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一張演出票 一筆減碳賬
萬人演唱會,人手一張票,全部轉化為二氧化碳排放約為600千克,而消化這些二氧化碳,需要一畝阿拉善梭梭樹“吞吐”10年。
由此觀之,演藝大舞臺,也是減碳角力場。
前幾天,票務銷售平臺大麥首次發布無紙化減碳數據。據統計,過去3年,大麥推出無紙票2300萬張,實現碳減排約1400噸。
2019年大麥無紙化消費比例僅為25%,2021年這一數據已經提升到了64%。可以這樣算一筆賬,每增加1萬張電子票約節省600度電,3年下來,大麥累計幫助行業節省電耗約140萬度。
“目前,民眾能夠了解、理解的‘雙碳’目標產業,多是農業、能源、交通、工業等‘顯性行業’,但其實包括演出行業在內的服務業,同樣是‘雙減’的重要目標產業。”談及此話題,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希肯國際文化藝術(集團)公司董事長安庭這樣表示。
用安庭的話說,演出行業常規情況下每年有200億元左右的票房,加上旅游場所門票收入,體量可想而知。而無論是演出票還是公園門票,這些票證正在從紙質載體走向數據載體,其所發揮的“雙碳”累積效應無疑是巨大的。
“小小一張門票,既是服務業的票證,也屬于工業品,如何實現‘雙碳’,需要貫通第二、三產業,用更寬廣的視野、更有效的協調平臺、更順暢更靈活的碳交易機制,來實現‘雙碳’目標。”安庭有此思考。
除了演出票,演出現場還能馬上想到的減碳點,莫過于顯示光源,通俗來說就是照亮的。
激光漫反射仿生顯示,成果您看得見,背后的降耗技術卻需要說道說道。“這是一種既能保護視力、又能降低能耗的技術。降的主要是電和生產過程中需要的水,其中用水量能降低35%左右,用電量能降低22%左右。而且這種顯示設備一旦形成智能化流水線生產,年產量還能提升30%以上。”用相關照明企業負責人的話說,“雙碳”目標實現的前提是產業高質量發展,而這種降耗增效的技術,有賴于研發團隊的不斷“破壁”。
相對于發電、鋼鐵、水泥等各大工業門類,照明能耗單體消費聚集量不高、社會關注度不夠、用戶節能意愿偏弱。但我們仍可以思考——如果全社會都能科學合理采用節能技術,全面實行控光節能,照樣可以集腋成裘。
“發達國家產業結構以服務業為主,我國產業結構中制造業仍占較大比重,產業轉型任重道遠。”在此前的公開表態中,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谷樹忠曾這樣表示。而針對我國服務業實現“雙碳”目標的意見建議,谷樹忠表示可以“試答”。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當然我們應當從源頭解決能源低碳綠色轉型問題,但從身邊看,紙質票證、觀影技術、冷氣溫度調節甚至還包括場次安排,僅僅是文化產業的一個細分領域,我們就有很多需要變革的地方。對此我有兩個建議:一是企業風物長宜放眼量,應盡快推進自身數字化轉型,以精細化發展對接未來機會‘接口’,現在看,綠色低碳與數字化技術具有天然匹配的基因,早入場早獲機會;二是服務業消費者要跟上時代趨勢,實現雙碳目標根本受益者是群眾,而我們自身也要踐行低碳生活理念,對轉型期的服務業多理解、配合。”谷樹忠這樣說。
編輯:秦云
關鍵詞:演出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