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資訊
5G:催生媒體變革 賦能產業發展
編者按 5G技術已經在深刻地改變著世界對話的方式。5G在賦能主流媒體發展轉型過程中,呈現出強大的“催化劑”作用。作為新技術革命進程中的潛在受益者,新型融媒+新技術應用會將媒體業引向何方?媒體在推動戰略性新興技術更快落地中,怎樣起到重大示范作用?8月30日上午,科技日報社和中國外文局共同主辦的2021世界5G大會·“5G加速賦能融媒新發展”論壇在北京亦莊召開。我們整理了每位演講嘉賓的精彩發言,以饗讀者。
杜占元(中國外文局局長):
提升國際傳播能力離不開新技術支撐
面向未來,新技術對中國特色戰略傳播體系的構建將起到關鍵性的支撐作用。
一是要積極推動科技共享增進全人類共同福祉。面對全球經濟復蘇乏力、貧富差距增大、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需要我們秉持開放包容的理念,推動5G等新科技在全球領域的共享應用、交流合作和互利共贏,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二是要加快創新傳播領域的多場景技術應用。當前,智能化正在加速重構國際傳播圖景,我們應保持高度敏感,乘勢而上找準結合點、著力點。
三是要著力構建與融合發展相適應的體制機制。當前,媒體融合發展進入“深水區”,國際傳播的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需要不斷深化拓展。中國外文局正謀劃全球化立體化傳播格局。
四是要充分運用科技進步成果提升國際傳播能力。比如,中外籍記者在外文局組織的赴新疆實地采訪活動中,運用新技術手段在多個海內外社交平臺發布“即攝即傳”的推文500余條,讓真實鮮活的影像直達海外受眾。
李平(科技部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社長):
新技術賦能主流媒體責任將更重大
媒體融合在本質上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主流媒體是推動媒體融合的主力軍,應該在技術變革的潮流中抓住機遇,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構建媒體融合共同體,為融媒體提供行業規范。
全球對基于5G、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賦能的融媒體產品,還將產生更旺盛的現實需求,所有媒體機構和泛媒體從業者在未來的數字文明中大有可為??萍既請笊玳L期密切關注5G技術的動態發展,并開展了多層面、多角度、多渠道的全球輿論引導。
當前,以病毒溯源、數字安全等為議題的國際輿論斗爭嚴峻復雜。
面對已知要素與未知要素相互糾纏、不斷疊加的大變局,被新技術賦能的新型主流媒體,該如何在速度和效率中,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和清醒頭腦,在主動擔起職責使命的同時,還能以理性、自信、開放、包容的姿態,團結一切能夠團結的力量,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將成為我們要深度思考并積極作答的時代命題。
許志龍(科技日報社總編輯):
5G媒體應用或引發根本性變革
從媒體界、學術界和產業界專家的發言來看,5G與媒體融合發展的關系有幾點值得關注:第一,5G對媒體發展的改變已從理論走向實踐,其帶來的推動作用不言而喻。改變正在發生,而且還將繼續發生,并將發生一些更加根本性的轉變。同時,5G本身對媒體的發展也提出了要求,兩者作用是相互的;第二,5G技術本身發展潛力巨大,當前的應用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很多領域有待發掘;第三,5G對媒體融合發展的賦能不僅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間接的,我們同時也應關注“間接賦能”方面的問題。
未來,5G如何加速賦能媒體融合發展,不僅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更是一個非常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
鄭波(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
主流媒體要融合5G和自身特色
圍繞5G+融媒體應用,產業鏈上、中、下游協同發力,運營商不斷豐富5G網絡相關技術服務,設備廠商提供了各環節新型硬件的支撐,主流媒體進行了很多新的探索,形成了大量的落地案例。
對于5G+融合媒體應用的下一步發展,鄭波建議:一是主動求變,用新技術打造全媒體;二是增強精準性和個性化,提升傳播力;三是發揮優勢,突出特色、深度和主流價值。
進入5G時代,萬物互聯、萬物皆媒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渠道更多,但也更加紛繁復雜。作為傳統媒體、主流媒體,既要有主動擁抱新技術的前瞻性,呈現出欣欣向上的變革姿態,又不能單純被技術牽著鼻子走,失去自身特色。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在深度報道上下功夫,體現不一樣的新聞視角,讓讀者發現不一樣的價值,鞏固輿論陣地。
張深源(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產品總監):
5G助力全媒體+技術共建共享
新時代新聞如何智能化?如何降低直播剪輯門檻?如何實現視頻內容快速高效的生產?要想使先進技術成為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支持和引領,必須做好頂層設計。
直播剪輯工具滿足了新媒體視頻生產中對新聞會議、活動直播中精彩、重要片段“邊播邊剪”的生產場景的需求??稍谥辈h、活動錄制的同時1分鐘內可完成短視頻的內容生產,提高生產發布效率,是目前媒體高效制作短視頻的重要工具。
人民日報社的智能媒體資源庫對剪輯素材文件進行多維AI分析,智能提取文件的標簽、畫面文字、語音、關鍵字,有效二次利用文件,并支持通過智能搜索輕松找到需要的素材。
高潔(新華社新媒體中心首席記者、全民拍欄目負責人):
5G+融媒體應用激發全民參與熱情
“5G+8K+XX組合”“5G全民拍”“5G消息推送”三方面體現了5G技術在融媒體領域的實踐。2021年兩會,新華社運用“5G+8K+新立方演播室”實現虛擬空間和現實世界的完美結合,實現了“沉浸試聽會+沉浸式聊會”。
此外,“5G全民拍”是新華社在其App內置推出的融媒體應用,前端產品功能涵蓋新聞、全民拍、個人中心、短信回落等功能。不到一年的時間,日均收集、處理問題400余件。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還聯合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正式測試了三期“5G融媒體短信新聞”,注重產品體驗和用戶互動,通過媒體報道,既服務了政務,也回應了民“聲”,可謂是5G技術的生動實踐。
這些案例用融媒體內容激發全民參與熱情的做法,展現了虛擬空間和現實世界的完美結合。
張施磊(CGTN新媒體部執行主任、高級編輯):
5G+新媒體助力創新產品輸出
新聞界要主動擁抱新科技,主動進行媒體融合,做到“以攻為守”,創新產品內容。
例如,梅地亞中心“建黨百年”報道、“美麗中國:自然”紀錄片、5G覆蓋移動直播等實踐應用,均展示了最新的沉浸式的媒體融合新產品,包含了8K、4K、AR、VR等技術。以“美麗中國:自然”紀錄片為例,該系列節目采用8K技術攝制和播出,通過對中國地形地貌、氣候特征、珍稀野生動植物生存狀態的真實記錄,全面呈現我國自然生態和生物多樣性。
目前,CGTN的新產品“問熊貓”基于人工智能語音交互加上AI小熊貓形象,能夠回答大家針對中國制度、中國政策等等相關問題。
張保安(長城新媒體集團黨委委員、技術總監):
技術平臺要以“智”支撐媒體融合發展
媒體以廣泛傳播和時效為生命,技術在新聞的感知、研判、選擇、采寫、制作、傳輸、傳播、承載、呈現、互動、效果反饋評估、安全等環節和方面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使新聞的信源都得到意想不到的擴展和擴充。
技術平臺要支撐和引領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即:媒體單位內部的融合、新聞+政務服務商務的深度融合、省域內媒體單位的深度融合。
以河北省縣級融媒體中心省級技術平臺——冀云·融媒體平臺的規劃、建設和運營為例。目前,冀云·融媒體平臺充分發揮河北全省指揮調度、協調聯動的功能,時政要聞全省統一配發,其他內容統一匯聚、按需擇取,重大主題宣傳報道統一設置議程和議題,重大輿情統一發聲、統一應對,真正建成了區域性的平臺型媒體,實現了“基于一朵云、構建一張網、宣傳一盤棋”的媒體傳播格局。
劉曉林(美國美通社亞太區受眾拓展兼發布業務總監):
5G重構世界交流互動方式
5G技術影響全球多媒體內容傳播。一方面,視頻化內容已經占據全球用戶絕對的流量消費與使用時間。另一方面,5G正在重構我們與世界的交流互動方式。
5G也正在改變媒體的傳統故事講述方式。多媒體內容已成為全球記者最常用報道語言,而多媒體稿件的閱讀互動高出純文字稿件近三倍。
5G技術與多媒體應用也為企業傳播提供了新方法。例如,美通社利用AI與移動端探索多媒體內容制作分發,也在幫助國內的政府機構和企業,利用更生動的多媒體語言講述故事,連接到世界各地的受眾。
視頻化語言具備獨特的感染力,在5G技術的加持下,在未來會更加深入的影響媒體傳播。
瓦西里·普什科夫(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國際合作局局長):
沉浸式多元化內容形式將加速發展
得益于更快、更高容量的互聯網發展,全球媒體不僅能夠加快信息發布速度,還能實時監控受眾的反應。5G技術將推動新的新聞內容呈現方式的發展,首先是沉浸式新聞報道。
5G時代,所有移動應用程序都能為他們的受眾提供多元化的多媒體內容,從高清視頻到十億像素全景圖。一是,基于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的沉浸式項目將加速發展;二是,5G將為視頻、音頻內容的多媒體項目開辟新的前景;三是,視頻作為另一種內容形式,將繼續流行。
5G為媒體提供了眾多機會。記者將能夠更快地將照片和視頻從現場傳輸到編輯部,進行現場直播。同時,媒體將能處理更復雜的視頻、音頻和照片格式,并能夠實時查看用戶對媒體內容的反應,并更好地了解他們的偏好。
崔保國(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5G賦能媒體融合與媒體轉型
5G賦能不僅是全媒體與媒體融合發展,還推動了媒體轉型。例如,在電商、短視頻、直播平臺迅猛發展的形勢下,芒果TV一方面堅持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持續以優質長視頻內容留住用戶。另一方面,看準時機,積極跑入新賽道,以在實踐中破局。目前芒果超媒推出了“小芒電商”,這是對延長全產業鏈做出的主動實踐。
新的傳媒生態體系和傳媒產業格局有重要關系。而媒體融合向平臺化方向轉型是5G技術下影響媒體發展的重要趨勢。
發展數字經濟,能夠補齊建設全媒體傳播體系要求的堅實技術支撐和產業保障;媒體融合能夠拓寬數字經濟發展空間,兩者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相得益彰。
應以數字經濟為引領,推動傳統媒體轉型。媒體融合的平臺建設、技術投入、人才培養等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必須具有一定產業基礎,筑牢高質量發展根基。發展數字產業則能夠夯實傳統媒體經濟基礎,為建成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全媒體傳播體系提供物質支撐。
丁剛毅(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黨委書記、數字表演高精尖學科帶頭人):
仿真技術服務國家慶典活動
大型活動如文藝匯演,創作到排練預演調整,一直到現場的執行,實際上已完全可用現有的數字表演與仿真技術做全流程、全要素、全方位的仿真。
例如,在今年的7月1日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丁剛毅團隊的仿真系統參與了大會的廣場布置、集結疏散、觀禮人員座席安排、特勤安保、央視直播、創編排仿真服務、8K主屏視頻集群渲染。這樣渲染的工作量,傳統的方式大概需要1個星期以上,而其團隊基本能做到4至5小時即可渲染1次。
仿真技術還參與了建黨百年重磅微視頻《路》從鏡頭與美術設計、材質與模型制作、仿真開發與動畫渲染等的方方面面。從美術設計、材質、光線再到鏡頭,都是通過計算機制作而成的。
此外,仿真技術也應用于建黨百年文藝演出《偉大征程》中??梢哉f,仿真技術為文藝匯演帶來了全新的變革。
高鵬(華為公司戰略部音視頻產業發展高級總監、工學博士):
5G音視頻沉浸式體驗亟須創新突破
音視頻已成5G主戰場,高質量、交互、沉浸式創新亟須突破。超高清視頻時代已經來臨,更豐富的8K/虛擬現實的體驗已在路上。這個階段,需要的不僅是視頻的分辨率從2K到4K到8K的提升,更需要從技術、標準上切實解決音視頻業務的沉浸式體驗。
盡管4K、8K超高清攝像機錄下了很多信息,但是在傳統的后期、母版制作、分發、顯示等環節,大量的亮度和色彩信息卻丟失了。華為從2000年開始布局音視頻技術,為產業界貢獻了很多技術和標準。HDR Vivid作為中國超高清視頻產業聯盟團體標準,相關終端廠家使用成本趨近于零,助推了整個形成為對質量內容付費的習慣,超高清視頻時代,內容的安全及保護尤為重要,為超高清內容安全保駕護航需要產業同心,更需要制度設計。
陳雷(高通公司高級市場總監):
“第四終端”拓寬媒體邊界
從內容的生產、編輯到分發,5G對媒體全鏈條的賦能將因為“第四終端”的加入而再次發生質的升級。
5G改變傳媒行業從終端設備開始。如今,手機在信息傳播鏈條上的能力已足夠強大,耳機、智能手表也逐漸參與到全媒體流程中。隨著5G的普及,以XR眼鏡等為代表的由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及混合現實設備和服務組成的“第四臺智能設備”很快也將成為公眾新的瀏覽器,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將因此融為一體。
因此,下一個計算平臺——無界XR正成為焦點,它對社會及生活的影響將比智能手機還要大,它改變的是我們如何看待世界及與世界互動的方式。媒體行業的發展更將因此充滿想象空間。
屠嘉順(中興通訊NFV/SDN首席科學家、中興通訊公司技術發言人):
5G消息給媒體一個內容直達受眾新入口
構建在運營商網絡之上的5G消息的最大特點是“公信、可靠、易用、普惠”。
受惠于技術及運營模式,5G消息不僅能加碼媒體的公信力,更可有助于建立相關政府機構與人民群眾間真實、直聯、直觀的溝通。
以新華社的“5G全民拍”應用為例,通過5G消息,市民可直接向相關部門反映問題,不需要輸入手機號碼“自證身份”,不需要提供地點。同時,因為電話號碼實名認證、真實物理地點標注及信息加密等特點,亦可省去不少相關政府機構諸如為過濾垃圾信息、規避不切實際投訴等原本需要動用的資源。
王瓊(騰訊企業微信政務民生行業總經理):
以移動端為主的數字化平臺成主流媒體標配
越來越多的主流媒體使用數字化手段實現業務落地,辦公協同、采編播、觸達受眾等多業務場景的創新融合不斷深化。
在新技術的支撐下,不斷爭取優質“鐵桿”受眾及更多以往“不可達人群”,是主流媒體當前的關鍵訴求。但在媒體融合這一升級過程中,媒體的組織架構、手段、工作流程都將發生巨大改變。
應構建一個以移動端為主的數字化平臺,連接媒體內部、連接產業生態、連接最終受眾,以實現工作流程的數字化、移動化、集約化,讓優質數字內容高效覆蓋足夠多的受眾正成為主流媒體的重要升級方向。
(余昊原 陳春有 宋子嫣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輯:魯雅靜
關鍵詞:媒體 5g 技術 發展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