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聞
瞭望丨全領域融合黨建聚合組織力
◇“全領域融合黨建”,能夠賦予基層黨組織更多資源、更大活力、更強功能,逐步構建全域統籌、多方聯動、集群發力、共建共享的黨建工作新格局
◇在“產業鏈”上整合要素、“服務鏈”上共享資源、“治理鏈”上聯結各方,黨建的“融合劑、催化劑”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各級聯合黨組織并非一建了之,真正“運轉”起來才是關鍵
◇全領域融合黨建仍屬積極探索階段,有待進一步提升、優化、健全,逐步走向規范發展
2019年,北京順義文化旅游投資集團公司副經理馬學盛,被派到了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掛職工作。如今,他又有了個新的黨內職務,西峽縣丁河鎮順(義)西(峽)合作專班黨支部書記。
這個支部串聯起一條由西峽農田到北京有機農產品的銷售鏈。“一個鄉村小支部,管到了大北京,靠的就是黨的基層組織創新帶來的聚合效應。”馬學盛說。
2018年以來,內蒙古赤峰市、河南南陽市先后探索“全領域融合黨建”,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探索形成了因需而聯的“大互聯”組織體系建設新格局。
赤峰市委組織部和南陽市委組織部介紹,全領域融合黨建圍繞中心工作和重點任務,將某項工作、某個領域上分散的資源進行有效集聚,解決資源配備不平衡、分布不均問題,使“條”的資源和“塊”的資源互聯互動,實現縱橫流動、優勢互補,從而形成黨建工作最大合力。
在基層實踐中,全領域融合黨建適用于單個單位、部門或地方、單一層級無法獨立完成的復合型較強的重點工作。這一基層黨建創新,重在整合要素、共享資源、聯結各方,使不同領域、區域、體制下的黨組織和黨員由“各自為戰”變為“整體聯動”。
在南陽市委組織部部長李永看來,全領域融合黨建是對黨組織功能的優化完善、豐富拓展,通過突破領域、區域、體制等界限,實現多元參與、多層貫通、多維互動,聚起各層面的黨員隊伍、各方面的組織力量,賦予基層黨組織更多資源、更大活力、更強功能,逐步構建全域統籌、多方聯動、集群發力、共建共享的黨建工作新格局。
“治理鏈”上聯結各方
“這個小區住不成了。”位于南陽市中心淯陽社區的原外貿局家屬院是個老舊小區,沒物業、設施舊、臟亂差,200多戶居民,有70多戶外出居住。
“只有4萬平方米的小區,光垃圾就清走600多車,違建拆了48處。黨建新機制讓我們小區獲得了‘重生’。”居民王丙昌說。
2020年5月,家屬院成立了聯合黨支部。這個擁有56名黨員的“超級支部”,由社區轄屬范圍內10多個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社區黨員組成。他們帶領群眾清理改造,僅2個月,小區面貌一新。
淯陽社區黨支部書記白璐說:“聯合黨支部有社區‘本土’黨員11人,‘外來’黨員45人,其中包含多名行政級別比我高的黨員。”
南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李恒德說,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基層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聯合黨組織上下銜接、左右聯動,使黨的組織力量在基層得到了更充分的釋放。
2020年在國家級文明城市創建中,南陽市憑借著4個區級聯合黨委和130個聯合支部,動員了2.7萬名黨員到一線報到,打贏了“創建戰”。南陽市針對不同的重點工作,共組建32個聯合黨委、1600多個聯合支部,僅在脫貧攻堅中就破解“卡脖子”問題1200余個。
“國家要環保,企業要發展,群眾要增收。”對于南陽市南召縣南河店鎮龍王廟村黨支部書記李印來說,這是困擾他多年的難題。南河店鎮公路沿線聚集了石材企業79家,污染嚴重。而龍王廟村,正處在治污的關鍵部位。
2020年,鎮黨委決定在龍王廟村成立治污聯合黨支部,由李印任支部書記。聯合黨支部成員包括鎮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村民黨員、企業務工人員中的黨員,織起了一張治污大網。
李印說,以前治污“各有打算,一盤散沙”,自從成立了黨組織,治污成共識,紀律成約束。過去,靠干部巡邏查偷排;如今,每名黨員都是隨時睜開的“天眼”。以往,處置違規生產需先上報鎮政府,鎮里再調動電力、公安、工商等部門行動;如今,一個電話就能協調相關部門到現場排查。
記者在多地調查發現,全領域融合黨建在社會治理領域的陣地戰中優勢突出,工作目標的價值和意義通過組織體系的有效傳導,能夠快速凝聚共識,協同發力。
此前的2015年,赤峰市紅山區民政局牽頭成立了“社會組織發展黨建聯盟”。此后,該區社會組織實現了零的突破,注冊組織達371家,10多個全國性知名公益品牌在赤峰落地。
赤峰市紅山區民政局局長鄭樹民說,在社會組織的培育中,我們推行社會組織成立與黨組織組建同步,社會組織業務發展與黨組織建設同步,既給社會組織發育發展注入動力,也有效實現了黨的組織和工作的全覆蓋。
目前,紅山區已建起44個聯合黨支部和15個獨立黨支部,覆蓋率達51.6%,黨建指導員的派駐率100%。黨建聯盟通過舉辦“金點子”大賽,組織群眾提出需求并確定項目,選定承接方后,對項目實施全程監督。此外,黨建聯盟牽頭注冊了基金會,已提供了252萬元的資金支持。2017年以來,共落地黨建服務項目526個,由273個社會組織實施。
“服務鏈”上共享資源
在南陽鄧州市,黃志牧業是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正向一二三產融合型農牧集團轉型。2020年,黃志牧業需要3萬畝農田消納養殖廢棄物,可只流轉了1萬畝。難題擺在了企業面前。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全領域融合黨建將支部延伸至“服務鏈”一線,讓黃志牧業找到了破題的金鑰匙。
“如今,污染治理聯合黨委成為了支撐公司轉型升級的‘超級服務器’。”黃志牧業副總經理孫先波說:“過去,政府部門同我們是簡單的業務關系,現在變成了結合式服務關系。”
聯合黨委下轄的養殖業污染治理聯合黨總支,組織大規模有機肥還田培訓,打消群眾的用肥顧慮,實現了大規模土地流轉。公司也購買了糞污噴灑機、沼液車等設備,幫助農戶施肥,不但解決了消納難題,一畝地還能為群眾節省化肥投入30元。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調研發現,全領域融合黨建在利益交錯區、發展空白帶、矛盾多發點上引領有力,效果突出。
在赤峰市巴林右旗,國家民委對口支援已有26年歷史。開展全領域融合黨建后,對口支援方式由“派干部、給項目”變成了全面融入。
“過去開展工作是下級對上級,現在是支部對支部,關系一變,成效大增。”赤峰市巴林右旗查干沐淪蘇木黨委原書記彭紅艷介紹說,2018年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蘇木黨委牽頭成立了包含34個成員單位的黨建共同體,其中包括國家民委國際交流司黨支部、內蒙古自治區民委經濟發展處黨支部、赤峰市民委機關黨支部、巴林右旗民委黨支部等。
依托黨建聯合體,國家民委將其直屬的大連民族大學智力幫扶團隊引入查干沐淪,設計旅游環線、“一家親”研學營地等項目,使得年游客量兩年內由3000人增加到2萬多人。在四級民委全力支持下,查干沐淪畜牧業快速發展,僅山羊絨、山羊羔產業年收入就達2000多萬元。
赤峰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廣智說,全領域融合黨建打造了黨員共管、活動共聯、資源共享、難題共解的新型工作平臺,有效促進了不同的黨組織從陌生到聯合,從聯合到互動。
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巴彥溫都爾蘇木,有一個至今仍保持游牧習慣的群落,涉及9個嘎查、2000戶群眾、50萬頭牲畜。每到夏季,牧民就要到數百公里外一處200萬畝原生態草原游牧,遇到困難,幫扶不便。
2018年,巴彥溫都爾蘇木黨委牽頭,把9個嘎查黨支部和旗公安、林草、畜牧、蒙醫院、民政等部門的黨組織聯合在一起,打造全程服務鏈。在要走半個月的遷徙路上,設立4個黨群服務驛站,接力提供飲食、醫療、車輛修理等服務;還在游牧區建立一個為期4個月的黨群服務中心,公安部門設置衛星電話,蒙醫院設立流動門診,應急部門設置糧食、棉被等物資儲備;僅去年,就救助牧民43人次,處置安全隱患35起。
赤峰市委組織部部長孫艾芳說,經過3年多探索,赤峰市已建立各類融合性黨組織5122個,構建了一張黨的組織體系“互聯網”,破解了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中“資源散、合力弱”的問題。
“產業鏈”上整合要素
“10分鐘解決了兩年辦不成的事,企業發展有了紅色引擎。”為了培育壯大酵素產業,河南省南陽市南召縣在龍頭企業恒利康公司掛牌成立了酵素產業聯合黨委。
“聯合黨委下屬的項目支部有近20人,其中恒利康員工只有2名,其他都是縣直部門的黨員。”恒利康公司總經理李恒說,項目推進過程中若遇到困難,可直接召開支部會議進行協調。
此前,公司有一個環保審批行政處罰信息被“誤錄”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處罰信息撤不掉,直接影響公司上市。2020年5月,聯合黨委主持召開項目推進會,黨員們認真研究認為上述處罰符合撤銷條件,由縣直部門出面申訴,按程序撤掉了該信息。
嘗到了黨組織跨體制結合的“甜頭”,非公有制企業之間的黨組織也開始自發互聯互通。
豫北焦作市多氟多公司為恒利康提供灌裝服務,多氟多董事長李世江主動要求加入南召縣酵素產業聯合黨委,并任營銷黨支部書記。李恒介紹,營銷支部有30多名黨員,分散在不同企業,通過組織聯系,大家成為一個整體,有了比多掙錢更高的共同目標:“我們的口號是‘扛著黨旗闖市場’,通過黨組織力量,不但貫通了銷售鏈,還強化了‘做強企業、做好產品’的理念”。
產業鏈上黨旗飄。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將黨建活力轉化為發展活力。
內蒙古赤峰市元寶山區五家鎮房身村是煤炭資源枯竭區,村集體一度負債400多萬元。“過去,村里產業發展不好,是因為只重利益聯結,簡單做企業和農民之間的‘加減法’。”村黨總支書記張兵說,黨組織發揮引領作用后,企業、集體、農民之間做起了“乘除法”。
村里建立了“4421”利益分配機制,對龍頭企業的產品銷售增值利潤,按農戶40%、產業化聯合體各類經營主體40%、村集體20%分配。同時,村集體和聯合體各類經營主體分別從獲分收益中提取10%,作為產業風險準備金。農民不僅能享有出售農產品的“一次收益”,還共享后期在品牌、銷售中形成的增值收益。一旦市場“價低傷農”,農民能獲得經濟補償。
張兵說,無論是在長遠產業規劃、組織模式創新,還是在對接上級部門、獲取市場信用等方面,如果沒有黨組織的引領,僅靠一家一戶“市場路”是很難走通的。近年來,在村黨總支領導下,房身村建成綠色蔬菜水果種植基地,產值7000多萬元,村集體年收入290多萬元。
房身村的變化,正是赤峰開展全領域融合黨建的一個生動注腳。自2019年6月,赤峰市全面引入全領域融合黨建機制后,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建設發展迅速。目前,141個“黨建共同體”覆蓋全市所有蘇木鄉鎮,融合產業經營主體2380多個,將全市65%的農牧戶吸引到產業鏈上,戶均增收3000元,還帶動全市2059個嘎查村集體經濟收入過10萬元。
赤峰市農牧局總畜牧師鄭春雨說,過去農業部門給各類經營主體投放項目時,往往是項目書好看,但效果不好看。黨組織深度融入產業發展后,項目評議、實施、收益等每個環節都有了一雙雙“火眼金睛”。通過黨組織的引領和協調,產業化聯合體各主體之間的利益分配更為均衡、公平、公正。同時,黨建聯合體給產業化聯合體把脈、掌舵,也使得產業發展更好地與政府宏觀規劃銜接匹配。
從聯合走向融合
打破條塊分割、封閉運行的傳統格局,跨領域、跨區域、跨體制,全領域融合黨建推動單個黨組織的“獨角戲”,變身各領域黨組織的“大合唱”。
在具體工作中,各級聯合黨組織并非一建了之,真正“運轉”起來才是關鍵。聯合黨組織成員組成多元,如何管理,動力又該如何激發?
一些受訪基層干部認為,全領域融合黨建仍屬積極探索階段,有待進一步提升、優化、健全,逐步走向規范發展。
有的基層干部表示,全領域融合黨建并不是一個筐——“什么都能裝”,要避免搞成“大雜燴”“花架子”。要充分挖掘所屬黨員的資源優勢,避免自拉自唱,而是真正實現各黨組織間的“相加”到“相融”。同時,聯合黨組織要謹防“聯而不合、聯而不活”,避免“為聯而聯”,注重發揮黨建的“融合劑、催化劑”作用。
為了規范發展,建立常態機制,赤峰市制定了《全域融合黨建發展規范》,就組織形式、設置程序、隸屬關系及權責獎懲等作出規定,建立健全資源下沉、擴權賦能、工作保障等制度,并以地方標準形式頒布。南陽市則出臺了《關于全域黨建下聯合黨組織規范設置和活動方式的實施辦法》,初步建立了一套標準體系。
赤峰市明確,黨建聯合體必須在一級黨委領導之下開展工作,聯合體成員共同醞釀產生領導班子,還采取雙向考核、多方評價等方式,每年進行考核。2020年,對24個作用發揮不明顯的黨建聯合體進行了規范整頓。在黨員共管方面,對黨員報到領崗、作用發揮等情況實行積分制管理,與本人評先評優掛鉤,實現了關系在(原)支部、活動在區域、奉獻在崗位。
為規范黨企、政企關系,南陽市聯合黨組織負責人均由分管的市縣黨員領導干部或牽頭單位“一把手”兼任,不由項目或企業方唱主角,保證政治引領方向不偏。在運行中,聯合黨組織堅持“第一議題”、組織生活、聯席會商等制度,切實增加“黨味”,既保證了政治性,又體現了服務性。
為了確保基層在實際操作中方向不跑偏,南陽市制定了《聯合黨組織規范運行“七防八有九落實”工作標準》,進一步明確了各級各類聯合黨組織要做到“防止七個誤區”、必備“八個基本要素”、落實“九項基本制度”,確保工作有標準、運行有方向。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黨建 黨組織 聯合 領域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