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1政協助力基層治理和服務界別群眾研討會>要聞
政協助力基層治理和服務界別群眾研討會在京召開
人民政協網北京7月20日電(記者 位林惠 王慧文 攝影 姜貴東 賈寧 視頻 杜曉航 徐康輝 譚天嘯)7月20日,由人民政協報社、人民政協網主辦的政協助力基層治理和服務界別群眾研討會暨首屆人民政協“委員工作室(站)”案例征集活動·“最美基層政協委員”頒獎禮在北京舉行。
此次會議旨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深入總結和展示基層政協和政協委員在推動基層治理等方面的創新做法和先進經驗。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全國政協原副秘書長、全國政協原文史和學習委員會駐會副主任卞晉平,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政協原副主席、“七一勛章”獲得者李宏塔,全國政協常委賈慶國、張連起,全國政協委員丁元竹、海霞、曲偉、吳浩、林定強、劉寧、張興贏,中國人民政協理論研究會常務理事、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政治學系副主任談火生,阿里巴巴集團公共事務副總裁程璟,騰訊公司微信事業群副總裁李致峰,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編輯王興義,新浪微博政務總經理李崢嶸,智慧星光星光智庫信息技術研究院院長李青龍,以及來自全國各地政協機構負責人、各級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等200余人參加。
會上,《政協委員工作室(站)模式與成效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報告》是依托大數據技術,結合首屆人民政協“委員工作室(站)”案例征集材料,對委員工作室(站)基層協商民主形式進行記述和分析,闡明政協民主與人民民主良性互動、共同發展的內在機理,所形成的年度委員工作室(站)模式與成效研究報告。《報告》對委員工作室(站)的源起進行追溯,理順了發展脈絡,總結了委員工作室(站)的發展特點與運行機制。
《報告》指出,委員工作室(站)功能定位覆蓋經濟、農業、法律、教育、文藝、體育等界別或行業委員,做到集體和個人相結合、界別和地域相補充,基本實現重點界別全參與、主要區域全覆蓋的工作格局。其組織載體涵蓋以界別、重點領域、委員個人等多元類型載體,借助不同組織載體的特點,最大程度發揮委員工作室(站)的作用。同時,為充分履行政協職能,創新委員隊伍建設和管理模式,更好地發揮委員主體作用,使政協委員更好地服務社區、服務群眾,做到更加注重履職實效,各委員工作室(站)正逐步健全相應規章制度。
《報告》表示,委員工作室(站)是政協組織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的重要平臺,也是政協委員堅守履職為民、服務基層群眾的重要窗口。因此,委員工作室(站)建設致力于:一是全面覆蓋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在復雜的社會治理問題下成為政協工作的重要抓手;三是助力解決民生問題、緩解社會矛盾,發揮第三方優勢。同時,《報告》對日后委員工作室(站)的發展提出建議:摸查各政協委員工作室開展情況,杜絕只掛牌不辦事的形式主義;統一規劃、突出特色,減少職能同質化;加強工作室協調聯動,強化委員履職責任;線上線下聯袂宣傳,利用大數據技術賦能委員工作室(站)建設;規范工作室標準化建設,加強對鄉鎮政協委員工作室的軟硬件支持;加強培訓和考核力度,提升政協委員履職水平;發揮媒體聯動作用,實現宣傳全覆蓋。
會上,20個委員工作室(站)獲頒“杰出委員工作室(站)”榮譽稱號,39個委員工作室(站)獲頒“優秀委員工作室(站)” 榮譽稱號,5個省政協機構獲頒“最佳組織機構獎”。據介紹,首屆人民政協“委員工作室(站)”案例征集活動從5月20日起,向31個省級政協、15個副省級政協陸續發出征集函,累計收到有效報名表近600份。經過初選、復選和網絡投票,最終產生上述獎項。活動受到各級政協領導的高度重視、各級政協的積極支持以及網民的廣泛關注,累計投票數已經超過1000萬。
編輯:劉慧瑩
關鍵詞:政協 委員 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