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要聞

濃濃翰墨情 逐夢赤子心——觀李彬書法有感

2021年08月30日 21:24  |  作者:劉詠閣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8月28日,由中國文聯書法藝術中心、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西藏自治區文聯主辦,西藏自治區書法家協會、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承辦,西藏美術館籌建辦協辦的“李彬捐贈西藏美術館書法作品公益展”在拉薩開幕。

1

此次展出李彬的公益捐贈作品100件,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有經典臨習,有守正創新,有經典詩詞,有現代詞賦。真草行隸篆五體兼備。有小到一平尺的小品,有大到丈八宣紙以上的宏篇巨制;有蠅頭小楷、寸楷、中楷,也有單字二米以上的大字行書、楷書、草書、隸書、篆書;有甲骨文、金文,小篆;有大草,小草、章章;有行書、行草、隸書,有藏文書法等各種書體,體現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的藝術思想。

2

李彬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協培訓中心教授、西藏自治區書協副主席,多所大學書法特聘教授等。和李彬相識相知十五年,他是將人品醞釀于書藝中人,或者說他是用作品演繹心性。想到其人,用清風明月這個詞,最接近于他的心境和行為。他對書法的認識理解以及在技藝方面的精進常常予我以一種宗教般的虔誠,是一個為書法而生的人。在我心目中,他方正厚道,不追名逐利,更不被現實的紛擾蠱惑,像一個虔誠的教徒,在書法廣博的廟堂頂禮膜拜。無論面對學生教學還是在蕓蕓書家走筆龍蛇,他所攜清風般氣質,明月般心境,堅守本真,低調做人,淡泊名利,不忘初心。對傳統的敬畏和傳承,對經典的吸收和獲取,對創新的理解和發展,令我折服又深深的感動。

夢的開始

李彬出生于中醫世家,他的父親不僅醫術精湛,還擅長書道,家里的醫書父親都用毛筆小楷抄錄,很多中醫典籍被墨香氤氳繚繞。小李彬經常翻看,冊子里的字令他如癡如醉,毛筆字獨特的藝術魅力深深感染了這顆富有藝術的童心。父親經常教導他說,把字寫好,是中國傳統文人的基本手藝,也是一個文人的基本修養。寫一手好字的念頭也就在心里播下了種子,成為盤桓于李彬童年的夢想。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李彬擁有了第一本書法字帖——柳公權的《玄秘塔碑》。這本被李彬稱為“啟蒙之書”的字帖,陪伴著他正式邁進了書法的世界。習書數載,小李彬的書法技藝日漸長進,憑借自身優秀的天資和努力,學校的大小墻報、標語都少不了李彬的身影。無論何時何地,只要能找到一根樹枝,他就不自覺的在地上寫寫畫畫,勤奮筆耕,甚至晚上睡覺時,還用自己的手在空中書寫碑帖字跡。直到現在,他仍然有這個習慣。

此后,他走碑林,訪師友。用身心踐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名言。他北上造訪啟功、沈鵬諸師。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考入北京大學首屆書法研究生班。之后干脆攜妻帶女進京,可以說,李彬為了書法藝術,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精力。書法根植其生命并逐漸茁壯成一棵藝術大樹。從懵懂的愛好到系統的研習,李彬始終用拙勁與寂寞,抵抗著現代紅塵中的速成與繁亂。他耐得住寂寞,受得住孤獨,在研習上下真功夫、下硬功夫。他讀帖、臨帖,通過觀摩書跡和碑刻去領悟書法家所采用或創造的藝術風格和藝術手法。先工一家,精于一帖,勤學苦練,善思善悟,達到背臨,形神兼備的境地。有了這種基本功,進入創作就有了立身之本,之后他將書體融合,不抱守一家,依托書體的相互滲透,生發出靈動又獨具個性的藝術形象。

3

我們常常說一個藝術家為藝術而生,或者說一個藝術家為某一個門類的藝術而生,是因為在他們這里,藝術所呈現的是一種高級靈魂的反應,人與藝術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而李彬其人,我覺得他就是典型的真實的為書法而生的個案。繼承和發揚這種傳統藝術,不僅知其“技”,還要悟其“藝”,更要懂其“道”。自古以來書法是有標準的。標準是什么?標準就是古代先賢們在長期的書寫探索實踐中總結歸納出的用筆特征和結字規律,是歷史的集體智慧結晶。記得李彬曾說過,“唐詩晉字漢文章,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這些都是這個領域的高峰和標桿。我們只有在這些領域向這些高峰看齊,在這些高峰中跋涉攀登,才能體悟到其中的經典和深邃。李彬先生正是以這樣的高峰為標,自甘寂寞,潛心修煉。只拜二王、只拜蘇黃米蔡,只拜王鐸、傅山、董其昌……只拜古人。在先師和導師的指導下,對古往今來真、草、隸、篆、行的各家經典碑帖進行了廣泛梳理和系統臨習,細心領悟古今名家的經典用筆、用墨、結字之妙。結合自己的個性、氣質、經歷、志趣,在嚴謹的法度之中,寫出了自己的性情,無論是書寫內容,還是線條、結體、墨法、章法,書法,從內容到形式都有非常豐富的文化內涵,可謂“恣肆揮灑又不逾矩”。

以夢沁墨

從小的就長在心里的夢愿,隨著年齡的增長和不斷的參碑入貼,形成了自己獨特又不失法度的藝術風格。長期臨古,李彬不斷尋找結字、章法、墨法、用筆上的規律,形成肌肉和思維記憶,日臻完善。對經典法帖深入研究、把技巧與自己的個性相結合,相互補益,向古人問路,向今人借鑒,探索出自己的書寫方法。做到己中見法、古中藏己,最終達到自由書寫境界,創作出有技法、有個性、有理解的書法作品,建構屬于自己的個性風格,實現理性積淀下的感性揮毫。

作為中國獨特的藝術形式,書法在傳統審美思想上也包含了很多現代意蘊,成為反映生命的藝術。通過漢字的點畫線條,在運筆與人的情感之間建立起一種同構對應的審美關系,使漢字具有了生命氣象,這樣的生命氣息也體現了書法家的精神氣質與審美追求。李彬正是用他的思想情感和愛憎褒貶詮釋他對書法的審美情趣和審美理想。

4

看李彬的書法,我想用“三味一心”來概括他的書法技藝。三味就是真味、古味、和味。一心就是初心。書法是視覺藝術,從視覺審美層面講李彬的書法,做到了雅俗共賞的審美境界。所謂真,是藝術作品中飽含的“真生命、真性情、真知灼見”。無論什么層次的人在欣賞他的書法作品時都能得到美的感受,感覺字如其人的真切。好的作品一定是個性的,一定是真性情的,更是把自己內心的激蕩以一種不可遏制的方式噴薄而出。《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是雅俗共賞的典范,符合傳統書法最基本的審美觀。千余年來,歷代文人多以其為標準,習慣地把書寫《蘭亭序》的水準作為衡量其傳統功力的尺度。全篇文章淡和空靈、瀟灑自然。無論是場景之真實,性情之率真,還是立意之真知灼見,文辭之真切簡凈,都透著“真”的味道。既有精心安排的藝術匠心,又沒有做作雕琢的痕跡。書寫的“真”馳騁于字里行間,可謂天人合一的典范。從容嫻和,逸筆天成,匠心獨運。李彬從小臨古,習法“二王”。雅俗兼容,筆隨意行,曲盡其美的審美理想始終貫穿在李彬的書法作品中。加之李彬為人低調,淡泊名利,對人真情真性,友善隨和。這些性格特質在他的書法作品中纖毫畢現。對書法的雅與俗,李彬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了自己獨到的見解:“雅”和“格調”密不可分的,雅要透著清氣和文儒之氣;“俗”和“市井”生活緊密相連,丑要見拙見趣見巧,俗要見正見大見勢,要體現正大氣象。所以真正的美,誰看都是美的。而李彬在書法中彰顯的個人魅力、書法張力和美的穿透力始終在點畫之間呈現并將自己的綜合修養真切地流露出來。

其次從書法的學術層面講,李彬的書法有著沁人心脾的古味。在這里筆者所說的“古味”即是取法問題,學習書法要做到取法高古。古人書法被推崇就是因為在他們那個時代,將書法推向一個登峰造極的高度,并厘定了特定的書寫標準和個人風格。縱觀歷史上凡是能夠青史留名的書法大家無不是做到了這一點,他們除了天賦和勤奮之外,臨摹古人是學習書法的不二之法,這既是一種借鑒也是一種傳承。毋庸置疑,這一點也是學習書法的關鍵所在。邵妙苗先生就曾這樣評述過李彬的書法“他深刻感悟羲之書風的點畫清圓,筆力遒健,結構嚴謹而疏爽,情態變化多端,風度超逸,墨采飛動,精麗妍美而又自然流便,以及獻之書法的筆勢飛動雄武,英俊豪爽,氣勢蓬勃。在取法“二王”的同時,他兼有張旭、懷素勁挺爽健的點畫質感和王鐸的跳蕩頓挫、蕭散參差之勢,從而顯得動中有節,剛健跌宕,險而能破,勢巧形密,點畫精微,氣脈相貫,格調清雅,流露出與時代審美相契合的藝術精神和形式”。李彬涉筆即古,其書饒有古意,這都是基于他經過大量的臨摹和技法訓練,用心體會,博采眾長,心慕手追并涵養大德,才能在尺幅之間讓觀者體會到古風浩蕩、古意盎然。

5

從書法的個性辨識角度看,李彬的書法有明顯的抱古擁今的和味。“和”是中國哲學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文化含義主要就是“和諧”的意思。“和”本身已經包含了“合”的意思,就是由相和的事物融合而產生新事物。不同事物互相依存,彼此吸取而產生“相生”的理念。說到這里,不得不提一下傳統文化的主流觀念——中庸之道。中國古代文化史可以說是一部以儒家為主流的文化史,而“中庸”一直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觀念,它的智慧一直受到歷代圣賢的推崇。可惜近百年來,由于西方科技發展的沖擊,這一優秀的傳統文化思想被人們誤解甚深。中庸,從思維方法論的角度說,就是在紛繁復雜的矛盾中研究什么是事物所處的最好狀態以及如何達到這種最好狀態。而說到書法的“和”,無外乎我們的審美和技藝如何融合在社會都能接受的點上,達到中和的境界。李彬在長期書寫實踐中,將古人的優長通過臨摹、體會并融會貫通,吸收為流淌在自己生命深處、靈魂深處的血液精魂,寫出“新意”和“己意”。他按照藝術規律,不斷去探尋、體悟,不斷獲得“最大限度的藝術共性”,向“經典”靠攏。同時又將現代的藝術理念和藝術精神吸納和發揚,引領大家獲得更高層級的見解和審美。這種海納百川的度量,既有藝術樣式的共性書寫,又有有別于他人的藝術個性,具有極高的個人辨識度。

6

書法是以文字為載體的藝術,它有著書文映照、相互表里的審美特性。書法雖然寫的是字,但是字詞成文,如果只注重字形而忽視文義,等于單純的寫字匠。如果只是抱著寫成書法家的目的去練字,境界一定是很偏狹的,出不了經典作品。從古至今,能在書法上有所成就的,都是具有深厚文學素養的學者,王羲之、蘇東坡、董其昌、啟功等人,都有詩書文學作為支撐。李彬在學習、臨摹、創作書法的過程對古典不放,對現代萃取。時代的多元性,書法審美的時差與視角使得李彬對藝術元素的取法變得多視角和多維度。他修心養性,磨練意志,在提高修養的過程,既繼承傳統,又傳承文化。作為一名文人墨客,不但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而且也受到傳統文化和書法家人品的熏陶。他把對書法內容的理解跟書法藝術融合,將一種純藝術的、古典美的形象和一種正大氣象融合。“轉益多師”的實際結果就是他從學古中取法多樣化,從思考和想象中開闊思路、激發創造力。

很多時候我們堅持一種理念,尤其在藝術上,我們堅持一種方向,認為經過實踐,經過歷史的積淀,證明我們的堅持是正確的,甚至這種理念在審美范疇,奉為圭臬,時間越久,結果就會愈加令我們感到欣慰。從我們認識到現在,李彬是腳踏實地的在書法田地里耕耘的人。我總說他是書壇的孺子牛、拓荒牛。有一句話叫眾人皆醉,唯我獨醒。所謂的醉,往往都是隨波逐流,隨大流,隨市場,他們并不堅持藝術自身的東西,并不堅持藝術的純粹性或者藝術的自身規律。然而藝術領域,乃至更廣泛的學科,確確實實需要唯我獨醒的人。所謂唯我獨醒并不是孤芳自賞,而是唯我獨清,這個清是清流的清,清風的清,清晰的清,清楚的清,清白的清。我一直說他像一股清流日久天長,不改初心,不忘初心。

李彬一直在身體力行刻苦研磨,用自己的書法風格和實際行動,闡釋對書法藝術和書法審美的理解。他沒有挖空心思去隨波逐流;沒有跟隨市場炒作;更沒有陷入到某種怪異的圈子里;也沒有想方設法去搶占一塊所謂的制高點,去吸引人們的眼球,用怪異嘩眾取寵。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幾十年如一日,不忘初心,恪守書法尊嚴和民族文化的精髓,在文字、文辭、文學、文史、文化的海洋里汲取豐富的營養,堅持正確的審美,堅持傳承經典。看到李彬的書法,有種清風徐來的清新愜意之感,一種正本清源的希望在心底油然而生。

他的每一幅作品所呈現的文化信息量和書法本身應該具有的純粹的藝術性都清晰可見,讓我們重新見到書法的藝術精神。作為他的好朋友,回憶起我們這十幾年的點點滴滴,一步一個腳印踩下的友誼之路,更真切地感覺到他做事的腳踏實地。他對書法的專注,對書法的熱愛,對書法的理解,以及對書法的創作都秉持著自己一顆初心、一顆真心和一顆藝術的良心。這樣的審美理念應該被弘揚被引導,這樣的人應該被宣傳被效仿,更應該被樹為典型。私以為,李彬的書法與做人,作為精神審美的引領者當之無愧。

夢筆生花

從兒時就栽種的夢想,經過幾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李彬終于用他的癡迷和執著詮釋了十年磨一劍的光輝成就。不僅五種書體樣樣精通,將書法的唯美、唯真、高古、獨到表現得淋漓盡致,形神兼備。“一個人的生命不僅有長度,還有寬度和深度”。書法給予李彬的不僅是鐘靈毓秀的身形,更是讓其成為時代的風流人物。幾十年的修煉,他懷揣一顆對書法的敬畏之心,從先賢大師身上、從習書問道的過程中,面對蕪雜紛擾保持清新俊逸的姿態,待人接物慷慨質樸,對待功名利祿淡然處之,智慧權衡。他那裝滿華夏典籍的慧眼,從來沒有將旁逸斜出的書法亂象看在眼里,盲目尊崇。

7

環顧當今書壇,許多書法家在成名后就不再臨古,勢必會造成不進則退的現象。李彬的可貴在于他不僅僅把寫得好當作終極追求目標,而是不斷塑造自己高格調的審美特征以及不斷將富于創造性的時代品格和對后人的銳意進取的精神傳授給他的學生。中國書法作為一種“需求”,成為大眾積極參與的對象。李彬主動深入生活,發揮好書法文化普及主力軍的作用,成為一名真正的文化使者。他不僅自己努力,還帶動身邊學書法的人尤其是學習書法的年輕人不斷進步。

李彬是我當年聘任的對外經貿大學第一位書法老師,他從一位書法創作實踐者變為教書育人的老師,讓他重新認識自己所學的專業,開始更為深入的探究實踐。他制定了合理的教學計劃——講、寫、演、練,日積月累,循序漸進。在教學過程中,他堅持引導學員先做人,再學藝,以德立藝,讓學員在繼承傳統書法經典的基礎上,學古而不泥古,引導學員創作出風格迥異、具有各自特點的書法作品。

李彬雖然少言寡語,但做事腳踏實地!這與他的書法風格一脈相承,相互映照!古人講字如其人,文如其人是有道理的。因為我們的審美,對藝術的審美都帶著強烈的個人色彩,我們往往會把自身的個性、精神、靈魂、好惡等反映在我們的創作中。雖是訥言敏行之人,但在教學示范中,他有自己獨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他將講解與實踐相結合,經常將口述之詞現身說法,通過親自演示讓學生體會書法之美乃至對文字的敬重。他始終強調讀貼臨帖的重要性。下筆前一定要對字追個“相面”,也就是精察。看點畫的形態、走向、質感和輕重,然后再看每個點畫起筆、運筆、收筆的過程。因為他的德行,他的書法技藝,以及他的謙和,深得學生愛戴。

8

他始終在強調避免重復自己,在自我風格基礎上不斷突破、不斷超越。要求在書寫過程中,線質剛柔并濟,結構虛實相生,力爭碑帖兼容,學取百家,成就自己的獨特面貌。他率先垂范,一以貫之,勤于研而善研,勤于教而會教,以教促研,以研促教。把教學與實踐有機結合,不斷完善,不斷提升,不斷超越,教學相長,書道并進。終于成就了一個寄身于翰墨、見意于篇籍的李彬,也成為桃李滿天下的書法老師。

在新一屆的中國書協理事名單中,李彬的名字赫然其中,他的當選實至名歸。作為一股清流的存在,無論什么時候看到他的作品,都能感覺到他對傳統書法,對傳統書法的藝術精神和藝術精髓,將敬畏之心呈現給大家。他的這種堅守和還有這份藝術審美的良心讓我很自信地以為他就是那個站在潮頭,迎風而立的人。我分明看到他在宣誓,一種正本清源的宣誓,用自己的努力和初心默默地宣誓,對書法藝術,書法審美的堅守和堅持。

9

如今,書法藝術的發展已經到了與時代同頻共振的歷史階段。這既是當代書法史發展的必然規律,也是新時代對書法藝術發展提出的要求。李彬一直在建構他的時代品格和書法人的擔當精神,他主動關注時代,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在時代和藝術的熔爐中淬煉思想的力量。面對疫情,他雖然不能沖到一線戰斗,但作為一名書法人,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載體,滿含深情、飽蘸濃墨、以心為筆,用真情描繪、以筆墨書寫,禮贊抗疫英雄、致敬最美逆行者。或引經據典,或精心自撰,采用詩詞、楹聯、文句等不同體裁,通過篆、隸、楷、行、草等多種書體,創作出了一批禮贊抗疫英雄、弘揚抗疫精神的精品力作。在丹青墨寶中傳達愛國之情,于詩詞作品中彰顯為民之意,在生動的書畫氣韻中,譜寫時代發展的動人篇章。

(作者劉詠閣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原藝術教育中心主任、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編輯:王亦凡

關鍵詞:書法 李彬 藝術 審美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最新色福利国产精品亚洲一区 | 制服丝袜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 最新国产精品第1页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放 | 最新国产精品自产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