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聞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是對人類政治文明的重大貢獻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白皮書向世人莊重宣告,“經過七十多年的發展,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日漸成熟,為當代世界政黨政治的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也成為人類政治文明的新模式。”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光輝典范,是中國共產黨為人類政治文明發展所作的重大貢獻。
現代政黨政治固然肇端于西方國家,但這并不意味著西方國家的兩黨制和多黨制等政黨制度具有普遍性,更不意味著非西方國家的政黨制度只能照搬照抄。中國政黨制度在積極借鑒和吸收人類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的基礎上呈現出一系列全新特征,不僅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兩黨制和多黨制之外提供了新的選項,更為解決政黨政治難題提供了新的探索。事實證明,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是成熟完備、行之有效的可靠制度,是人類政治文明的中國表達,更是中國制度自信的集中體現。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能夠實現利益代表的廣泛性。西方一些政客宣稱自己所代表的正是少數群體的利益,在競選后上臺執政也往往維護特定群體的利益。在競爭性選舉制度的刺激下,競爭性政黨制度就會倒退回派系之爭。結果,這些政黨只有一黨一派的私利,沒有無黨無偏的公義。英國學者馬丁·雅克曾發出感慨:“西方國家的長期論點是,多黨制是民主的一大優勢,能夠防止政黨僵化和停滯。然而事實上,中國共產黨找到了使自己保持活力與年輕的方法,而西方的政黨卻越來越疏遠其代表的人民。”相比之下,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能夠充分反映整體民意,代表和維護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隨著中國社會不斷發展,也逐漸分化出不同的階層和社會群體,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上存在著具體利益的差別。憑借“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的新型政黨制度,不同群體的各種利益訴求通過多黨合作渠道得以順暢表達,人民內部矛盾通過現行體制框架得到妥善解決,黨的統一領導與社會多元群體之間實現了無縫對接。其中,協商民主創造了多數人傾聽少數群體的心聲訴求、多數人照顧少數人合理要求的平臺,充分顯示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巨大優越性。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能夠體現奮斗目標的一致性。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是合作型政黨制度,而非競爭型政黨制度。中國各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一道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夢想。由于奮斗目標的一致性,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因共識而合作,因合作而前行,只有相向而行,沒有背道而馳;只有同心協力,沒有處處掣肘;只有肝膽相照,沒有冷眼旁觀。執政黨與參政黨之間互相監督,中國共產黨虛心聽取各民主黨派的意見,各民主黨派也真誠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最終鑄就共識、形成合力,充分彰顯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辦好事的制度優勢。人們對中西方政黨制度的差異有過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西方舊式政黨制度是“打橄欖球”,一方總想把另一方徹底壓倒;而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則是“大合唱”,既有統一的總指揮,也有多元的各聲部,和而不同、八音齊奏,共同譜寫民族復興的華彩樂章。這些比喻準確地詮釋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鮮明特征和顯著優勢。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能夠保障國家治理的有效性。近年來,西方一些政黨頻頻發生因相互掣肘而政府停擺、因相互攻訐而效率低下的現象,令曾經一度認為所謂“自由民主”是“歷史的終結”的美國學者福山也不得不感慨“民主政治的衰敗”。相比之下,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充分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統一領導作用,合力建構“萬水朝東、眾星捧月”的政治團結局面,始終貫穿“議要多元,行要統一”的民主集中精神。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新型政黨制度區別于其他政黨制度的根本特點,是堅持和發展新型政黨制度的根本政治保證。這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始終關切民族的長期利益,始終維護民眾的根本福祉,始終保持穩健的規劃能力,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避開了“為了選舉而選舉、為了反對而反對”的治理陷阱。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治理效能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贊譽。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恩格爾由衷感慨,“當中國為了下一代而制定規劃的時候,我們的一切計劃都是為了下一次選舉。”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為創立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貢獻了中國智慧。我們要有底氣、有信心建構融通中外的敘事體系,講好政黨制度的中國故事。
(作者單位:中央社會主義學院)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政黨 制度 中國 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