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產業動態 發明·創新 探索·發現 科學麻辣燙 科技人物 專家講壇 新基建 院士知播

首頁>科技>資訊

百年韶華讓科學走進人民

——中國科普所所長王挺講述中國共產黨百年科普歷程

2021年09月23日 09:20  |  作者:王碩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本報記者 王碩

誰都無法否認,從中國共產黨成立至今波瀾壯闊的100年里,“科學”為中國的發展發揮了無與倫比的重要作用。新中國成立時,我國文盲率曾高達80%。

1919年,毛澤東在《湘江評論》這樣寫道:“中國的四萬萬人,差不多有三萬萬九千萬是迷信家。迷信鬼神,迷信物象,迷信命運,迷信強權。全然不認有個人,不認有自己,不認有真理。這是科學思想不發達的結果。”

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文盲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例降為2.67%,且文盲人口多為70歲以上老年人。另一個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0.56%,比開始普查此項數據的2001年的1.4%增幅巨大。

百年間,科學的旗幟是如何飄揚起來的?如何讓科學走進人民,深入心靈?近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百年科普展”現場,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王挺為我們講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開拓科普事業的百年歷程。

開啟民智 點亮星星之火

很多人都聽過“吃水不忘挖井人”,但“挖井”背后的科學普及,卻鮮有人知。

1933年4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和中革軍委從江西瑞金的葉坪村遷到沙洲壩。住在沙洲壩的居民,一直以來吃的都是又臟又臭的塘水。因為他們迷信風水,認為挖井會破壞“龍脈”。

毛澤東看到這種情況后,干脆帶領大家為老百姓挖了一口井。他說,你們信風水,我不怕,如果旱龍王怪罪下來,讓它來找我算賬好了!

這就是后來大名鼎鼎的“紅井”。

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王挺說,這口井貯滿清泉,也代表了共產黨一心為民的深情,成為共產黨“讓科學造福人民”的見證和精神傳承載體。

其實,彼時類似的科普活動有很多。

在中央內務部與軍委總部聯合編印的《衛生常識》一書中,明確提出:“為減少蘇區革命群眾的疾病與痛苦,加強我們的戰斗力量,必須使一般工農勞動群眾了解普通衛生知識,加強衛生工作。”

“百年科普展”現場,還展示了一幅小孩撒尿的圖例。“這幅圖就產生于抗戰年代,用來為戰士們普及子彈飛行的拋物線原理,以提高軍隊的戰斗力。”王挺說。

據一位在延安待過的老人回憶,那時的延安其實是一個“先進”的地方。報刊在做科普,科技團體在做科普,知名的科技工作者,也在延安積極開展科學大眾化運動。比如,第一個投奔延安參加革命的留美科學家高士奇,1935年就創作了科學小品《細菌的衣食住行》。

后來,科普事業發展的一個標志性事件,是1940年陜甘寧邊區自然科學研究會的成立。1941年,當時的解放日報還開辟了《科學園地》專欄,成為傳播自然科學的重要陣地。

新中國成立后科普建制化發展

新中國從成立伊始,就重視科普。

時間回溯。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會議討論了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其中明確提出“努力發展自然科學,以服務于工業、農業和國防的建設。獎勵科學的發現和發明,普及科學知識”。“這其實是將科普工作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科技創新和普及工作的重視,也揭開了新中國科普事業的新篇章。”王挺說。

1949年11月1日,文化部設立科學普及局,將科普納入了國家統一管理。

1958年9月,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科學技術團體成立,定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協會”(簡稱“中國科協”),由李四光任主席。

在這期間,出版了一系列至今還頗有影響力的優秀科普作品。如1956年,《知識就是力量》創刊;1961年,第一版《十萬個為什么》出版,第一版共印刷530多萬冊。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華羅庚優選法和統籌法的推廣和應用。

1964年,華羅庚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建議在生產實踐中推廣優選法和統籌法,認為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這其實是科學家用其所學,把深奧的數學原理轉變為樸素易懂、易操作的生產實踐的科學方法。其后,華羅庚將其寫成了大白話的小冊子,在20多個省份進行培訓、推廣。

“這是科學家在國家的建設發展中,把所學回報社會,把科學交給人民。”王挺說。

“世界獨一無二”的科普所與科普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普事業迎來新春。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召開;1979年中國科普作協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成立了中國科普創作協會(1991年更名為中國科普作家協會);1980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立了“中國科普創作研究所”(后更名為“中國科普研究所”,成為國家級唯一科普專業研究機構)。

“以‘科普’為名的研究所,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每當和外國朋友交流時,王挺都覺得很自豪。“這說明我們黨非常重視科學在全社會的普及。”

還讓國外相關研究人員羨慕的是,2002年,我國通過了科學普及法。“這是全世界唯一一部關于科普的專門法律,標志我國科普事業在法制化軌道上邁出堅實步伐。”

王挺介紹,這部法律誕生后,并沒有制定專門的實施細則。但2006年,國務院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某種程度上它承擔了實施細則的作用。其中有35個相關中央部門參與實施,實際上是在全社會、各個行業、各個領域都在推動科學技術的普及。”

弘揚科學精神

時間走到今天。

2016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三會”上發出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動員令。他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王挺表示,這一重要論述為科普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動科普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

近年來,通過現代科技館體系建設、青少年科普、中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中國科幻大會等體系的不斷推進,我國的科普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其中科普的內涵也不斷擴大。

“新時代,我們認為科普不僅要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還需要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提高人們應用科學來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意味著科學要成為我們一種自覺的、內在的素質,要形成一個終身學習的社會。”

王挺坦言,在網絡時代,科學知識的獲取已經越發容易,但科學精神的弘揚仍是需要補足的短板。

為此,2019年5月,黨中央出臺《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要求大力弘揚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

如今,我國的科普事業有了新的目標。

今年6月,國務院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為我國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推進全民科學素質建設明確了行動指南。

新《綱要》明確,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到2025年要超過15%,到2035年要達到25%;并提出以青少年、農民、城鎮勞動者、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為重點,深入實施科技教育與培訓、社區科普益民、科普信息化等重大工程。

“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王挺說,加快科技創新、推進科學普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催人奮進。“初心所向,使命必達。我們將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編輯:張紅晨

關鍵詞:科普 科學 中國 王挺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日本va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人成在线 | 亚洲人成网站高清观看 | 一区偷拍中文久久无 | 思思精品久久96 | 在线亚洲欧美专区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