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資訊
紫云英—稻秸共同還田比各自還田腐解更快
南方稻區耕地破解秸稈還田難題本報訊(記者 高志民)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肥料及施肥技術創新團隊提出豆科綠肥紫云英——稻秸共同利用技術,為實現南方稻區耕地用養結合、支撐農業綠色發展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生物資源技術》(Bioresource Technology)。
據該所研究員曹衛東介紹,我國南方稻區冬閑田面積約1.5億畝,光熱水資源浪費巨大,同時稻田有機肥源少、養地手段不足,急需加大稻田綠肥生產力度。水稻生產中產生的大量稻秸如何合理利用也是普遍難題。此外,稻秸碳氮比過大,冬綠肥鮮草碳氮比過小,各自單獨還田利用難以協調土壤培肥和接茬作物的養分供應矛盾。
針對上述問題,研究團隊在南方稻區研發提出了豆科綠肥紫云英—稻秸共同利用技術。研究發現,紫云英-稻秸共同利用較二者單獨利用改變了腐解微生物(細菌)共生網絡的拓撲結構,重組了關鍵種群,增加了細菌之間的競爭作用,促使物種之間更加緊密地聯系與信息交換,對環境變化的響應更加迅速。
紫云英—稻秸共同腐解期間,混合物料在腐解初期促進腸桿菌科細菌生長,此類細菌導致紫云英—稻秸共同還田下的腐解速率高于單獨稻秸處理。與單獨紫云英相比,紫云英—稻秸共同還田在腐解中后期提高了氫孢菌屬、擬桿菌屬、瘤胃梭菌屬和酸桿菌科等纖維、木質纖維降解細菌豐度,加快了紫云英—稻秸混合物料的腐解進程。
該研究為破解中晚稻秸全量還田難題、實現稻田養分資源高效利用、推動稻田清潔化生產提供了經濟易行的解決方案。
該研究得到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農業科研杰出人才、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的共同資助。
編輯:魯雅靜
關鍵詞:稻秸 南方 稻區 紫云英 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