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愛國愛港共創榮光>聚焦
林鄭月娥發表2021年施政報告:齊心同行 開創未來
新華社香港10月6日電(記者劉明洋)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6日在特區立法會發表了2021年施政報告。在香港已由亂轉治的新局面下,這份長達55頁的施政報告聚焦經濟民生,回應市民關切,著眼國家戰略機遇,完善香港空間布局,積極為香港謀劃未來,力促特區全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這是她任期內第五份施政報告。報告以“齊心同行 開創未來”為題,包括“前言:新局面”“‘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新氣象新未來”“經濟新動力: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增加房屋及土地供應”“建設宜居城市”“持續改善民生”“培育人才及青年發展”“走出疫境”“結語:團結建未來”十個部分,深入闡釋新局面、展示新氣象、勾畫新布局。
10月6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新聞發布會上。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 攝
林鄭月娥說,香港過去兩年經歷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在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現已回到“一國兩制”的正確軌道。隨著香港國安法實施和完善特區選舉制度,社會恢復安全穩定,香港現在又處于一個經濟發展的新起點。
林鄭月娥表示,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之下,香港企業和專業服務提供者享有無限機遇。香港只要用好中央支持特區的政策,發揮獨特優勢,將可為經濟注入源源不絕的動力。
打造北部都會區,完善香港空間布局。林鄭月娥提出,將香港北部建設為面積約300平方公里的都會區。北部都會區包括元朗區和北區兩個地方行政區,并覆蓋由西至東的深港口岸經濟帶及更縱深的腹地。
林鄭月娥指出,在國家40多年的改革開放歷程中,港深兩地緊密互動,由西至東建設了七個陸路口岸和相連的交通基建,使兩地有條件跨越后海灣、大鵬灣和深圳河而相互連接,形成“雙城三圈”的空間格局。
林鄭月娥介紹,北部都會區將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并營造“城市與鄉郊結合、發展與保育并存”的獨特都會景觀,整個都會區發展完成后,將可容納約250萬人居住,并提供65萬個職位。而支撐著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維港都會區也會擴大至包括“明日大嶼愿景”的交椅洲人工島填海。這兩個都會區將并駕齊驅,互相輝映,推動香港未來發展。
確保土地持續供應,滿足市民住房需求。林鄭月娥說,要實現讓市民安居的目標,需要的是持之以恒供應土地的決心。她表示,已覓得約350公頃土地,可在未來十年興建約3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足以滿足該十年期預計的約30萬個公營房屋單位需求。她還說,已覓得足夠土地提供原先承諾的1.5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
私營房屋方面,林鄭月娥說,特區政府爭取未來十年準備好約170公頃土地,提供可興建約10萬個單位的用地。她表示,為確保十年后有持續土地供應,特區政府正積極推進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工程和新界北多個發展區的相關研究,并建議檢視“綠化地帶”的發展潛力。
林鄭月娥指出,估計香港從2019年至2048年的土地短缺約為3000公頃。通過成功推動各項新發展區及填海項目,以及推展北部都會區,有信心會在中長期找到所欠缺的土地。
在改善民生方面,林鄭月娥說,特區政府用于社會福利的經常開支由2017-2018年度的653億港元,大幅上升至2021-2022年度的1057億港元,四年間增幅達62%。未來一年特區政府會集中推行已規劃的政策措施。
為提升管治迎接新挑戰,林鄭月娥就重組特區政府決策局提出建議。她建議重組可采納以下方向:設立文化體育及旅游局,推進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建議分拆運輸及房屋局,讓這兩大政策范疇可獲得更專注的高層領導;建議擴大創新及科技局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改變香港“工業式微”的觀感;建議重組民政事務局為青年及地區事務局,加強解決地區問題及支持青年發展。
報告還建議多項措施,支持具發展潛力的產業。金融服務方面,林鄭月娥建議改善上市機制、擴大離岸人民幣業務及推動綠色金融。另一重點發展方向是高增值海運商業服務,如船舶注冊、融資及管理、海事保險、海事法律及仲裁。
林鄭月娥表示,業界對位于將軍澳并將于明年完工的先進制造業中心反應理想,特區政府會繼續推動“再工業化”,構思興建第二個先進制造業中心。她還宣布,進一步將“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年度配額倍增至4000個,以吸引世界各地優才來港工作。
“今天,我比任何時候都對香港更有信心、更肯定香港可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國家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進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林鄭月娥在結語中說,只要特區堅持以“一國”為本、“一國”為根,以“愛國者治港”為原則,“兩制”肯定會枝繁葉茂,香港仍然是祖國的掌上明珠。(海報制作:龍鏡伊 蔣佳璇 譚佳銘 林杉)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香港 林鄭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