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國家發改委:推廣“十三五”時期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典型經驗做法
央視網消息: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關于推廣“十三五”時期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全文如下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推廣“十三五”時期
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發改振興〔2021〕1454號
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
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在具備條件的老工業城市建設一批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和示范園區。“十三五”時期,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國家開發銀行先后支持全國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建設了20個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先后印發了16份支持示范區改革創新的政策文件,初步形成了有支持政策、有專項資金、有年度評估、有表揚激勵的政策體系。為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有關部門對“十三五”時期示范區建設的典型經驗做法進行了總結,現予以通報表揚,鼓勵全國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結合實際,認真學習借鑒。
一、 堅持集聚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優勢
老工業基地振興,產業振興是主攻方向。“十三五”時期,各示范區以產業振興為重點,堅定不移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支持重點產業鏈發展,提升傳統產業競爭力、發展壯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建設了一批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
(一)加快延伸拓展產業鏈,提高傳統優勢產業競爭力。河北省唐山市按照“降總量、提品質、延鏈條、增效益”模式,實施鋼鐵產業延鏈、補鏈、強鏈、育鏈行動。山東省淄博市做好“優存量”和“擴增量”兩篇文章,實施“四強”產業攀登計劃,推動新材料、智能裝備、醫藥、電子信息等產業快速發展。安徽省銅陵市圍繞全產業鏈發展思路,構建“銅冶煉-銅深加工-銅高端產品研發”等產業相互融合、一體多元的完整產業鏈。湖南省株洲市探索“標準引領+會展經濟+清潔改造”的陶瓷發展模式,形成集陶瓷材料、陶瓷制造、陶瓷機械、陶瓷顏料等于一體的產業集群。四川省自貢市推動形成“鹽鹵-工業鹽-新材料”產業鏈,建設川南新材料產業基地。
(二)以龍頭企業為牽引,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山西省長治市推動能源企業向發展新能源轉型,形成“硅礦—工業硅—多晶硅—單晶硅—電池片—太陽能組件—光伏發電”產業鏈體系,光伏玻璃、太陽能光伏全產業鏈規模位居省內第一。遼寧省沈陽市以龍頭企業為依托,實施華晨寶馬新工廠等重大項目,做大做強汽車及零部件制造業,培育千億級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湖南省株洲市依托龍頭企業打造軌道交通產業集群,軌道交通產品遠銷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軌道交通牽引設備交流傳動和控制系統產品占國內市場份額約80%,先進軌道交通裝備集群在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中勝出,產業集聚集群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四川省宜賓市依托龍頭企業開展產業鏈招商,積極構建動力電池主體、電池結構件、電池材料、電池回收循環利用以及動力電池科技研發全產業鏈,截至2020年底,已吸引29家相關企業落戶。
(三)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積極承接產業轉移。遼寧省沈陽市、大連市、吉林省長春市積極落實與北京市、上海市、杭州市對口合作實施方案,建立年度推進機制,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廣東省韶關市充分發揮省內對口幫扶機制,積極推進“廣韶同城”和“深韶對接”,推動產業合作共建,實施莞韶共建產業園。湖北省黃石市積極對接武漢光谷,發展電子信息配套產業,實現了電子信息產業的從無到有。湖南省婁底市積極融入長株潭都市圈,探索與長株潭建立產業聯盟,200多家企業與長株潭開展產品配套合作。江西省萍鄉市抓住沿海地區梯度轉移機遇和湘贛邊區域合作機遇,采取“政府+企業”共建模式,為落戶企業量身定制標準化廠房,建設200多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增強產業承載能力,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
(四)立足資源稟賦,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吉林省吉林市依托冰雪資源,按照“冰雪旅游—文體旅融合—先進冰雪裝備制造”的發展路徑,大力發展冰雪產業。廣東省韶關市堅持差異化發展定位,積極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花瓶子”。四川省自貢市積極挖掘“鹽龍燈”歷史文化資源,建設自貢方特恐龍王國,做大做強“自貢燈會”品牌,建設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貴州省六盤水市立足山地資源優勢,打造獼猴桃“噸產園”、刺梨“千斤園”、茶葉“萬元田”,形成全國最大的刺梨基地、全省最大的獼猴桃基地。
二、 堅持創新驅動,提升轉型升級內生動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老工業基地提高發展活力和競爭力的關鍵。“十三五”時期,各示范區加快建設創新平臺、強化創新研發、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優化創新體制機制、激發人才創新創業創造活力,形成了以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為引領的產業轉型升級動力機制。
(一)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加強科技成果轉化。遼寧省大連市圍繞新興產業發展,建設潔凈能源創新研究院、中科院大學能源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干細胞與精準醫學研究院等平臺。吉林省長春市構建以一汽、吉大和中科院光機所、應化所為代表的大企、大學、大所產學研創新聯盟,推進科技成果加快轉化,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增幅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三位。山西省長治市與國內外160多個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聯系,攻堅深紫外LED、超級碳纖維、碳化硅三代半導體材料、氫儲存等一批關鍵技術。山東省淄博市圍繞“卡脖子”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建立“企業出題、高校院所破題”的產學研用合作模式,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居山東省第一位,2020年引進本科及以上學歷人才4.5萬人。河南省平頂山市推動建立“高校院所+技術平臺+產業基地”的創新鏈條,實施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工程,建設煉焦煤資源開發及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四川省自貢市緊扣產業鏈布局創新鏈,與浙江大學合作建成浙大自貢創新中心和眾創空間,與清華大學、四川理工大學開展創新戰略合作,建設成渝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
(二)完善產教融合體制機制,培育吸引科技人才。遼寧省鞍山市借鑒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初步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平臺支撐、機制創新”的技術技能人才雙元培育體系。安徽省銅陵市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和規上工業企業創新行動,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43%,“十三五”期間高新技術企業增長約75%,成為“科創中國”首批試點市。重慶市永川區堅持“打好職教牌、改變一座城”,優化整合壯大17所職業院校,每年培養技術技能人才4萬人以上,學生年均就業率保持在96%以上。四川省宜賓市將應用型高等院校建設作為聚集人才的引擎,整體規劃大學城和科創城,截至2020年底,在宜高校總數達12所,在校大學生人數7萬余人,建成省級以上研發(孵化)平臺106個,培育50家以上產教融合示范企業。
(三)加快培育發展數字經濟,促進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北京市石景山區利用區域資源稟賦,培育發展虛擬現實產業,成立工業互聯網產業園和北京城市大數據研究院,開展產業轉型升級“十大”攻堅工程。遼寧省沈陽市實施數字沈陽、智造強市三年行動計劃,入庫智能升級項目110個,新建5G基站2360個,建設“星火鏈網”沈陽超級節點。山東省淄博市出臺支持政策,積極布局工業互聯網等11條新興產業鏈,全市上云企業累計超過1萬家,培育智慧工廠35家,智慧車間327個。河南省洛陽市建成全省唯一的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1+6”工業互聯網平臺建成投用,在2020年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發展質量評價中,洛陽高新區裝備制造示范基地獲評五星示范基地。河南省鶴壁市統籌發展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在現代農業大數據、社區數字服務、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形成新業態。廣東省韶關市高標準建設韶鋼智慧中心,實現5公里以上跨工序、跨區域、遠距離、大規模集控,打造世界首個貫通鐵鋼軋全流程的一體化中心。湖北省襄陽市深入開展“千企登云”行動,實施智能制造和智能化改造,建設數字化生產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和機器換人示范企業。湖南省湘潭市促進數字經濟融合發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流程數字化覆蓋率超過85%,華菱湘鋼智慧鋼鐵解決方案獲評2020年行業優秀解決方案。
三、 堅持產城融合,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建市早,工業區和礦區分布集中,城市功能亟待完善。“十三五”時期,各示范區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融入經濟區和城市群建設,深入開展城市更新改造,提高人口和經濟支撐能力,構建了產城融合發展的有效方式,為地區經濟發展和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發揮支撐作用。
(一)以產業園區為載體,培育壯大市場主體。遼寧省沈陽市積極支持中德(沈陽)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建設,深入推進“管委會+平臺公司”改革,建立畝均效益綜合評價機制,推動“標準地”改革,截至2020年底,共引進華晨寶馬等重點項目362個,總投資1200多億元。吉林省長春市研究制定省級支持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建設的專項政策,單列土地年度計劃指標,2020年引入重大項目19個。江蘇省徐州市依托開發區培育壯大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國家工程機械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江蘇省特種機器人等技術平臺加快建設,2020年徐州經開區綜合實力躍居國家級開發區第24位。河南省洛陽市依托裝備制造業基礎,布局建設高端裝備、智能制造、大數據、軌道交通等“六大產業園”。湖北省襄陽市支持高新區建設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202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20億元,在國家級高新區中綜合實力躍居第29位。
(二)持續完善體制機制,優化城市發展環境。山西省長治市推進工業用地改革,從2021年起所有新增工業項目用地都以“標準地”方式供應,將項目施工“三通一平”以及節能評價、環境影響評價等納入“標準地”前置條件,企業拿地即可入場施工。遼寧省沈陽市依托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將國企改革放在重要位置,東北制藥集團三項制度改革、沈陽機床綜合改革、沈鼓集團股權結構優化改革等對沈陽產業轉型升級產生積極影響。山東省淄博市推行行業綜合許可“一證化”改革,在全省率先開展全領域“無證明”城市建設,免提交證明事項超過1.3萬項。湖北省黃石市在全省率先開展企業投資項目“先建后驗”改革試點,精簡報建事項、開展多圖聯審、簡化竣工驗收、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三)推進城市更新改造,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北京市石景山區將工業遺產保護和城市更新改造有機結合,全力籌辦北京冬奧會和中國服貿會,創新工業建(構)物改造利用審批模式和審批流程,建設新首鋼國際人才社區,釋放首鋼老工業區轉型發展動力。江蘇省徐州市積極探索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在全國首創“基本農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復墾、生態環境修復、濕地景觀開發、村莊易地搬遷”五位一體綜合治理模式。湖北省黃石市在關停露天采石場、沿江小碼頭、高耗能廠礦的基礎上,加強工業遺產再利用和礦區生態恢復,推動“工業銹帶”向“生活秀帶”轉變。湖南省株洲市實施老工業區企業關停與土地收儲、搬遷轉型、人員安置、污染治理和園區建設“五個同步”,全面完成清水塘老工業區企業關停搬遷,實現生態保護、城鎮化建設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有機統一。
四、 堅持綠色轉型,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老工業基地重工業和能源資源產業集中,節能降碳任務艱巨。“十三五”時期,各示范區按照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推動重點領域綠色低碳發展,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提高人居環境質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一)促進能源資源循環節約集約利用。黑龍江大慶市加大協調力度,支持石油石化企業加快低效氣井開發,組建油氣資源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安徽省銅陵市全面開展全市省級以上開發園區循環化改造,加快資源綜合利用,強化尾礦、磷石膏等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建成全省唯一的國家“無廢城市”試點市。四川省自貢市積極布局發展節能環保產業集群,東鍋公司完工世界最大干煤粉輻射廢鍋氣化爐項目,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1/3。貴州省六盤水市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對產業“存量”實施循環化改造,對“增量”進行循環化構建,全面推進煤炭、電力、鋼鐵等傳統產業綠色轉型。
(二)全面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北京市門頭溝區關閉全部270家鄉鎮煤礦,結束了北京千年采煤史,先后實施永定河綜合治理、百萬畝造林綠化、廢棄礦山修復等生態保護重點工程,鑄牢首都西部生態屏障。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出臺綠色礦山建設條例,計提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截至2020年底完成露天煤礦治理復墾面積2萬多公頃。吉林省松原市統籌推進查干湖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退耕還濕1400多公頃,查干湖水質提升至四類水體,2020年接待游客187.6萬人。湖北省黃石市把長江生態保護放在首位,在做“減法”的同時也做“加法”,引導全市模具鋼企業達標升級、退城入園,實現模具鋼產業華麗轉身。
(三)因地制宜發展新能源產業。江蘇省徐州市以生態修復為重點,同步對宕口、礦坑、裸巖和斷崖實施生態修復,支持依托采煤沉陷區建設光伏發電基地。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制定清潔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方案,將采煤沉陷區發展光伏發電列為重要內容。寧夏回族自治區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支持對16萬畝荒漠化土地實施生態治理,創建了“上方光伏發電、下方生態治理”的“農光一體化”發展模式,區域植被覆蓋率從不到30%提升到85%。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推進老工業基地制造業競爭優勢重構,建設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聯合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十四五”時期支持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統籌支持示范區產業結構調整、城市更新改造、集約高效用地、綠色低碳轉型,引領帶動全國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振興。
國家發展改革委
科 技 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自然資源部
2021年10月14日
編輯:王亦凡
關鍵詞:產業 發展 建設 轉型 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