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一筆一畫描繪法治中國宏偉藍圖——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綜述
“您對政務服務窗口的辦事效率滿意嗎?”
“有沒有遇到‘門好進、臉好看、事難辦’等情況?”
“是否存在服務窗口只受理不審批的問題?”
…………
10月16日,中央依法治國辦第一督察組來到北京市朝陽區政務服務中心,就政務服務窗口依法行政、服務為民情況,突擊檢查、實地查訪。
這樣的下沉一線、真督實察已成為常態。中央依法治國辦法治督察基本實現“全覆蓋”,這是對地方政府的“法治體檢”,更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的重要舉措、生動實踐。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是在即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在黨和國家法治建設史上具有劃時代里程碑意義。這次會議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順應黨心民心和時代要求,明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指導地位,確立了新時代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
宏偉擘畫,綱舉目張。
習近平法治思想蘊含著深遠戰略思維、鮮明政治導向、強烈歷史擔當、真摯為民情懷,以強大真理力量、獨特思想魅力和巨大實踐偉力,為奮力開啟法治中國建設新征程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在中華大地描繪出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的壯闊藍圖。
思想引領啟航程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明確提出全面依法治國,并將其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予以有力推進。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門進行研究,作出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黨的十九大后,黨中央決定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
偉大時代孕育偉大思想,偉大思想領航偉大征程。習近平法治思想形成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處于關鍵時期和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背景,繼承了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的思想精髓,賡續了中國共產黨人孜孜不倦的法治追求。
學深悟透,讓思想之光轉化為前進偉力。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紛紛表示,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要切實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
今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了《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于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把“突出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明確為普法重點內容。
這是自上而下、全面推開的一場大學習。
7月23日,省部級、廳局級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專題研討班在中央黨校結業。一年來,各地各部門深化學習培訓,周密制訂計劃、精心安排實施,推動把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重點內容、黨校(行政學院)和干部學院重點課程,組織各級法治工作部門開展培訓輪訓。如今,領導干部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模范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風。
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開展法治大講堂、報告會等活動,充分運用融媒體手段和平臺……從中央到地方,從城市到農村,從機關到企業,從社區到學校,通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凝聚了共識,匯集了力量,推動了實踐。
循法而治,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黃河寧,天下平。今年4月,《黃河保護立法草案(征求意見稿)》發布,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為保母親河安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開展立法將為黃河保護治理提供法治保障。
從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健全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營造各類市場主體公平參與競爭、同等受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到加大法治鄉村建設力度,為鄉村全面振興增添法治亮色,再到服務保障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形成系統完備的涉外法律法規體系,法治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重大進展。
法治為民,詮釋著“中國之治”的初心和底色——
秋日午后,微風中透著陣陣暖意。浙江義烏稠江街道錦都社區會議室里,社區群眾對噪聲污染防治法草案相關建議的討論熱火朝天,每個人都有話說,座談會一直從中午開到了天黑。
這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義烏基層立法聯系點里的一幕。隨著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基層立法聯系點讓立法“飛入尋常百姓家”。
法治保障,實現了人民更加安居樂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正式實施以來,這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緊密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網上辦、馬上辦、一次辦”“不見面辦”等惠民便民舉措不斷推出,群眾權益得到更好維護,群眾辦事更加便捷、省心……
整體謀劃繪宏圖
“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整體謀劃,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通過!”2021年3月11日,北京人民大會堂里掌聲經久不息。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特別專辟“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一章,彰顯了法治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的重要地位。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國家治理的一次深刻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向前推進一步,法治建設就要跟進一步。
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召開后,短短一年間,《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密集出爐,至此形成了法治中國建設“一規劃兩綱要”的頂層設計,確立了“十四五”時期法治中國建設的總藍圖、路線圖、施工圖,一幅更加恢宏的法治畫卷鋪展在人們眼前。
“法治建設規劃,事關全面依法治國工作全局”——《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關于法治中國建設的專門規劃,是新時代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綱領性文件。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奮斗鄉村振興。今年4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鄉村振興促進法,填補了我國鄉村振興領域的立法空白,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檢察公益訴訟制度全面實施四年來,在生態環境與資源保護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近年來,最高人民檢察院先后直接辦理了萬峰湖流域、南四湖流域生態環境受損公益訴訟專案等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實踐著公益司法保護的“中國方案”。
從全面深化改革,到保障改善民生,實踐證明,全面依法治國有效保障國家治理體系的系統性、規范性、協調性,最大限度凝聚社會共識,更好地把社會主義法治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用法治給行政權力定規矩、劃界限”——隨著《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的印發,確立了到2025年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總體目標,對法治政府建設向縱深推進作出新的部署。
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一把手”很關鍵。
“黨政主要負責人述法時不能只是念稿,必須口頭匯報。”在上海金山區的專題述法上,述法過程的動真碰硬,讓專題述法更有質量。
這樣“紅臉”“出汗”的專題述法,效果明顯:區經委述法后,從嚴把項目法治準入關入手,完成產業結構調整項目109個;區國資委述法后制定相關履職清單,梳理形成66項權責事項。
今年以來,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印發《關于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列入年終述職內容工作的意見》,通過述法的“硬約束”,形成了“壓力傳遞”和“杠桿效應”。
如今,“放管服”改革縱深推進,營商環境大幅優化;依法行政制度體系日益健全,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制度初步建立,行政決策公信力持續提升;行政執法體制機制改革大力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水平普遍提高……
法治的根基在人民,法治社會是構筑法治國家的基礎——《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提出,建設信仰法治、公平正義、保障權利、守法誠信、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社會主義法治社會,是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舉措。
“喝你一口茶呀問你一句話,網絡貸款真劃算,免息免抵押!”“你喝茶就喝茶呀哪來這多話,莫講勒些花哨話,聽著就很假!”……湖北恩施依據傳統民歌改編了公安反電詐版“六口茶”,普法視頻一經推出刷爆全網,點擊量超5000萬次。
在14億多人口的大國持續開展全民普法,把法律交給人民,這是人類法治史上的一大創舉。今年以來,隨著“八五”普法的正式開啟,著力提高普法針對性和實效性,進一步形成了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隨著各項政策舉措的加速落地,不斷推動形成符合我國國情、體現時代特征、人民群眾滿意的法治社會建設生動局面:法治鄉村建設不斷加強,先后命名3900多個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夯實法治社會根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矛盾及時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平臺、熱線平臺全面建成并不斷完善,省市縣鄉四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達4.1萬余個……
改革探索破新題
“以解決法治領域突出問題為著力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既要立足當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深層次問題;又要著眼長遠,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積法治之勢,促進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長期性的制度保障。
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強則國家強。
長江浩蕩,喜看萬物欣榮。今年3月1日起,長江保護法正式實施,保護長江有法可依,古老長江翻開新篇章。如今,隨著“十年禁漁”全面實行,“重化圍江”難題逐步破解,大浪滾滾再現魚翔淺底江豚歡躍,碧水兩岸處處草長鶯飛垂柳依依。
“經國序民,正其制度”。一年來,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法治領域改革成績斐然,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取得重大進展,為改革發展穩定打牢法治基礎。
“公平正義是執法司法工作的生命線”。
今年以來,黨中央專門印發《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為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指出方向、明確政策、提供保障,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強檢察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推進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等跨部門大數據協同辦案”,這份文件的要求為法律監督插上科技的“翅膀”。
如今,浙江檢察機關通過數字賦能轉變監督辦案模式,從整體上推動檢察工作全方位變革。在紹興,針對個別人在法院頻繁進行民間借貸糾紛案件的起訴、撤訴與申請執行的情況,檢察機關可以通過自行研發的“民事裁判智慧監督系統”進一步比對分析,揭開“套路貸”虛假訴訟的真面目,進而實施檢察監督。在杭州,檢察機關建立信息情報中心,以算法智能演算類案情報取代人工個案發現,讓執法辦案駛上數字時代的“高速公路”。
“把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落到實處”。
今年5月,公安部印發《關于深入推進公安執法監督管理機制改革的意見》,對構建公安執法權力運行全流程、全要素管理體系作出全面規定,為深化執法規范化建設提供了重要切入點和有力抓手。
從接報案開始,信息全要素網上記載、全流程網上運轉;現場執法時,執法記錄儀客觀、全面記錄執法活動;在辦案區,視頻監控全覆蓋、執法活動全記錄;訊問犯罪嫌疑人時,全程同步錄音錄像……
把權力曬在陽光下,讓公平正義看得見。
在廣東,群眾點開手機上的“粵省事”微信小程序,就可以直接查詢案件辦理進度,查看行政處罰、行政強制執行等15類行政執行文書。截至今年6月,25個省(區、市)公安機關建立了統一的執法公開平臺,讓執法公正得以昭彰,讓執法腐敗無處藏身。
在多地公安機關執法辦案管理中心,辦案區、案件管理區、涉案財物管理區等設置一應俱全。圍繞警情、案件、人員、財物、卷宗、場所等執法要素,各辦案警種、部門集中辦理案件,并依托信息系統管理平臺,實現對執法各要素、全流程的系統管理,確保執法辦案依法規范進行。截至今年7月底,全國公安機關已建成執法辦案管理中心2500余個。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今年8月,《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向社會公布,這是我國制定出臺的第一部統一規范各類市場主體登記管理的行政法規,對各單行法律法規中關于市場主體登記管理的相關制度進行了優化和統一,確立了我國市場主體登記管理的基礎性制度。
一年來,各地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好發揮政府職能。
在上海長寧區,以前開飯店涉及4個部門5項審批備案事項,由各部門分別審批,不可避免出現辦證繁、多次跑等問題,現在通過“一業一證”改革,企業辦事“一網通辦、一窗受理,只跑一次、一次辦成”。
廣東的蔣先生首次申請個人住房津貼時,因客觀原因難以湊齊相關證明。多虧了去年11月以來在全國全面推行的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相關部門為他取消了此項證明,采取“個人承諾+單位調查+失信懲戒”的方式予以辦理。
面對規模龐大的人口流動,優化政務服務才能滿足群眾辦事需求。公安機關推行戶口遷移“一站式”辦理,全面實施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制度,截至8月,各地公安機關就近設立居民身份證跨省異地受理點2.6萬個,設立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窗口3.8萬個,累計為群眾異地辦理居民身份證5000余萬張。
植根人民守初心
“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
因為樓上陽臺滴水,重慶渝中區的趙女士剛剛還和鄰居吵得面紅耳赤,但到了大陽溝派出所,經過所長何軍華一番耐心勸解,兩家人很快冰釋前嫌。
大陽溝派出所是全國首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來到這里的金牌人民調解室,無論是鄰里糾紛、夫妻不和,還是其他矛盾糾紛,總能被民警和駐所調解員巧妙化解。
政法機關是群眾看黨風政風的一面鏡子。要敢于刀刃向內、刮骨療毒,淬煉出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法鐵軍。
在全國第一批政法隊伍教育整頓中,中央第九督導組進駐河南的同時,還帶去了一條重要線索,涉及周口市一樁多年前的懸案。有群眾反映,當地的“黑老大”張海濤涉嫌一起26年前的嚴重犯罪,但直到其因涉黑被判刑,此案仍沒有偵破。在中央督導組的推動下,當地紀委監委對原辦案人員進行了深入核查,對發現的問題依規依紀開展追責問責。
“公生明,廉生威”,今年2月底以來,全國第一批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及“回頭看”在市縣兩級集中開展,有力清除一批害群之馬,有效整治頑瘴痼疾,市縣兩級政法機關政治生態明顯優化、紀律作風明顯好轉、執法司法公信力明顯提升。
“平安”二字,托舉著人民群眾的美好期待和幸福生活。
1997年,山東聊城郭剛堂夫婦時年2歲半的兒子,在家門口玩耍時被一陌生女子拐走,下落不明。
郭剛堂由此踏上了漫長尋親路,騎行50萬公里,騎廢了10輛摩托車,一頭烏發熬成了銀白。時隔24年,在公安機關“團圓”行動的不懈努力下,他的孩子終于找到了!今年7月11日,山東、河南兩地公安機關在聊城市,為郭剛堂一家人舉行了認親儀式,離散24年的家庭終獲團聚。
人間至親是家人,世間至暖是“團圓”。截至今年8月5日,全國公安機關已找回歷年失蹤被拐兒童3097名,各地組織認親1440余場。
人民公安為人民,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的道路上,人民警察以習近平總書記向中國人民警察隊伍授旗為動力,以領袖訓詞精神為指引,用實際行動守護著人民群眾幸福美好生活,用扎實成效贏得黨和人民的信賴。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 從為農民工討薪,到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法律援助工作著力解決困難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困難群眾平等獲得法律保護。據不完全統計,僅2020年,全國法律援助機構共辦結法律援助案件近140萬件,受援人達216萬余人次,接待群眾咨詢近1500萬人次。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各級黨委政府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系統研究謀劃和解決法治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藍圖繪就,號角吹響。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匯聚起億萬人民齊心向前的磅礴法治力量。奮進新時代,啟航新征程,全面依法治國的步履更加堅定,“中國之治”的法治基石更加堅實,法治中國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譜寫新篇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強大法治力量!(記者廖文根、張璁、魏哲哲)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法治 全面 建設 思想 習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