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資訊
半天制作上百件工藝品 這項技術可以做到
3—5倍
生產發動機氣缸蓋鑄件,原先用金屬模具得做近20個砂型零件,并需要一個高級技工進行精密組裝。而采用3D打印技術一次就能打印完成,生產效率提高約3—5倍,成品率提高了20%—30%。
做一件栩栩如生的工藝品,最快需要多長時間?如果讓共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人回答,答案是12小時,而且一次可以做上百個。
這就是鑄造用工業級3DP打印的實力和魅力。
最高打印效率達到500升/小時(L/h),是國外同規格設備的3倍,也是鑄造3D打印產業化應用的國內首創。最近公布的2020年度寧夏科學技術進步獎中,“鑄造用工業級3DP打印設備研發及產業化應用”項目迎來高光時刻,一舉摘得重大貢獻獎。
“目前產業化收益達4.2億元,希望我們的研發能夠助推中國鑄造產業高質量發展。”近日,共享裝備股份有限公司3D打印事業部總經理助理周志軍說。
國內自主研發和產業化應用之路
什么是3D打印?共享裝備股份有限公司3D打印事業部總經理劉軼,給記者進行了生動的科普。
“就是分層疊加技術,它是一個從三維降到二維、再升到三維的過程。”他介紹說,首先利用切片軟件將實體沿高度方向切成薄層,這個步驟可近似看成一個平面,然后一層一層進行打印,再疊加起來形成3D實體。
以前做一個鑄件,必須先做出一模一樣的模型,做完大概用時兩個月。而鑄造3D打印不用模型,直接將陰膜打印出來,再澆上鐵水或鋼水即可。鑄件也不需要人工組配,成品大概一周就能制作好。
3DP是3D打印技術在鑄造領域的一個分支,目前在業內生產效率最高,成本相對較低,最易于產業化推廣。有業內人士將其稱為鑄造3D打印的plus版,它也是共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近些年攻關的首要任務。
“我們主要解決設備和成本問題。”周志軍說。
我國是名副其實的鑄造大國,鑄造產量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然而傳統的鑄造設備以混砂機為主,致使工人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最讓人糟心的是工作環境惡劣,工人經常白臉進去,黑臉出來,時間久了,一線技術人員流失嚴重。
2012年,共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彭凡在德國看到鑄造3D打印實驗室設備的時候,當機立斷決定購買。
“現場用完后感覺技術確實挺好,能解決很多問題,但用了一段時間發現新問題又來了。”周志軍說。
首先是成本太高,沒法推廣,所有原材料和零配件都要進口。其次是受制于人現象嚴重,設備出了故障也必須德方來修。
從這時開始,研發團隊開始思考3D打印在國內的自主研發和產業化應用之路。
2014年,共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研發團隊,針對航空航天、汽車等領域核心零部件生產難題,從材料、設備、工藝、軟件等方面進行攻關。剛過而立之年的碩士研究生劉軼被委以重任,主抓材料、工藝、軟硬件等全面研發工作。
以綠色智能鑄造為目標積極轉型
700多個日夜奮戰之后,他們造出了國內第一臺也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鑄造3D打印樣機,德方技術存在的諸多問題均被改進。
以發動機氣缸蓋鑄件為例。原先用金屬模具得做近20個砂型零件,并需要一個高級技工進行精密組裝,是一個高級技工培訓半年才能干的工作。而采用3D打印技術一次就能打印完成,誤差也從原來的1毫米降到了0.3毫米,生產效率提高約3—5倍,成品率提高了20%—30%。
鑄件生產由復雜變得簡單,傳統的鑄造生產方式也由“黑”變為“綠”。隨著生產實現零排放,以前的翻砂車間搖身一變成了空調工廠,徹底顛覆了以手工為主的多品種小批量砂型鑄造生產方式。
彭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我要通過這種集成創新,把鑄造3D打印技術的優勢展示出來并推向市場,還要讓產業能用得起。它不應該只是架子上的花瓶。”
鎖定更高目標后,研發團隊在“鑄造用工業級3DP打印設備研發及產業化應用”項目上持續發力。
他們研發出交錯式、跟隨式等打印方式設備,實現了不間斷打印,一舉解決3D打印無法產業化推廣應用難題。
目前,項目產品被納入國家《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累計研制出10款鑄造用工業級3D打印設備并全部實現產業化。
“我們共取得國內外授權專利254項,發布核心期刊論文50余篇。項目產品實現57臺套的制造,成功應用于銀川、煙臺等4個智能工廠,經濟社會效益顯著。”周志軍說。
編輯:魯雅靜
關鍵詞:打印 鑄造 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