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新聞速遞
后人追憶“鑒湖女俠” 透露秋瑾的“兩岸情緣”
中新網紹興7月15日電(記者 項菁)盛夏,驕陽似火,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解放路“古軒亭口”牌坊前人來人往,秋瑾烈士紀念碑巍然矗立。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軒亭口英勇就義,年僅33歲。100多年后的這一天,多位后人追憶這位“鑒湖女俠”,并透露她的“兩岸情緣”。
2021年是辛亥革命爆發110周年。秋瑾是名垂青史的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志士,也是紹興“辛亥三杰”之一。
“秋瑾是緊緊聯系著大陸和臺灣的巾幗英雄,她是連接兩岸的一條精神紐帶。”7月15日一大早,秋瑾的嫡親侄孫、85歲退休教師秋經武便前往軒亭口緬懷先輩,他向中新社記者吐露,100多年來,秋瑾“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的精神深受兩岸同胞敬佩,而秋瑾本人也與臺灣淵源深厚。
秋瑾祖籍在紹興,少年時曾隨親人到臺灣、廈門等地。秋經武說,秋瑾12歲跟隨母親到臺灣生活數月,秋瑾的女兒王燦芝晚年也定居臺灣,直到1967年逝世。
秋經武的家中,擺放著數張秋瑾生前的相片,也收藏著大量后人研究秋瑾的文獻。秋經武介紹,為了尋求救國道路,30歲的秋瑾只身一人赴日本留學,而后結識孫中山、黃興等人,并加入中國同盟會。
“秋瑾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女權思想對兩岸甚至世界都產生了深遠影響。”退休后,秋經武便一心投入研究秋瑾人物及其精神。他介紹,多年來,中國臺灣以及美國、日本、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紛紛赴紹興瞻仰秋瑾,他們談論和研究最多的就是秋瑾倡導的女權思想。
“紹興是秋瑾生活過、戰斗過的地方。我第一次到紹興,就去參觀了秋瑾曾經的居所。”臺胞許芷瑋在紹興從事中醫行業,在她心中,秋瑾如“偶像”一般。
“我從小就在課文中認識到秋瑾,她是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她所倡導的男女平等思想,對我們全家人都非常受益。”許芷瑋還期待,兩岸能通過更多的人文交流,傳承弘揚好革命先輩的不朽精神。
事實上,兩岸對于秋瑾精神的延續從未改變,秋瑾如一根紐帶,將兩岸同胞緊緊系在一起。2009年,紹劇現代戲《秋瑾》曾赴臺灣演出,來自大陸的戲曲演員用中華傳統藝術向臺灣民眾講述秋瑾就義前的悲壯歷史;同年,紹興市秋瑾研究會還組織40件與秋瑾相關的書畫作品赴臺灣展覽……
“兩岸自古同根同源,而秋瑾是兩岸同胞共同敬仰的先驅。”紹興市秋瑾研究會會長金燕受訪時談及,“希望通過加強秋瑾精神的交流,共同促進兩岸民間文化繁榮。”
如今,滿頭白發、已過耄耋之年的秋經武仍擔任著越劇《鑒湖風云》的藝術顧問。“藝術是弘揚先輩精神的重要載體。”其介紹,為了紀念秋瑾,劇組連日來正在復排該戲,完善后的這部越劇大戲將于7月底上演。
當天的古軒亭口,不時有民眾駐足瞻仰。秋瑾烈士紀念碑后方立著一座秋瑾像,雕像背后有一塊巨大的石刻,刻著“巾幗英雄”四個大字,上款為“鑒湖女俠千古”,落款“孫文”。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