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教育·資訊
初入職場 91.6%受訪職場青年感到過不適應
如今,畢業生們已陸續開始進入職場。從學校到職場,不僅要經歷環境的變化,更重要的是身份的轉變。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發布的一項針對1361名職場青年的調查顯示,91.6%的受訪職場青年在初入職場時感到過不適應。不知道如何處理職場人際關系(75.5%)、不熟悉工作內容不知如何上手(71.8%)等最讓職場青年感到不適應。順利度過職場適應期,64.7%受訪職場青年認為要作好職業規劃,提前了解行業或崗位。
受訪職場青年中,工作時間在3個月內的占17.8%,工作3個月至1年的占24.2%,工作1年至3年的占25.5%,工作3年以上的占32.5%。
初入職場,91.6%受訪職場青年感到過不適應
2020年畢業生劉星(化名)剛成為一名英語教師。初入職場,她曾感到過不適應,“主要是身份的轉變,之前自己是學生,是接收知識。工作后需要去教學生,是傳授知識。這個過程的轉變讓我覺得有點費力”。
調查顯示,初入職場,91.6%受訪職場青年感到過不適應。交互分析發現,工作時間在3個月至1年的受訪職場青年,感到過不適應的比例最高,達到了96.7%。
初入職場,哪些方面讓你覺得不適應?75.5%受訪職場青年表示是不知道如何處理職場人際關系。
95后李可欣(化名)現在在西安某跨境電商公司做人事專員,平時負責招聘和辦理員工入離職工作。作為一名人事專員,少不了和各種人打交道,“篩簡歷、約面試、談薪資、辦入離職,每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溝通,有時也會產生誤會和不理解的情況,感覺想要處理好人際關系比較難”。
調查顯示,71.8%受訪職場青年表示不熟悉工作內容,不知如何上手。
劉星入職沒多久,就趕上了新冠肺炎疫情,線下課程因此轉到了線上。她一時不知該如何上手。“剛開始不太習慣對著鏡頭講話,也不太會控制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后來經過多次練習,才找到了比較舒服的狀態”。
受訪職場青年感到不適應的內容還有:缺乏工作所需要的技能(50.3%),不了解企業文化和氛圍(47.2%),難以適應工作節奏(30.8%)等。
在陜西工作的95后申樂樂(化名)覺得,從學校到職場,最大的變化是更需要講規矩、遵守規則,“在學校是相對更自由的,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來。但工作往往是需要團隊配合的,就得守規矩、按規則辦事,適應工作的法則和節奏”。
64. 7%受訪職場青年認為要作好職業規劃,提前了解行業或崗位
調查顯示,70.1%的受訪職場青年在半年內能夠順利度過職場適應期,20.9%的受訪職場青年需要半年至一年,7.2%的受訪職場青年需要1年以上。
在北京工作的90后喬欣欣(化名)回憶起剛入職的場景,那段時間需要參加各種培訓,每個月還有考評,每天都忙到很晚,壓力很大。“這段經歷讓我覺得工作十分不易,算是給我這個職場小白上了重要一課”。雖然順利通過了考核,但她覺得真正適應大概是在半年后,“能夠自如地應對工作任務,才意味著真正適應”。
為了能夠順利度過職場適應期,64.7%受訪職場青年認為要作好職業規劃,提前了解行業或崗位,62.6%受訪職場青年期待公司開展崗前培訓,幫助員工迅速熟悉公司文化和業務,61.0%受訪職場青年認為應盡快擺脫學生心態,適應工作節奏。
喬欣欣認為,公司開展崗前培訓很有必要,“我剛進公司時,參加了各種培訓,雖然只能拿到基本工資,但上手工作確實順利了很多,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對工作的焦慮”。
劉星覺得,實習很重要,在還沒畢業時,她就到公司實習了,增進了對公司的了解,和同事領導也相處得十分愉快,“這讓我在畢業后沒過多考慮就加入了這家公司,而且很快適應了職場環境”。
其他還有:保持開放和學習的態度,不斷進步(57.5%),找準自身定位,踏實完成工作任務(46.6%),積極融入團隊,勇于向他人請教(44.0%),學會觀察和反思,不斷提升工作能力(33.4%)等。
申樂樂覺得,工作中遇到難題很正常,要多向領導和同事請教,避免因為溝通不暢而做無用功。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事事都要請教,自己能夠解決的問題盡量解決。“學會與人合作也很重要,團結能團結的人,要以做好工作為導向”。
北京某高校輔導員劉老師認為,大學生想要順利實現從學校到職場的轉變,需要提前準備。他建議,大學生們首先要明確職業興趣和方向。其次,要朝著喜歡的方向去鍛煉自己,比如學習相關技能、提前實習等。在正式開始工作后,要認真理智地對待第一份工作,不過高期待,也不自暴自棄。“其實,大學和職場并不是斷裂的,存在很多相通的技能,比如人際交往能力、抗壓能力、學習能力等,這些都可以在大學生活中進行積累。重要的是擺正心態,提前做好準備”。(見習記者 王志偉 實習生 楊哲)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職場 青年 受訪 訪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