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從“坎土曼”到“無人機”
——田間地頭看新疆高質量發展
新華社烏魯木齊10月11日電題:從“坎土曼”到“無人機”——田間地頭看新疆高質量發展
新華社記者尚升、董博婷
膜下滴灌、無人機授粉、鋪膜播種機、采棉機……在新疆廣袤的田地上,從春耕到秋收,機械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業生產勞動強度降低,生產效率、經濟效益卻大幅提升。一系列先進科技元素接續“飛入尋常百姓家”,為新疆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金秋十月,新疆天山南北“棉海”陸續步入采收旺季。這個季節本來是棉農最忙碌的時候。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連綿不絕的棉田里,除了操作大型采棉機的工作人員,幾乎看不到農民身影。
這臺采棉機作業效率高,一臺可以勝任原先幾百人的工作量。有了這個大家伙,棉花種植大戶地力夏提·買買提往年要用一季才能摘完的棉花,如今一天就全部“歸倉”。
在作業時,這個采棉機一邊將朵朵棉花卷入腹中,一邊將棉花打包成約兩噸重、形同巨蛋的棉包,乍一看,就像是一臺“下蛋機”。
地力夏提一家三代從事棉花種植。父親種地時,一柄“坎土曼”(一種圓形大鋤頭)算是最稱手的農具,翻地、打壟,全都靠它。與父親不同,嘗到機械化種棉甜頭的地力夏提和合作伙伴成立一家農業服務公司,引進大型采棉機、無人機等設備,專門為需要無人機打藥、機械化采棉的本地農戶提供服務來賺錢致富。
近年來,新疆大力推廣機采棉種植,引進植保無人機、無人駕駛拖拉機等智能化農業設備。得益于此,平地整地、精量播種、鋪蓋地膜、節水滴灌、采棉機采收等,全程機械化、智能化作業,這使得多數棉區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昔日農田里的主角“坎土曼”被放入博物館的展柜內,“人拉肩扛”的耕作方式逐漸退場,新疆農業生產在悄然改變,越來越有“科技范兒”。
新疆天業集團自主研發的膜下滴灌系統,在棉花、玉米、小麥、水稻等40多種農作物中應用,開辟了一條新型節水增糧增收的路子。其中,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術,突破傳統種植水稻的“水作”模式,可節水60%以上。
梨花授粉有了新“神器”。在庫爾勒香梨的產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往年梨花主要靠人工或者蜜蜂授粉。現在,無人機成功替代蜜蜂執行高效液體授粉作業。
由于梨樹花期僅一周左右,在南疆等地,往往伴隨沙塵天氣,授粉時間緊張,而該技術具有效率高、坐果勻和成本低等特點。據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介紹,1架無人機可在1小時內為40畝果園授粉,效率是人工的50至60倍,且授粉技術可使香梨每畝增產500公斤以上。采用無人機給梨樹授粉受到越來越多梨農青睞。
十月是甜菜收獲的季節。作為國內甜菜糖主產區之一,新疆種植甜菜面積100萬畝,約占中國甜菜糖產量的45%。近年來,通過不斷探索現代農業生產管理方式,新疆甜菜糖產業在國內同行業內率先實現了整地、播種、中耕、采收全程機械化作業。
不僅如此,農業社會化服務和產業化經營也成為新疆甜菜糖產業發展方向。中糧糖業采取“甜菜糖廠+農戶”高度訂單化模式,企業為甜菜種植戶在生產資金、農機服務、機械補貼、田間管理指導等方面給予“田保姆”式的服務,并以統一保價收購和土地流轉分紅等形式,幫助農戶抵御市場波動風險,確保增收。
“以前農民各家各戶的甜菜,賣給小販,價格低還不容易出售。自從甜菜糖企業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施肥、統一綠色防控、統一銷售,農民種植的甜菜產量和價格都提高了,也不用愁銷路了。”中糧糖業甜菜糖部黨委書記、總經理陳海軍說。
在天山南北的廣袤田野上,機械化耕種高度普及,先進科技裝備廣泛應用,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加速推進,產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新疆走出一條農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編輯:羅文
關鍵詞:新疆 甜菜 坎土曼 授粉 采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