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2021年“健康中國與公眾健康”論壇暨公共健康體系適宜程度研討會在上海舉行
2021年7月18日,由中國未來研究會健康治理分會、中華預防醫學會衛生事業管理分會主辦,健康風險預警治理協同創新中心、馬鞍山長三角健康治理研究院協辦的2021年“健康中國與公眾健康”論壇暨公共健康體系適宜程度研討會在上海舉行。來自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及其區縣和部分地市的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公共衛生專業機構以及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新聞媒體等130余人參加了論壇。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公共健康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公共健康體系的現狀以及今后的建設和發展成為最為熱門的議題。本次論壇順應這一時代要求,突出強調公共健康在新階段、新格局下的的時代性與緊迫性;借鑒新冠肺炎疫情的應對過程,明確提出了構建強大公共健康體系的路徑;展示和交流適宜公共健康體系系列系統研究的成果,發布各省級和蘇浙皖三省各城市、上海各區公共健康體系適宜程度排行榜,進一步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助力各方參與健康中國新征程,推進健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張浩、中華預防醫學會副秘書長劉霞應邀出席論壇并致辭。張浩在致辭中回顧了近兩年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實踐,以及上海市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在加強體系建設方面的諸多努力。他表示,上海市已將適宜公共健康體系相關研究納入到第五輪三年行動計劃當中,并應用于16個區的體系建設績效評價。期待社會各界,尤其是是科研機構,能夠更多更好地發揮自身在科學研究和理論方法上的優勢,繼續為健康中國國家戰略落實、體系發展提供支持;也期待以本次論壇為契機,匯聚各方力量,共同出謀劃策,為建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健康、人文城市”、“全球健康城市典范”和“全球公共衛生最安全城市”努力!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張浩致辭
劉霞在致辭中首先代表中華預防醫學會對與會專家在過去十多年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防控過程中付出的努力,以及衛生事業管理分會歷屆委員會在繁榮學術、基層培訓、科普宣傳、建言獻策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感謝。她回顧了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健康中國建設重大決策部署以來,圍繞預防為主工作方針的一系列關鍵舉措。她希望衛生事業管理分會的專家學者,把握好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歷史機遇期,不斷精進學術、不斷推動科研成果轉化、不斷創新科普工作方法、不斷提升
輔助決策水平,共同為健康中國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中華預防醫學會副秘書長劉霞致辭
中華預防醫學會衛生事業管理分會副主任委員、復旦大學衛生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郝模教授在會上作了題為《健康中國的新征程——公共健康的時代性與緊迫性》的主旨演講。中國未來研究會理事長、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主任醫師分別作了題為《新冠疫情下的全球新態勢》和《新冠肺炎疫情后對公共健康體系建設和發展的思考》的演講。健康風險預警治理協同創新中心首席專家張瑜報告了《卓越公共健康體系的實現路徑》。
會上舉行了《追求卓越——構建適宜公共健康體系》新書發行儀式。中央黨校出版集團總經理兼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社長崔憲濤與該書主編郝模教授共同啟動發行,并向與會代表和相關單位贈書。崔憲濤在致辭中,簡要回顧了該書的出版歷程,他認為該書政治站位非常高,同時學術性非常強,而最大的特點是不僅提出問題,而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如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上,并提供了非常好的解決方案。他表示,好的學術成果要發揮實踐性,有必要成為廣大實踐和管理工作者的讀物和參考。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社長崔憲濤致辭
據了解,該書是健康風險預警治理協同創新中心聯合科研團隊,協同11所高校、29家行政部門和專業機構,匯聚100余位知名專家、200多名學術精英,在35年協同研究積累的基礎上,歷時5年多完成的系列系統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現和升華,也是“適宜公共健康體系”理論的高度凝練和系統闡述,更是對如何構建強大體系的明確回答。
健康風險預警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秘書長、中國未來研究會健康治理分會會長龔朝暉代表課題組發布了公共健康體系適宜程度系列排行榜,包括2020年全國31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港澳臺地區公共健康體系適宜程度系列排行榜,以及2019年度上海各區和蘇浙皖各城市公共健康體系適宜程度系列排行榜。這是課題組在2019年發布2017年度相關系統評價結果后,再次發布重要應用成果,引起與會代表高度關注;這也是繼醫院排行榜、醫學院校排行榜和臨床學科排行榜之后,我國公共健康領域的重大突破,將為各地在公共健康體系建設方面明確現狀以及優勢、不足,分析進步潛力,確立發展目標,尋找發展策略,推動區域健康治理能力提升提供科學支持。
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張險峰及杭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王旭初則分別結合當地實踐經驗,進行了公共健康體系建設的實踐與探索分享,為適宜公共健康體系理論走向實踐提供了實際案例和探索啟示。論壇上,健康風險預警治理協同創新中心還與上海市嘉定區衛生健康委員會、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廣西防城港國際醫學開放實驗區簽訂了適宜公共健康體系建設的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探索適宜體系建設路徑和方法。
郝模教授在主旨演講中圍繞“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這一新時代、新征程的基本要求,從時代性和緊迫性入手,重點闡述了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
復旦大學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郝模教授發表主旨演講
一是轉變觀念。傳統的“公共衛生”概念已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亟需轉變為“公共健康”或“公眾健康”。由于“衛生”一詞多義,易被混淆和誤解,而“公共衛生”在引入之初便存在誤譯,并沒有體現“公共的、公眾的健康”的本義。在人們的觀念中,“公共衛生”習慣性被理解為狹義,形成了巨大的歷史慣性。而這樣的概念不僅不能直觀反映疾病譜及實踐內容變化,也不能適應醫學模式轉變對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的追求,更不能體現“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時代特征。要構建起強大的體系需要各方統一思想,而統一思想需要清晰的概念。應在研究和實踐中,旗幟鮮明地將“(廣義)衛生”轉變為“健康”,將“公共衛生”轉變為“公共健康”,將“公共衛生體系”轉變為“公共健康體系”。
二是明確路徑。強大的體系必然要求包括堅持“以人為本、生命至上”、健康優先導向的政策環境、科學精準把握公眾需要、及時監測和控制健康風險因素、充足的人財物等資源配置、健全高效的組織架構、完善且有效力的管理體系和提供高水平的服務。這些基本要求實際上也就是適宜公共健康體系的內涵。研究團隊在35年協同的基礎上,歷經8年的系列系統研究,細化了“強大”的目標要求,提供了“強大”的標準和路徑。而若能做到“強大”的要求,健康治理體系必然實現現代化;實現“強大”的過程也體現了追求卓越的過程,必然提升健康治理能力。
三是突出重點。系列系統研究結果表明,中國公共健康體系在2017年時已顯示出良好基礎,在10個代表性國家中體系總體適宜程度排位第4,遠高于人均GDP第10名的排位。尤其是突發應急和傳染病預防控制領域,適宜程度均位列第一,兒童保健和婦女保健領域均列第二。具體來看,在8類要素中,我國的公共健康體系已經具備了眾多優勢;而其中最大的優勢是遇到重大問題時能夠做到目標統一、協調有效、上下一致,這實際上就是“體制優勢”。但同時,我國的公共健康體系仍存在一些短板,主要表現為“三個不均衡”,即區域間發展不均衡、領域間發展不均衡和要素間發展不均衡。而在眾多短板之中,最大的問題在于日常工作中缺乏有力的統籌協調機制。如何實現“平戰結合”,使上述體制優勢在日常工作中體現出來,將成為盡早補齊短板、追求卓越的當務之急。
四是不斷完善。我國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應對過程中已經展現了適宜公共健康體系的雛形,具體表現為遵循了科學的規律、形成了各方協同的聯防聯控機制、形成了一整套高效健全的管理運行機制,整體取得了重大成果。在10個代表性國家中,每十萬人口的累積確診人數和死亡病例數都是最低的。結合課題組研究認為,我國的突發應急領域正逐步走向適宜,而這也提示我們如何實現“適宜”的機制已經基本完備。今后,如何將高效的機制體現在日常工作當中,將是體系更加“強大”的關鍵。應當在傳染病和應急領域繼續維持,同時彌補不同區域間的差距、彌補不同領域間的差距、彌補不同要素間的差距。研究以上海和北京為例,展示了體現機制優勢的預期效果。預測研究表明,任何地方越早體現機制優勢,體系發展的效果也將越好。這是建設適宜公共健康體系的迫切要求,也是構建起強大體系的必然要求。
五是政研協同。歷經30余年的探索與積累,健康風險預警治理協同中心實體運作、常態運行。在此基礎上通過8年的系列系統研究,攻克了10大理論和實踐難題,完成了3大理論創新和5大技術突破,打造了領域內獨有的公共衛生體系動態信息大數據平臺、體系發展戰(策)略研制平臺和重大問題(風險)預測預警三大平臺。脫胎于健康風險預警治理協同中心,成立了中國未來學會健康治理分會,并將組建健康治理研究機構。團隊將堅持“立足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繼續打造學術和資政制高點,發展成為公共健康領域專屬的一流智庫。目前,團隊已經能夠為任一區縣、地市、省份和國家圍繞公共健康領域的特定任務、類型、領域和體系,提供技術方法支持、人才隊伍培養和資政服務等全方位支撐。2019年時,團隊已與長三角三省一市以及湖北省的相關政府部門等簽訂了合作協議,過去兩年中各方切實履約,已產生了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成果。
健康風險預警治理協同創新中心首席專家張瑜代表編委會,簡潔凝練地介紹了《追求卓越——構建適宜公共健康體系》一書的基本特點。該書圍繞“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這一核心要義,對什么是公共衛生體系、如何才算強大給出了明確、系統的回答。追求卓越,既是體系建設和發展的特征,也是該書背后系列研究特點。在公共健康體系的建設過程中追求卓越,實現路徑至少應當把握三個關鍵,而該書均有對應的章節具體加以闡述。一是尊重公共健康體系的發展規律,要深刻認識包括公共健康、公共健康體系和適宜公共健康體系在內的三大核心理念的現實意義,以先進的理論引領研究和實踐。二是突出公共健康體系建設的問題導向,運用科學、合理、可操作的方法學體系,系統評價現狀、明確優勢短板、確認關鍵問題、分析問題根源及形成機制。三是堅持公共健康體系建設的改革創新,在深刻把握主要矛盾的基礎上研制治本策略并預測實施效果。
健康風險預警治理協同創新中心首席專家張瑜發表演講
張文宏主任醫師在題為《新冠肺炎疫情后對公共健康體系建設的發展和思考》的演講中著重回顧了他參與新冠肺炎疫情救治工作以及長期從事感染病臨床研究和實踐的心得體會,對醫防融合、理論實踐結合等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重點以流感、天花等人類歷史上經歷過的大流行傳染病,與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實踐相比較,分析了不同國家的傳染病防控思路、策略和措施。他強調,當前公共健康體系建設和發展,應當著眼于更宏觀的社會環境和更廣闊的學科視野,真正以“人類命運共同體”來審視和應對傳染病全球大流行。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發表演講
金燦榮教授在演講中系統總結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四新”基本特征。一是新的國際格局,在過去百年中東西方的國家間力量對比發生了改變,西方主導正變為東西方平衡。二是新的現代化模式,舊有的、被認為是唯一的西方現代化模式正受到挑戰,包括進來中國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的成就。三是新的工業革命,過去的工業革命由西方主導,因而獲得了文化技術的絕對優勢;而當前中國不僅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緊追不舍,更是在一些領域逐步取得領先。四是新的全球治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對所有的全球問題都提出中國方案。
中國未來學會理事長金燦榮發表演講
作為本次論壇的重要內容,健康風險預警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秘書長、中國未來研究會健康治理分會會長龔朝暉代表課題組發布了公共健康體系適宜程度系列排行榜。龔朝暉介紹,這一排行榜是健康風險預警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團隊的重大、原創性學術成果。前期,協同創新中心依據衛生系統宏觀模型,論證并明確了適宜公共健康體系應具備下列8個要素和63個定位;在此基礎上將上述要素和定位量化表達,首創了適宜公共健康體系評價標準和模型,完整、清晰地細化了“強大”的目標要求。
健康風險預警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秘書長龔朝暉發布公共健康體系適宜程度系列排行榜
2019年,協同創新中心將這一體系成功運用于2017年度中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港澳臺地區、大陸32個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國際上有代表性的10個國家和10個全球城市公共健康體系適宜程度的系統評價中,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公共健康體系適宜程度系列排行榜。
2021年,協同創新中心圍繞上述地區開展了2020年度的系統評價,并聚焦長三角區域(上海16區、江蘇13市、浙江11市、安徽16市)優先開展了城市(區)層面的系統評價。基于此,協同創新中心再次發布適宜公共健康體系適宜程度系列排行榜。包括2020年度全國和港澳臺地區公共健康體系適宜程度系列排行榜(僅公布前15名),以及2019年度上海各區和蘇浙皖各城市公共健康體系適宜程度系列排行榜(全部公布)。考慮到資源配置是公共健康體系建設的基礎,是實現目標、履行功能和提供服務的基本保證,并且資源配置的適宜程度在八要素中評分相對最低,本次發布的排行榜中優先聚焦分析了資源配置要素的狀況,后續還將發布其他要素的分析結果。
龔朝暉表示,此排行榜旨在幫助準確把握所在區域公共健康體系的總體狀況;協助定量明確特定體系與適宜標準之間的差距;并幫助前瞻分析體系的發展趨勢和進步潛力;協助科學對接現實中體系建設的發展目標。在此基礎上,協同創新中心還能提供專業精準的資政服務,協助有需求的地區把握關鍵問題、分析問題根源、明確體系發展策略,助力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
編輯:劉乙潼
關鍵詞:健康 體系 公共 適宜 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