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產業動態 發明·創新 探索·發現 科學麻辣燙 科技人物 專家講壇 新基建 院士知播

首頁>科技>資訊

塞罕壩科學造林: 從一棵幼苗到萬頃林海

2021年08月25日 13:50  |  作者:馬愛平  |  來源:科技日報
分享到: 

首都北京向北行駛400多公里,有一彎“深綠”,像一只展開雙翅的雄鷹,緊緊扼守內蒙古渾善達克沙地南緣,與河北承德、張家口等地的茂密森林連成一體,筑起一道綠色長城,成為京津冀和華北地區的風沙屏障、水源衛士。這,就是塞罕壩機械林場。

8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月亮山,察看林場自然風貌,聽取河北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和林場管護情況介紹,看望護林員。隨后,習近平來到尚海紀念林,實地察看林木長勢,了解林場弘揚塞罕壩精神、推動高質量發展等情況。

從茫茫荒原到莽莽林海,塞罕壩的綠水青山見證著半個多世紀的滄桑巨變、改地換天。

營造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

很難想象,20世紀50年代的塞罕壩,草木不見,黃沙彌漫,風起沙涌,肆虐地撲向北京城。

三代人,59年。“幾代塞罕壩人以‘為京津阻沙源保水源’為己任,馳而不息修復生態,成功營造出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相當于為每3個中國人種下1棵樹,創造出生態文明建設范例。”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林業科學研究所所長程順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與建場初期相比,林場林地面積由24萬畝增加到115.1萬畝,林木蓄積量由33.6萬立方米增加到1036.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11.4%提高到82%,單位面積的林木蓄積量達到了全國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76倍,成為守衛京津的重要生態屏障。”

據中國林科院評估,林場的百萬畝人工林海每年可產出物質產品和生態服務總價值為155.9億元;每年可為灤河、遼河涵養水源、凈化水質2.84億立方米;每年可固定二氧化碳86.03萬噸,釋放氧氣59.84萬噸,近十年與建場初十年相比,塞罕壩及周邊地區年均無霜期增加12天,年均降水量增加69毫米,大風日數減少30天。

2017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來,河北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聽從黨的召喚,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艱苦奮斗、甘于奉獻,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他們的事跡感人至深,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范例。”

一部高寒沙地造林科技攻關創新史

從黃沙漫漫到山清水秀,塞罕壩的鑄成靠的是艱苦創業、堅韌不拔的塞罕壩精神,更靠的是尊重自然、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這種科學精神表現在,對塞罕壩造林主要樹種的選擇決策,對適于當地的造林方法和技術的不斷探索以及與時俱進的管理和技術革新。”中國工程院院士沈國舫告訴記者。

創新不停步,攻堅不畏難。程順介紹,在建場之初理論、技術、經驗、工具一窮二白的情況下,連續攻克了道道技術難關,并經受住了雨淞和嚴重干旱等自然災害的考驗。先后改進了造林機械,改進了傳統遮蔭育苗法,開創了高寒全光育苗技術,創新了三鍬半植苗法,引進了抗旱樹種樟子松,解決了主要樹種集約經營,防控了松毛蟲、落葉松尺蠖等有害生物發生蔓延,創建了育苗、造林、撫育、保護等森林經營技術體系,引領塞罕壩及周邊地區森林經營工作科學實施、規范操作、系統管理……

心中有理想,腳下有力量。沈國舫表示,從拓荒植綠到護林營林,塞罕壩人從未停下創業的腳步。塞罕壩的創業史,也是一部中國高寒沙地造林科技攻關的創新史。塞罕壩人對綠色發展的執著,體現在嚴謹求實、大膽創新的科學態度上。從造林工具的改革到機械造林的成功,從一粒種子到壯苗上山,從一棵幼苗到萬頃林海,凝聚了科技人員的汗水和智慧。


編輯:魯雅靜

關鍵詞:塞罕 罕壩 造林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乱理伦中文三区 | 日本中文字幕视频久 | 亚洲欧美制服在线 | 亚洲v欧美v国产ⅴ在线成 | 尤物tv国产精品看片在线 | 亚洲日本在线在线看片4k超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