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資訊
建設智慧城市 重慶這個“孿生兄弟”能出大力
以前實景三維模式是城市表皮,現在CIM平臺是城市的數字基座,它將重慶這座城高度濃縮、數字還原并與物理城市虛實對應,為城市的“規建管運”全生命周期提供服務。
——薛梅 重慶市勘測院副總工程師兼空間信息分院院長
7月19日,一場特別的發布會在重慶市勘測院舉行,只見一位身著白裙的女主持人在重慶實景三維模型里穿梭,從朝天門到洪崖洞,從神女峰到巫山……在她的帶領下,長江流域重慶各地美景盡收眼底,而且場景情況隨著時間能夠自由變化,日出日落、人來人往、重慶不同時期摩天大樓的“生長”情況都能模擬展示。
這是重慶市規劃與自然資源局正式發布的重慶市城市信息模型平臺(以下簡稱CIM平臺),該平臺作為重慶的數字孿生城市,匯集海量數據,覆蓋重慶全域,可精確還原真實城市的建筑、道路等空間關系并進行時空回溯和前瞻推演,服務城市“規劃、管理、建設、運行”的全生命周期發展。
智慧城市建設,有了數字底座
據了解,作為現代城市重要的新型基礎設施,CIM平臺近年來得到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它通過整合城市地上地下、室內室外、過去現在未來空間數據和物聯網數據,為城市的數字化表達和管理提供城市數字底座,是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運行工作的基礎性操作平臺,也是智慧城市基礎性、關鍵性和實體性的信息基礎設施。
“重慶市CIM平臺相當于是現實城市的數字孿生城市,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數字底座?!敝貞c市規劃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曹春華表示,CIM平臺解決了現在智慧城市建設信息孤島的問題。對于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北京、上海、廣州、雄安新區等地都在推動CIM平臺的建設,而重慶的建設可以回溯到十幾年前。”重慶市勘測院副總工程師兼空間信息分院院長薛梅介紹,該院在重慶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的支持下,一直在進行相關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攻關,在城市空間建模、海量數據融合、規劃管理應用等方面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眾多科研成果和技術積累。
2019年重慶市勘測院發布全國首個省級全域實景三維模型系統實景,分辨率最高達到了0.03米,為開展自然資源立體時空監測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數據支撐。這次發布的CIM平臺,是以三維模型系統為空間底板,建成覆蓋全市域8.24萬平方公里的數字高程模型、地形三維模型、實景三維模型、2.5維地理信息數據,動態匯聚建筑、道路、軌道等多類信息模型,涵蓋自然資源、規劃、建設、地質、建筑、市政、公共服務和城市運行等多領域的城市數據資源體系。CIM平臺構建了城市立體“時空底座”,是融合城市過去、現在、未來海量時空信息和感知信息形成的數字基礎設施。
“相比全市域實景三維模式,CIM平臺具有全覆蓋、全要素、全周期三大特色,數據更完善、技術更加先進、應用場景更加豐富?!毖γ反蛄藗€比喻,以前實景三維模式是城市表皮,現在CIM平臺是城市的數字基座,它將重慶這座城高度濃縮、數字還原并與物理城市虛實對應,在CIM平臺中可以查看城市、查找信息、分析計算,開展城市的規劃推演、建設跟蹤、精細管理、社會治理、運行監測等工作,為城市的“規建管運”全生命周期提供服務。
精準映射,仿真推演江心島修復
位于重慶主城區東部銅鑼山和明月山之間的廣陽島,是長江上游面積最大的江心島,以前這里由于十多年大開發,生態環境被破壞,經過三年的修復,又呈現出了江水環抱、白鷺棲息、天人合一的美景,而在這修復的背后有著CIM平臺的全全域、全要素、全過程支撐。
“廣陽島除了生態資源得天獨厚,還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修復不是重建,而是要尊重自然和歷史。”薛梅說,作為引領重慶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廣陽島的修復依托CIM平臺,打造了全島“山水林田湖草”數字底座。
“你知道全島有多少棵重要樹木嗎?6136棵!”薛梅說,從微觀層面上說,全島重要樹木都有身份證、二維碼,監測其生長和服務養護管理。通過數字底座,準確還原多時點自然資源狀況,系統分析歷年生態和地理格局的脈絡、變化、關聯,動態推演評估規劃設計、生態保護修復方案,“審查、監管、決策”這一系列工作都能用數據“說話”,不但能進行立體空間規劃管控,而且具備可追溯、可還原、可量化、可推演、可評估的自然資源管理決策能力。
魚嘴水廠位于長江北岸,與廣陽島東島頭隔江相望,當時魚嘴水廠計劃擴容建設,原用地范圍將破壞長江沿岸的景觀帶,通過CIM平臺對其數據建模、態勢擬合、定量計算、模擬推演,建議將水廠用地后移,在滿足功能需求基礎上,重新確定了用地范圍實現對自然山水格局的最大保護和尊重。同樣的方式也用在了廣陽灣路網優化中,現在的廣陽島每一條路都從景觀、生態、經濟等方面輸出評估報告,促進道路依山就勢合理設計。
除了廣陽島生態保護修復,CIM平臺在重慶中心城區“四山”(縉云山、中梁山、明月山、銅鑼山)生態保護修復中等發揮了作用,并完成了重慶53個歷史文化名鎮的空間畫像和文化提煉等。
“作為連接物理世界與虛擬世界的關鍵‘橋梁’,重慶市CIM平臺具有虛實融合、精準映射、仿真推演三大核心能力,為現實城市的規劃、管理提供了更科學有效的支撐?!毖γ方榻B,在CIM平臺中,每一棟建筑、道路、樹木都有唯一身份編碼,通過空間定位和感知映射,實現對城市風貌、建筑格局、實時交通、社會活動等不同場景的真實呈現和動態監測。也能夠以空間為紐帶,通過數據建模、態勢擬合、定量計算、模擬推演,構建一個可被計算機理解、分析、計算的虛擬實驗室,為規劃、建設、應急處置等事件提供量化、直觀的推演、回溯與預測。
讓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生共長
據了解,目前,該平臺已經在重慶生態修復規劃、歷史文化風貌展示、科學城等城市新區規劃、智慧城市的社會治理和培育數字經濟等五大方面展開了應用示范。不僅為城市的“規建管運”全生命周期提供服務,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數字底座”,重慶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已經開放平臺,推動相關部門間的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為城市建設、交通管理、能源管理、環境維護等相關管理部門提供業務支撐。
在重慶市江津區,基于覆蓋江津全區3200平方公里的CIM平臺,串聯海量公安數據資源,集成標準門樓牌地址52萬余條,實有人口132萬余人,企事業單位4萬余個,實有房屋86萬余座;融合包括視頻監控、人臉門禁、車輛卡口在內的前端感知設備23866個,構建起全空間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網,通過對相關信息的高度集成和精準挖掘,為各類案事件的處置提供可視化智能化技術支撐,處置效率提升40%以上。
在渝中區石油路街道,建立約3平方公里時空底座,充分整合人口、房屋、公共設施、駐地單位等資源12萬余條,通過智慧管理、智慧民生、智慧業務和智慧治理四個子平臺,形成大數據智能化管理模式,理清街道家底,創新街道管理。
重慶市勘測院院長陳翰新表示,下一步他們將加快推動CIM+創新中心;面向各委辦局、行業部門提供時空底座、開放接口、創新場景三大板塊服務,將CIM平臺形成的數據資源和創新成果,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運行等相關部門共享,支撐相關業務工作的開展;同時構建“CIM+”開放應用生態,打造智慧社區、智慧管廊、排水防澇、交通仿真等豐富的智慧應用,實現數字城市和現實城市同生共長。
編輯:魯雅靜
關鍵詞:城市 平臺 cim 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