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聞
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內容提要
辛亥革命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極大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探索了道路。新的征程上,我們要以史為鑒、開創未來,不斷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推向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辛亥革命永遠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110年前,武昌城頭的槍聲劃破了黑夜,拉開了武昌首義的帷幕,也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數月之間,清朝政府被推翻,在中華大地上建立起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辛亥革命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探索了道路。
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不斷抗爭和求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辛亥革命的發生,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背景,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矛盾激化和中國人民頑強斗爭的必然結果。”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偉大的民族,有著悠久而輝煌的文明歷史,但在西方工業革命后,中國落伍了。1840年,英國憑借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國門,西方列強紛紛入侵中國,在中華大地上恣意妄為,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
面對前所未有的劫難,英雄的中國人民始終沒有屈服,在救亡圖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爭、一次次求索。林則徐、魏源等呼吁國人睜眼看世界,主張“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毛澤東同志指出:“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失敗那時起,先進的中國人,經過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洪秀全、康有為、嚴復和孫中山,代表了在中國共產黨出世以前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反抗清朝腐朽統治的太平天國運動雖然以失敗告終,但也切實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探索。在內外壓力下,清朝政府步履蹣跚地走上變革之路,開始了洋務運動。經過數十年的努力,中國近代工業初步誕生,中國國力也有了一定發展。然而,洋務派的歷史局限性使其難以推動社會進一步發展。甲午戰爭的失敗迫使國人痛定思痛:為何數十年的洋務運動,仍不能使中國振興和強大?維新思想的幼苗開始成長,以康有為為代表的維新派提出變法主張。戊戌變法因不可避免地觸及統治集團的既得利益,不到百日便失敗。經歷了辛丑之年的慘痛后,清朝統治者不得不開啟新一輪改革,但清末新政最終也以破產告終。
資產階級革命派在時代大潮中登上了歷史舞臺。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率先發出“振興中華”的吶喊。在孫中山先生領導和影響下,大批革命黨人和無數愛國志士集聚在振興中華旗幟之下,廣泛傳播革命思想,積極興起進步浪潮,連續發動武裝起義,推動了革命大勢的形成。從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軍起義,到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再到1912年2月12日清帝頒布退位詔書,短短4個月,清朝便退出了歷史舞臺。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人民不斷探索后的必然選擇,是一場必然到來的革命,是中國人民和中國先進分子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進行的一次偉大而艱辛探索。
辛亥革命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但由于歷史進程和社會條件的制約,由于沒有找到解決中國前途命運問題的正確道路和領導力量,辛亥革命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境遇,沒有完成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但是,辛亥革命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撼動了反動統治秩序的根基。辛亥革命之后,在這場革命中經受洗禮的中國人民和中國先進分子繼續探尋救國救民道路。
中國歷史上的王朝更替屢見不鮮,但周而復始,無非是王朝易姓而已。辛亥革命所終結的不是一個王朝,而是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辛亥革命開啟了中國亙古未有之巨變。辛亥革命后的短短6年間,出現了兩次帝制復辟,但均以失敗而告終。這從一個側面說明,辛亥革命的基本成果不可撼動。民主共和的理念在中國已深入人心,這是辛亥革命給中國帶來的歷史性變化。數千年來被認為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被打倒,這大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新的思想探索提供了可能,為釋放社會活力提供了可能。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點亮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燈塔。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一具有開天辟地意義的大事變距離辛亥革命僅僅10年。
辛亥革命后,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境遇有待真正改變,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有待繼續完成。孫中山先生與中國共產黨攜手合作,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完成國民黨改組,重新開始了革命征程。壯志未酬身先死。孫中山先生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殷殷囑托。
中國共產黨人承擔起領導人民繼續前行的重任,繼續推進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振興中華大業,成為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忠誠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撫今追昔,孫中山先生振興中華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驅對中華民族發展的美好憧憬,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夢寐以求并為之奮斗的偉大夢想已經或正在成為現實,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不斷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推向前進
辛亥革命以來中華民族110年的奮斗歷史,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可資借鑒的歷史經驗。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闡明的歷史啟示,既是對過往歷史的深刻總結,也是對未來征程的科學指引。
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有領導中國人民前進的堅強力量,這個堅強力量就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前,無數志士仁人為振興中華而探索而奮斗,但由于沒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始終未能改變中國一盤散沙的狀態,未能改變中國的命運。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了堅強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歷史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是最根本的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不斷探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歷史和實踐已經并將進一步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符合中國實際、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時代發展要求,不僅走得對、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夠走得穩、走得好。
在依靠中國人民自己的英勇奮斗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依靠中國人民自己的英勇奮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充滿曲折和艱辛。但是,偉大的中國人民從未屈服,而是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始終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奮勇前行。前進道路上,我們依然面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必須保持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勇于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以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意志品質,堅決戰勝任何有可能阻礙中華民族復興進程的重大風險挑戰。
在同舟共濟、加強團結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必須同舟共濟,依靠團結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風險挑戰。近代以來,在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中,尤其是在抵御外來侵略的危急時刻,中華兒女同心同德,形成了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戰勝了實力遠強于己的外敵。面向未來,我們要緊緊依靠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奮斗,堅持大團結大聯合,不斷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廣泛凝聚中華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形成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共襄民族復興偉業的生動局面。
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僅需要安定團結的國內環境,而且需要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僅是中國人民的長久期望,也符合各國人民利益。歷史充分證明,中國人民不僅希望自己發展得好,也希望各國人民都能擁有幸福安寧的生活。我們必須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努力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近代以來的長期艱苦奮斗,中國人民創造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偉大成就,迎來了民族復興的光明前景。”愈是此時,愈是深感辛亥革命意義非凡、影響深遠,辛亥革命永遠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我們紀念辛亥革命,不僅要緬懷革命先驅的歷史功績,更要傳承他們的偉大精神,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繼續奮勇前進。
(作者為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1年10月21日 09 版)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偉大 中華民族 復興 辛亥革命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