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提高涉外執法司法質效>會議新聞

以更有力法治保障為更高水平對外開放護航

——全國政協“提高涉外執法司法質效”雙周協商座談會綜述

2021年11月02日 14:09 | 作者:羅韋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本報記者 羅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形成系統完備的涉外法律法規體系,提升涉外執法司法效能。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涉外法治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我國涉外法規體系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得到加強,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有力保障了改革發展和對外工作的順利推進,開創了新時代涉外法治建設新局面。

全國政協一直關注涉外法治工作。2020年4月,雙周協商座談會圍繞“建設高素質的涉外法律服務人才隊伍”協商議政,在跟蹤推動相關成果轉化基礎上,今年又把“提高涉外執法司法質效”作為協商主題。

為籌備此次雙周協商座談會,全國政協加強與地方政協協同,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實行專題調研與委托調研、實地調研與視頻調研相結合,還多次召開專家座談會,做了大量準備工作。北京、上海、山東、廣東、廣西、云南政協積極配合支持,提出了很多有質量的建議。今年9月,汪永清副主席率全國政協專題調研組赴山東調研,并主持召開視頻調研會議和專家座談會,深入了解情況、研究問題。

10月29日,全國政協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和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圍坐一起,圍繞“提高涉外執法司法質效”聚智聚力,呼吁以更有力法治保障為更高水平對外開放護航。

提質增效強公信

當前,涉外執法司法專業化水平有待增強,程序和標準有待統一,涉外審判、仲裁、調解機構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有待提高。

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賈慶國呼吁: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國際商事審判、仲裁、調解機構。“完善涉外司法標準和程序,探索建立國際商事調解制度,完善國際商事仲裁法律制度,加強訴仲調有機銜接。”

涉外執法司法能力不足的問題在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中暴露得較為明顯。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國際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易繼明表示:“當前,技術向縱深發展,全球知識產權治理體系和國際規則正面臨重大調整和變革。”

易繼明呼吁:“加強知識產權基礎理論研究,推動新興領域和特定領域知識產權國際規則的建立和完善。”他舉例說:“擴張知識產權先用權理論,完成傳統知識(包括中醫藥)、民間文藝等保護規則的現代性轉換;擴大解釋民事訴訟法關于涉外民事案件管轄的規定,以適當聯系標準合理擴張法院對涉外知識產權案件(包括涉標準必要專利、跨境電商等案件)的管轄。”

就進一步提高涉外司法公信力,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鞏富文著重談了對完善涉外民商事審判機制的思考。

鞏富文建議吸納外籍法官加入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盡快制定國際商事法庭調解工作細則。“要積極探索在深圳前海合作區、珠海橫琴新區等地法院聘請港澳法官擔任法官,以多元化為支點和橋梁,進一步提升國際化屬性,為國際經貿往來提供更加高效、便利、專業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同時,鞏富文呼吁加快出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域外法律查明和適用若干問題的規定》等司法解釋,科學分配域外法律查明責任,細化查明規則,為域外法律查明實踐提供明確的依據與指引。

“精心培育國際一流仲裁中心”是與會人員討論比較集中的一個話題。

作為一名仲裁員,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四方君匯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會議主席楊玉芙認為“國際一流”至少應體現在四個方面:搭建一流的平臺、提供一流的仲裁服務、打造一流的仲裁機構、營造一流的仲裁環境。

“要打造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格局。”楊玉芙呼吁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打造5家左右國際一流的仲裁中心,“北京應打造服務全球經貿活動、科技創新與國際交往中心建設的國際商事仲裁中心,上海應致力成為面向全球的亞太仲裁中心,深圳應重點打造對接港澳、積極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國際商事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

健全機制解難題

涉外執法司法涉及外事、公安、司法、商務、市場監管、海關、文旅、教育、勞動保障、仲裁等10多個部門,部門之間協商磋商和信息通報渠道不通暢,會導致信息零散、力量發散、資源分散,難以形成有效的協調聯動工作預警和聯合處置機制。

全國政協委員、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察哈爾學會會長韓方明呼吁統籌建立多層次涉外執法司法協調機制。“由中央依法治國辦牽頭相關涉外執法司法部門,在國家層面成立涉外法治工作協調小組,統籌協調涉外法治工作,并建立涉外執法司法聯席會議機制,協調解決涉外執法司法工作中重大問題,加強定期工作會商,健全信息共享和分析研判機制。”

“要鼓勵地方和部門針對具體情況、具體案件,探索建立多層級、多部門、跨地區的執法司法協調機制,最大限度整合力量、發揮優勢、提高效能,并運用大數據等科技手段提升協調機制的效率和精準度。”韓方明說。

座談會上,來自云南、廣西的委員在建言的同時,也介紹了一些在國際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決方面取得的成效和經驗。

“瀾湄合作碩果累累。”全國政協常委、云南省政協副主席高峰呼吁加強南亞東南亞國際執法司法合作。“全面健全完善與周邊國家的司法互助機制,盡快與尚未建立司法互助機制的緬甸等國訂立司法互助協議(或條約);盡快修訂完善與緬甸涉及邊境管理、邊民出入境的雙邊協定,為中緬邊境管理提供有力的法規支撐。”

據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李彬介紹:在第二屆中國-東盟大法官論壇上通過的《南寧聲明》,提出了“推定互惠”原則,提高了跨境判決承認和執行的效率,并明確引入調解和其他替代性糾紛解決方式。

“國際商事法庭訴訟全流程網上辦理平臺7月開始上線試運行。”李彬認為,相關規則還需加快完善,可借鑒電商平臺,打造類似于電商購物平臺的“一站式”國際商事爭議解決平臺,讓當事人、仲裁機構、仲裁員、律師等相關人員在這個平臺上參與爭議解決的每個環節,降低成本、縮短時間,提高“一站式”國際商事糾紛解決機制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副主席、北京市工商聯主席燕瑛在參加全國政協專題調研后,在北京又做了一些補充調研。

燕瑛就推動“政策承諾”落地落實提出兩方面的建議:一方面,充分發揮各地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機制作用,推動其成為協調解決境外投資者、外資企業與本地區行政機關之間爭議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可推廣國際商事糾紛“一站式”多元解紛中心建設,建立集國際商事糾紛訴訟、調解、仲裁于一體的服務機構,不斷完善發展涉外司法保障體系。

遠近結合育人才

人才短缺問題是與會人員反映較為集中的一個問題。當前,精通外語、具有專業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術、了解國際規則、熟悉國際慣例的復合型涉外執法司法人員嚴重不足。

據與會人員介紹,某海事法院年受理案件近5000件,在編法官僅36名,近幾年還有10多名優秀法官辭職。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俄羅斯歷史與文化研究室主任劉顯忠建議從遠近結合兩方面考慮——

從長遠看,要加強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布局,完善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實施涉外執法司法專門人才培養計劃。

“要摒棄涉外法治人才就是‘外語+法律’的傳統觀念,更加注重實務訓練,加強專業知識培訓,加強法學院校教師、科研人員與實務部門的人員交流,使教學、科研與司法實踐更好有機結合,培養高端涉外法律人才。”劉顯忠說:“實踐中,清華大學、武漢大學探索了對外合作辦學機制,采取全外籍教師、全英文授課方式,全方位培養綜合性涉外法治人才,建議加以總結推廣。”

從短期看,要有針對性地加強急用人才的短期速成培訓,重點是利用好現有資源培養能夠馬上適應崗位需要的實用人才。

“可以采取‘部門+高校’模式,建立涉外人才培養基地,從執法司法人員中選拔一批政治過硬、有法律基礎、外語過關,還有國際法律、國際規則基礎的同志,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一年半到兩年的培訓,短平快培養實踐需要的各個方向的人才。”劉顯忠說。

劉顯忠呼吁:“注重用好培訓機構等社會力量和資源,通過現有合作渠道,創造更多涉外執法司法人員對外交流和境外學習實踐的機會。此外,還要加強對翻譯人員、咨詢專家等執法司法輔助人員的培養和管理,明確他們參與相關執法司法活動的資質要求,以及翻譯內容、咨詢鑒定意見的法律效力等問題,提高其參與度。”

賈慶國也呼吁加強涉外執法司法人才培養和使用。他建議完善激勵和保障機制,進一步破除跨部門交流的體制障礙,加大對涉外執法司法人才的培養、使用和儲備力度。

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大學法學院教授鄂曉梅則從增強企業和公民涉外法律意識方面提出了意見建議。

“要幫助企業密切了解和跟蹤相關國家或地區的法律法規,完善內部合規體系和風險防范機制。同時,對尚不具備條件設立法律顧問的中小型涉外企業和具有涉外法律服務需求的公民,增強公共法律服務供給,組建專門涉外法律事務服務團隊,搭建企業與專業律師團隊合作平臺機制,加強涉外法律知識培訓。”鄂曉梅說。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 | 在线观看免费不卡AV网站 | 亚洲欧美丝袜精品久久 | 一级女性全黄久久生活片免费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