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一家三代人的“天路情緣”
新華社西寧7月27日電題:一家三代人的“天路情緣”
新華社記者 馬卓言、呂秋平、王浡
“請注意安全,把小孩拉好!”
每天下午6點,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火車站,客運車間黨支部書記康濤總會手持對講機出現(xiàn)在站臺上,引導(dǎo)旅客上車、出站。
2011年,康濤從北京郵電大學(xué)畢業(yè)后回到家鄉(xiāng)青海,成了格爾木火車站客運車間的一名助理工程師。放棄北京高薪的工作機會而投身青海鐵路事業(yè),康濤選擇的背后是一家三代人的“鐵路情結(jié)”。
康濤的外公穆俊奇曾是一名鐵道兵,原籍陜西禮泉。1968年,穆俊奇隨部隊來到青海,在西寧市湟源縣扎下了根。
1979年,穆俊奇在修建青藏鐵路西(寧)格(爾木)段時,因車禍犧牲在這條“天路”旁,留下5個年幼的孩子,全家的生活跌入低谷。
困難面前,穆俊奇的長女穆海娟扛起了家庭重擔,成了原湟源工務(wù)段的一名養(yǎng)路工。
“那時,養(yǎng)路工最基本的工作就是砸枕木,母親當時連洋鎬都揮不動?!笨禎v述母親穆海娟的經(jīng)歷,話里透著心酸,“但沒辦法,一家人等著吃飯。干不了重體力活,母親就去幫廚,給段上一百多人做飯,這樣的工作,她一干就是8年。”
伴隨著一代代鐵路人的付出,814公里長的青藏鐵路西格段于1984年建成通車。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格(爾木)拉(薩)段通車,這條全長1956公里的“天路”全線貫通。
“從小生活在鐵路旁,聽不到火車的聲音,還有點睡不著覺嘞?!鞭D(zhuǎn)眼間,康濤也已在“天路”旁工作了10年。
10年間,格爾木車站的站房從500平方米的“老破小”變?yōu)?4974平方米的“高大上”,可容納的旅客數(shù)量也從800人增加到2000人。在車站基礎(chǔ)設(shè)施不斷完善的背后是青藏鐵路物流量和客流量的逐年增多。
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運輸部技術(shù)設(shè)備室主任孔令欣告訴記者,格拉段開通15年來,列車開行對數(shù)從開行之初的2對客車、4對貨車,增長到現(xiàn)在的6對客車、11對貨車。截至2021年6月底,青藏鐵路累計發(fā)送進出藏旅客2963.27萬人次、進出藏貨物6834.71萬噸。
2013年,穆海娟在西寧客運段的乘務(wù)員崗位上退休。2012年退休前夕,母子二人還在Z152次列車上共同工作了幾個月。
“當時,我和母親是對班乘務(wù)員。我到站她出發(fā),她到站我出發(fā)?!笨禎褝徫唤唤咏o母親,母親則把精心準備的餃子等小吃交給他。一來一往間,康濤已變成了家庭的頂梁柱。
“青藏鐵路不僅給了我們家生活的保障,更是我們家三代人存于血脈的精神傳承。作為一名鐵路人我很自豪?!笨禎f。(完)
編輯:付振強
關(guān)鍵詞:康濤 三代 天路情緣 青藏鐵路 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