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風雨同舟憶初心

與居里夫人共事、博士論文震動法國物理學界……他用一生追尋“科學之光”

2021年08月12日 11:08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百年風雨,百年輝煌。長期以來,民主黨派始終同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緊密合作、團結奮斗,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了不懈努力。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特別推出《風雨同舟憶初心》欄目,約請民主黨派成員做客演播室,講述民主黨派創始人及重要成員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歷史。

“爺爺十分尊重老師,印象中只要逢年過節,他一定帶著我們去熊慶來先生家拜訪。熊老先生去世后,我們還是一如既往。”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委員嚴慧英在《風雨同舟憶初心》訪談欄目中回憶說。

嚴慧英的爺爺就是九三學社原副主席嚴濟慈,中國現代物理學研究工作的創始人之一、中國光學研究和光學儀器研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研究水晶壓電效應第一人。

嚴濟慈也被徐悲鴻稱為“科學之光”。

得體、嚴謹是嚴慧英對爺爺最初的印象。四五歲時,嚴慧英離開南昌開啟與爺爺共同生活的時光。

“那天我坐火車還帶了個寫有自己名字的牌子,大概坐了36個小時才到北京火車站。”嚴慧英回憶,乘客陸續下車時,她在窗口猛然間發現一位長者,長得特別帥,穿著合體的大衣,戴著一頂呢帽,這種打扮在當時很少見。

兩人目光相遇,長者操著一口濃重的浙江東陽口音問嚴慧英:“你是小慧英嗎?”一句話讓年幼的嚴慧英強烈地感受到了爺爺的和藹慈祥。

熟悉嚴濟慈老人的都知道,他雖兩度赴法留學,且在北京生活多年,但鄉音一直未變。

“科學之光”

1901年,嚴濟慈出生于浙江省東陽縣下湖嚴村一戶農家。他從小聰穎好學,尤以數理出眾。大學期間頗受著名數學家何魯、熊慶來和物理學家胡剛復教授賞識,以第一名成績畢業于東南大學。

“庚子之難”后,留學救亡呼聲四起,有人疾呼:“留學外國者,今日之急務也”。在老師何魯主張下,嚴濟慈于1923年10月赴法國巴黎大學深造。熊慶來、胡剛復等拿出積蓄給予資助。

嚴濟慈在寄給未婚妻張宗英的信中寫道,“吾離國后方知我有一件東西叫國家,以及國家的可愛”,“今日世界利彈怪艇咄咄逼人,舍科學無以立國”。

在法國,嚴濟慈僅用一年時間就拿下三門主科——普通物理、微積分和理論力學,并獲數理科學碩士學位。這個在巴黎大學史無前例的成績,讓他一舉成名。

1925年10月,嚴濟慈師從著名物理學家夏爾?法布里教授,攻讀博士學位。經過一年半的研究,嚴濟慈精確地測定出“晶體壓電效應反現象”,并順利完成博士論文《石英在電場下的形變和光學特性變化的實驗研究》。憑此,他成為了中國研究晶體壓電效應的第一人。

“這篇博士論文剛完成的時候,法布里教授正好當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按照慣例,新院士一般會宣讀自己的代表作,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震驚法國物理學界的事兒。”嚴慧英驕傲地說,讓人深感意外的是,法布里先生沒有讀自己的文章,卻宣讀了爺爺的博士論文,此舉也讓爺爺成了法國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

第二天,《巴黎晨報》頭版便刊登了“新院士法布里教授和中國學者嚴濟慈”的醒目照片,而嚴濟慈也成為第一個榮獲法國國家科學博士的中國人。

眾所周知,居里夫人是享譽世界的科學家,也是兩次諾貝爾獎的第一人。嚴慧英透露,爺爺的成長受居里夫人影響很大,二人交往密切。“在法留學期間,嚴濟慈多次受到居里夫人的熱情接待,在其實驗室工作,兩人往來信件近百封,目前均被珍藏在居里實驗室相關檔案館內。”

2018年,嚴慧英帶著女兒和侄女去了一趟法國,走進嚴濟慈當年上學、工作的地方,還在法國國家圖書館內看到了嚴濟慈的博士論文。她想讓孩子們知道嚴濟慈的故事發生在那里,嚴濟慈的精神還在身邊。

“我現在越來越覺得爺爺是一個天才,同時他做事很勤奮,很刻苦,也非常專一,我心里由衷地佩服他。”嚴慧英笑著說,“有一年爺爺參加法國物理學會,他一人在臺上發言,周圍全都是外國學者。艱苦年代能進入國際學術殿堂代表中國發聲,對我和孩子都是精神激勵。”

1927年8月,嚴濟慈乘船歸國,旅途中遇到同行的青年畫家徐悲鴻。對方一眼便認出了他,并為他畫下素描小像,題寫了一行法文小字:“致我的朋友嚴濟慈--科學之光。徐悲鴻”。

自此,對嚴濟慈“科學之光”的美譽延續至今。

“愛國不一定是上戰場”

1928年獲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甲等補助金后,嚴濟慈攜夫人再度赴法。學成回國前夕,居里夫人送給嚴濟慈一些放射性氯化鋁材料,以支持他在中國開展放射學研究。從法國回國后,嚴濟慈負責籌建了北京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和鐳學研究所,并擔任兩所所長。

微信截圖_20210812110436

△嚴濟慈在北平物理研究所實驗室。(資料圖)

抗戰期間,嚴濟慈毅然放棄心愛的基礎專業研究,在昆明黑龍潭領導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全體人員全力從事應用光學研制,新中國放射學科奠基人楊承宗也在其中。據了解,這群后方科研人員先后制造了1000多個石英振蕩器、300多套五角測距鏡和望遠鏡、500架1500倍顯微鏡……

“這是我國第一批自制光學儀器,這些東西給抗日前線的軍隊幫了大忙。因為人手不夠,爺爺還親自帶著年輕人磨鏡片,培訓出了一大批光學儀器和精密儀器制造的工人和骨干。”嚴慧英說,1946年,嚴濟慈因抗戰期間的卓越貢獻被民國政府授予勝利勛章。

1948年,嚴濟慈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出任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和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北平分會理事長。

微信截圖_20210812110446

△1989年,嚴濟慈(右一)、錢三強(左一)、顧功敘(左二)、翁文波(左三)參觀北平研究院舊址(資料圖)

嚴濟慈還為祖國培養了未來一代杰出的科學精英,如錢三強、鐘盛標、錢臨照、陸學善、顧功敘、呂大元、楊承宗、余瑞璜、霍秉權等。

在CUSPEA同學會上,一位舉著“感謝嚴老”牌子的老人讓嚴慧英尤為感動。故事緣起于40年前。當年嚴濟慈和李政道聯合發起中美聯合招考赴美物理研究生計劃(CUSPEA),推開了改革開放后中國學子赴美留學的大門。如今已80多歲高齡的劉宇通老人當年就被CUSPEA選拔考試錄取,但因歷史遺留問題檔案無法進行政審,出國深造的夢想眼看就要破滅。

“后來有人在名單統計上發現了差異,直接拍板解決了他的護照問題,他才得以繼續學業。拍板的人就是我的爺爺——嚴濟慈。”嚴慧英說,劉宇通老人從未和爺爺見過一面,但他說“恩情要記一輩子”。

“這讓我明白,那個時代的專家學者為了科學、為了國家利益,關鍵時刻他們勇擔重任,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科學工作者的愛國不一定是上戰場。盡展所長,也是一腔熱血。”嚴慧英說。

“爺爺寬厚溫良,給了我們精神財富”

出生于科學氛圍濃厚的家庭,可嚴慧英卻從小對研究“不感冒”,尤其不擅長物理。

“父親去世以后,每年都是爺爺參加我的家長會。雖然我物理成績很差,但是回到家他從沒批評過我。”成年后的嚴慧英回想起來,才明白爺爺的寬容。“他是一個很大度、包容性很強的人,讓我有充足機會做自己想做的事。”

“前兩天我整理爺爺的舊物,發現了華老(華羅庚)寫給爺爺的一封信。”嚴慧英說,當時兩位老人已進入耄耋之年,已經是需要旁人照顧的年紀。

“原來熊慶來先生早已逝世,得知熊太師母經濟困難的消息,華老和爺爺想伸出援手。他們在信中商量著向統戰部有關領導寫信,給師母爭取按月補貼的事情。”嚴慧英說,“我們從他們身上看到,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不能只想著自己好。要讓社會變得更溫暖,讓更多的人善良。爺爺寬厚溫良,給了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策劃:李木元

導播:康亮 周通

主持:易欣

記者:張佳琪

攝像:汪凱 杜曉航 賴仁杰

后期:賴仁杰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色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精品 |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图片 | 日本狂喷奶水在线播放212 | 五月天婷婷亚洲熟女一区 | 亚洲欧美日韩视频小说偷拍 | 制服丝袜欧美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