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便民生活圈帶來幸福“煙火氣”
順應居民消費發展新趨勢,提升智慧化服務能力
便民生活圈帶來幸福“煙火氣”
近年來,一批以盒馬、叮咚等為代表的在線經濟新力量出現在上海,在提升城市居民品質生活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圖為工作人員在叮咚買菜一家前置倉內為網絡訂單配貨。新華社記者 方 喆攝
近日,商務部辦公廳等印發《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指南》,提出“到2025年,通過打造‘百城千圈’,建設一批布局合理、業態齊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規范有序、服務優質、商居和諧的城市便民生活圈,便利化、標準化、智慧化、品質化水平全面提升”。從家出發,步行不超過15分鐘,休閑、生活、購物等需求都可得到滿足,這樣的愿景正成為現實。那么,“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如何建設?在打造便民生活圈方面有哪些新探索?
一店多能,讓生活更方便
便利店和菜市場作為便民生活圈的重要組成元素,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重要載體,是衡量城市便利程度和服務業發達程度的重要晴雨表。《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指南》(以下簡稱《建設指南》)提出,“加快菜市場標準化改造升級”和“重點發展品牌連鎖店”是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業態配置要求。
“小區門口開著便利店,想買啥,手機購物,送貨上門。來不及吃早飯,走進任何一家便利店都能買到包子和豆漿。”便利店已成為山西省零售業的新標簽。近年來山西省的便利店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生長,呈現“開店密度大、服務多樣、數字化”的發展特點。
在便民生活圈中,便利店搭載了更多功能。《建設指南》提出,“提高設施使用效率,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提倡‘一點多用、一店多能’。”福建省廈門市近日發布了《廈門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試點方案》,廈門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廈門將鼓勵金融、快遞、旅游、維修等商業服務項目疊加到社區便利店、超市,擴大社區便利店、超市疊加政務和公共服務的種類,讓市民生活和辦事更便利。
“一店多能”的不只有便利店,《建設指南》還提出,“鼓勵連鎖藥店利用專業力量拓展老年康護、保健養生咨詢或培訓等項目,引入健身、養生、美容等功能和產品,開展高質量的便民服務”,“鼓勵各類商業網點提供多樣化便民服務,在安全、衛生的前提下適度搭載書報經營、打印復印、代扣代繳、代收代發、家政預約等項目。”
創新模式,積極發展新業態
《建設指南》提出的建設目標之一是“智慧化水平不斷提高,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在便民生活圈應用場景更加廣泛,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數字化轉型進度加快。”
商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注重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融合。在提升實體商業服務質量和水平的同時,充分利用新技術推動業態和模式創新,線上線下融合,滿足即期消費,激發潛在消費。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清源社區今年5月獲得“全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示范工程”授牌。據了解,清源社區牽頭實施“惠民菜籃子項目”,打造“源生活”社區農場,利用App搭建起居民與農場的直通平臺,通過線上預約、農場配置、線下送貨的方式,為居民提供價格優惠的生鮮產品。
《建設指南》提出,“推廣應用智能化技術和設施,鼓勵加強智能信包箱(快件箱)、智能冷凍柜、自助售賣機等智能設施建設,推動智能設施設備進社區、進門店,提高便民生活圈智能化水平。”
在北京市通州區定海園小區附近,數輛無人配送車井然有序地行駛在小區周邊,引來不少人駐足圍觀。達達快送近日正式發布達達無人配送開放平臺,并宣布攜手京東物流、白犀牛共同打造在商超即時消費場景下的無人配送生態。目前,達達快送的無人配送服務已在七鮮超市、永輝超市等商超門店的真實場景中率先實現常態化應用,消費者通過即時零售平臺下單,可享受無人配送“小時達”體驗。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張威認為,便民生活圈建設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于實現需求引領、動力轉換和效率提升,更好地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因地制宜,盤活資源有實招
城市便民生活圈的發展完善有利于提高百姓生活的便利度和幸福感。近年來,中國高度重視便民生活圈的發展,圍繞培育新型服務業態、創新服務模式等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但也要看到,各地便民生活圈還存在商業網點布局不均、設施老舊等問題。《建設指南》提出,“要結合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盤活存量設施資源”,“分類建設布局,鼓勵老舊小區統籌利用閑置廠房、倉庫、公有物業劃撥等存量資源,因地制宜補齊商業設施短板和提升現有設施水平。”
老舊小區改造是補足便民生活圈建設短板的重要切口。北京市大興區的三合南里社區,利用一處閑置的鍋爐房和堆煤場,打造出集便民服務配套和文化體育活動為一體的綜合便民服務場所。在這里,便民菜店、社區零售、社區食堂、便利店、圖書閱讀、體育運動等生活服務功能有機結合,輻射周邊多個社區,實現了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成功落地。
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的二機小區在半年時間內,將違章建筑拆掉,騰出2000平方米空地,健身館、小區公益空間建了起來,更多商家愿意進駐小區,居民生活變得更加便捷。
業內人士表示,在配套設施有限的地方,可以發揮自助售賣機、蔬菜直通車、箱式移動餐飲售賣車等可移動商業零售設施的靈活性優勢,作為便民生活圈的有益補充,彌補空間不足的短板。加快建設城市便民生活圈,必須創新服務能力,鼓勵應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拓展便民生活圈應用場景。同時應優化信息服務,支持依托智慧社區信息系統,構建城市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務平臺。(潘旭濤 張怡然)
編輯:秦云
關鍵詞:便民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