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評論 藝文 閱讀 非遺 國學 人物 戲劇 國之瑰寶

首頁>文化>非遺

9月非遺傳播大數據解讀——

城市非遺活力均值月增220%

2021年10月14日 15:14  |  來源:中國文化報
分享到: 
本報記者  程曉剛

“文旅中國·百城百藝”非遺活力展示平臺依托中國文化傳媒集團自主知識產權系統“中傳云”,實現對1557個國家級非遺項目和3610個子項非遺傳播大數據信息的實時監測,按照政策保障、隊伍情況、非遺活力、媒體關注、輿情反饋5個指標維度,綜合計算出今年9月非遺活力值共計578209,城市非遺活力值均值193.57,較8月數據增長220.43%。在數據基礎上,通過綜合分析得出9月非遺傳播呈現七大特點。

習近平總書記前往陜西省榆林市綏德縣考察調研,當地活力值較8月增長2264.47%

9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前往陜西省榆林市綏德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考察調研,現場觀摩石雕、綏德平安書、剪紙、民歌、泥塑等展示,并對當地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工作表示肯定。

監測數據反映,9月綏德縣非遺活力值為3594,較8月增長2264.47%,位列活力匯總展示頁面首位。近年來,綏德縣以傳承能力建設為核心、以融入現代生活為導向,注重非遺的整體性保護和活態傳承,讓非遺傳承發展融入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以國家級非遺項目陜北秧歌、綏德石雕為例,綏德縣在抓好非遺項目的傳承過程中,還組織專業人員和優秀民間藝人,以產業化生產、經營方式,帶動非遺項目的創新性發展和生產性保護。各類陜北秧歌劇團以企業實體的形式參加各種演出活動,逐步形成演出經濟產業,以“黃土地藝術團”為首的演出團體年經濟收入有200多萬元,成為綏德縣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張名片。綏德石雕產業發展迅猛,年產值有2億多元。在當地政府部門的大力推動下,非遺項目真正“活”起來、火起來,讓越來越多的市民和游客真切感受到綏德非遺歷久彌新的魅力。

非遺項目集體亮相全運會,陜西省非遺活力值較8月增長201.69%

據媒體報道,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全運村建設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分別在運動員村和媒體村設置了3個展廳,總面積近1200平方米,用上千件非遺實物、圖片、視頻和打卡體驗活動集中展示了西安地區非遺項目及陜西特色非遺項目。非遺項目集體亮相全運會,拉動陜西省9月非遺活力值較上月增長201.69%。

近年來,陜西省大力保護和傳承非遺,使之與時俱進,煥發出新的時代魅力和光彩。本屆全運會為宣傳陜西非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非遺項目集體亮相全運會,用非遺來講好陜西故事,讓更多的人了解了陜西深厚的文化底蘊。監測發現,微博平臺中“男子橄欖核上雕出十四運吉祥物”“非遺匠人耗時半個月創作蘇炳添核雕”“老陜花半月核雕蘇炳添肖像”等微話題總閱讀量近220萬次。陜西在全運會等重大活動中展示非遺項目,一方面有助于非遺走進百姓生活,彰顯當代價值,另一方面可以展現陜西獨特的文化魅力,推動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使之煥發出勃勃生機。

中秋假期非遺民俗體驗活動受追捧,民俗類非遺項目活力值增長85.92%

今年中秋假期,各地主管部門組織開展了多種多樣的民俗活動。監測數據顯示,廣東省廣州市、山東省濟南市、四川省成都市開展的非遺民俗活動受到民眾熱捧,民俗類非遺項目活力值增長85.92%,廣州、濟南、成都等地的區縣位列活力匯總展示頁面前列。

廣東省廣州市推出節慶“嘆”非遺——中秋節系列活動,以一場中秋美食品鑒會、兩場中秋體驗活動,喚醒群眾對傳統節日的記憶。山東省濟南市舉辦了“月圓中秋·情系非遺”中秋非遺體驗活動,由非遺傳承人現場講述非遺知識與中秋節日文化,手把手教現場觀眾體驗非遺技藝,為廣大市民提供“零距離”體驗非遺的機會;四川省成都市開展“非遺在社區”系列活動,現場提供非遺民俗體驗活動,相關主管部門還組織開展“2021年A級旅游景區文旅融合活動——文創、非遺進景區”活動,非遺項目紛紛亮相,吸引廣大游客駐足欣賞。

戲劇藝術節舉辦,傳統戲劇類非遺活力值增長276.79%

9月第八屆中國昆劇藝術節、第九屆中國(安慶)黃梅戲藝術節先后舉辦,傳統戲劇類非遺活力值增長276.79%,昆劇非遺活力值增長344.40%,黃梅戲非遺活力值增長1674.56%。

第八屆中國昆劇藝術節實現了“線下線上融合,演出演播并舉”,讓全國其他地方的昆曲觀眾“足不出戶”也能感受昆曲藝術的獨特魅力。在內容上,遴選全國22臺優秀昆劇大戲和折子戲組臺參演,邀請桂劇、高甲戲、川劇、蘇劇4個地方戲曲劇種優秀節目參與演出,總計有26臺參演劇節目;所有參演劇節目中,整理改編傳統戲、新編歷史劇、現代戲三者并舉,體現了近年來昆曲藝術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取得的優秀成果,得到全國戲劇界的高度肯定和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

第九屆中國(安慶)黃梅戲藝術節,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面向全國各類黃梅戲演出院團,共遴選出16臺新創優秀黃梅戲劇目和12臺線上演播劇目;同時,突出新媒體傳播優勢,努力擴大藝術節在廣大年輕觀眾中的影響。

寧夏打破非遺傳承人“終身制”引發熱議,非遺傳承人吐故納新

由寧夏回族自治區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修訂通過的《寧夏回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于9月1日正式施行。本次新修訂的非遺條例打破了非遺傳承人“終身制”。輿論對此討論熱烈,相關新聞報道超過1100篇,微博平臺中微話題“寧夏發布新非遺條例打破終身制”閱讀量超過78萬次。據統計,九成網民對于寧夏打破非遺傳承人“終身制”表示認可,認為非遺傳承人也宜吐故納新。

“非遺+科技”跨界合作帶給觀眾新潮體驗

9月上旬舉辦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組織了多項傳統非遺體驗活動,“非遺+科技”也成為矚目的焦點。如在影譜科技展臺,智能影像和數字孿生技術直觀展示了貴州苗族蠟染工藝,通過數字化處理,對生產過程進行視覺化和數字化表達,讓貴州苗族蠟染工藝展示突破物理界限。9月下旬舉辦的深圳文博會上,不少非遺項目同樣跨界科技。如四川瀘州油紙傘在保留傳統石印、老式桐油這些制作工藝的同時,創新扎染、無味、加香、能防紫外線等功能。瀘州油紙傘還進入網絡游戲,與《夢幻西游》《夢幻新誅仙》網游結合,成為游戲畫面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從兩場展會“非遺+科技”的反饋效果看,數字技術賦能是非遺傳承的一大亮點,不少非遺參展商的非遺項目“潮”味十足,“圈粉”無數。

9月全國范圍內非遺活力值掛零城市減少65.79%

受各地開展中秋非遺民俗紀念活動影響,9月全國非遺活力值掛零城市共計39座,較8月減少65.79%。以省份劃分,江西省非遺活力值掛零城市共計27座,占比總量的69.23%,較8月減少34.15%。9月,江西省多地市舉辦“江西非遺購物節”,現場包含“非遺舞臺秀”“非遺技藝動態秀”“非遺靜態作品展”“非遺游園會”等活動,為非遺傳承人與大眾文化消費搭建一站式平臺,全方位展現江西非遺特色,上百項非遺項目輪番在場內展示,讓市民、游客穿梭于活態非遺場景中,真正體現見人、見物、見生活。

綜合9月非遺傳播活力數據,全國非遺傳播保持向好態勢。根據現有態勢,結合國慶假期及黃金周非遺大集、非遺文創活動、非遺項目進景區等線下活動影響,10月非遺活力值有望繼續保持增長,中部、西部地區非遺活力值將持續增高,傳統戲劇、民俗等非遺門類熱度仍有大幅增長空間。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非遺 活力 項目 活動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不卡不卡高清在线 | 亚洲图丁香五月天婷婷 |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2021 |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图片 | 久久国产色AV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