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大家談 主席論壇 委員說話 同心論壇 議事廳 微言大義 望海樓札記

首頁>要 論>連起來看

全面辯證看待當前經濟形勢

2021年10月28日 16:26  |  作者:本報特邀評論員 張連起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今年,中國經濟總體上呈現了穩中向好、穩中加固的態勢。但第三季度經濟增速放緩、疫情散發、汛情影響、大宗商品價格高企、企業經營困難加大、生產需求制約增多,經濟社會預期需要增強支撐。中國經濟面臨較為復雜的階段性、結構性和周期性問題,風險挑戰依然較大。

觀察分析中國經濟,應當以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準確識變,才能在短期波動和長遠的格局中認清大勢;科學應變,才能在壓力挑戰中發掘深層動力;主動求變,才能在亮點韌性中提振信心。可以說,中國經濟持續恢復、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態勢不會改變,有能力有條件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任務。

一方面,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四大宏觀經濟指標顯示,中國經濟“基礎大盤”依然穩固;另一方面我們堅信,中國經濟有辦法、有條件延續恢復性增長態勢,保持戰略定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強大韌性支撐和激發經濟內生動力。

從建言資政的角度,我提幾點建議。

針對經濟運行新情況加強跨周期調節,持續推進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的政策落地生根。目前,一些房地產企業過度擴張陷入困境,一些地方政府隱形債務負擔過重而難以為繼,一些地方采用拉閘限電、運動式減碳等等。要用好寶貴時間窗口,在處理短期與長期、目標與手段、發展與安全的關系中有效化解。比如通過嚴格執法、完善規則,部分領域社會反映強烈的壟斷和競爭失序行為得到糾正,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初見成效;從10方面31項重點任務明確“雙碳”路線圖、施工圖,堅持全國一盤棋,糾正運動式“減碳”,先立后破,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采取依法對煤炭價格實施干預等必要措施,促進煤炭市場回歸理性,收到了一定成效。

加強財政、金融、就業政策聯動,避免政策風險的相互疊加、同向發力。一是金融機構提升服務中小微企業、制造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財政可對相關貸款實施貼息政策,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二是財政主導加快支出進度和專項債使用速度,金融機構加大配合力度,使基建項目盡快轉化為實物工作量,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三是把名義稅費率降下來、把實際征收率提上去,確保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落地生效,積極支持各類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企業發展。四是強化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暢通農民工外出就業渠道,改進對靈活就業人員的勞動者權益保障。可借鑒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使學校教育和企業需求充分對接,確保制造業人才供應。

深入實施精準減稅降費等政策措施,降低市場主體成本負擔。統籌今明兩年財稅政策銜接,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持續精準實施減稅降費、惠企紓困、穩崗就業及優化營商環境等政策措施。加強正面引導,穩定市場預期和信心。做好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宣傳闡釋,給市場主體特別是民營企業家吃定心丸。對出臺有關監管政策做好充分解讀和答疑釋惑。

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加強基礎研究,推動應用研究,開展補鏈強鏈專項行動,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快解決“卡脖子”難題,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補鏈強鏈行動上下更大功夫。加大對區域和全球的分散化布局,形成多維立體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推進更高水平開放,在開放合作中鍛造更強大綜合競爭力。

增強核心能力,打造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新優勢。當前我國數字經濟優勢主要體現在消費領域,要引導資本向更多生產領域發力,發揮數字科技賦能的巨大威力,提高實體經濟的全要素生產率,形成一批產業數字化和數字支撐平臺領域的世界級企業,推動我國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從模式優勢向技術優勢擴展,補齊核心數字技術短板,同時培育前沿技術新優勢,增強新興產業發展話語權和主導權。從產品優勢向標準優勢擴展,加快國內數字技術標準、數字貿易規則、數字治理規則等的制定完善,并將其向全球推廣。從國內優勢向國際優勢擴展。加快我國數字科技企業的技術、商業模式“走出去”步伐,開發適應國際市場需求的數字產品和服務,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數字平臺企業。

在扎實促進共同富裕中,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改革。多年來,調節房地產的長效機制沒有建立起來,靠行政手段越來越走不出怪圈。房地產稅是完善地方稅制的重要一環,也是貫徹房住不炒原則,建立房地產宏觀調控長效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試點地區可以走出一條市場化、法治化的新路。通過試點的辦法,“測試水溫”、完善思路,進而上升為共性的法條。以往上海、重慶的試點提供的借鑒不足,應謹慎選擇近年來一些房地產熱點城市進行擴大試點,不盲目擴大范圍,逐漸由易到難。考慮民生需要,設定免除標準,究竟是按套數還是按面積,預計會有不同路徑試點。美國的房地產稅,各州不一樣,按照年繳納。多數州范圍是1.25%-2%,不會超過3%。我認為我國房地產稅率不會像某些發達經濟體那樣的水平,總體上會做到大部分中產階層家庭免交房地產稅。納稅基準不一定采用實施一房一價、一房一評估,可能選擇更為簡易獲得的基準。對試點城市擁有多套房產的持有者,肯定會有涉稅行為發生。有觀點認為不涉及異地房產,即試點城市以外的所有者的房產,我不這樣認為。不然,試點的意義不大。

針對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老問題新情況,必須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既要穩妥處理好個別企業的風險問題,防止外溢傳導,又要處理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壓實各方責任,形成合力。防止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行業風險、區域經濟風險向金融風險轉移,加快轉變金融業發展方式。推動金融結構同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促進融資便利化,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健全金融機構法人治理,矯正大股東操縱和內部人控制兩種不良傾向。不斷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引導理財、信托、保險等為資本市場增加長期穩定資金。加快養老保險第二和第三支柱建設,推動養老基金在資本市場上的占比達到世界平均水平。

(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經濟 數字 風險 政策 房地產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 五月丁香久久综合网站 | 亚洲精品中文无线乱码 | 日本中文字幕亚洲乱码视频 |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 久久久久久91香蕉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