是圍繞慶祝建黨百年,淄博包括我們淄川區對百年工業歷史進行了挖掘整理,最近想整理出版《光輝歷程——黨領導下的淄川工業百年回眸》,現在材料整理得也差不多了。這是我們的一個特色活動,委員在一邊整理過程當中一邊挖掘我們的革命歷史,進一步增強了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發自內心的情懷,使我們能夠在黨的領導下,在新的100年的奮斗征程上,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政協的力量和政協的智慧。
主持人:謝謝白主席。我相信大家也能夠感受到淄川區政協的創新之風和干勁,感受到我們政協委員的這種履職熱情,讓我們基層的老百姓感受到政協就在我們身邊。
策劃:譚明悅
監制:李木元
統籌:宋寶剛 康亮
導播:宋寶剛 康亮 周通
編導:王星星
主持:韓月
攝像:賴仁杰 汪凱 滿達呼
剪輯:李玉禎
編輯:王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