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愛國愛港共創榮光>香港活力>香港·科技
香港科技:長風破浪正當時
4年前,24位居港中科院、工程院院士致信習近平總書記,表達了報效祖國的迫切愿望和發展創新科技的巨大熱情。習近平總書記對此高度重視,作出重要指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促進香港同內地加強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發揮內地和香港各自的科技優勢,為香港和內地經濟發展、民生改善作出貢獻,是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應有之義。
香港自回歸以來,在“一國兩制”的優越條件下,所有財政收入都可以用于本地發展,這是全世界的大都市中極少有的特殊待遇。香港本身在基礎科研方面具有相當好的條件。在世界上有影響力的科研中心,都有一定的共通點,那就是人才、資金、資訊的匯聚。
在這方面,香港得天獨厚。因為背靠祖國、面向世界,香港不但吸引了大批內地優秀的科學家到香港發展,同時也從世界各地吸引了頂尖的研究人員到香港工作。這些優秀人才加上本地培養的精英,創造了一個城市的奇跡。香港一個700多萬居民的彈丸之地,竟然有5所世界百強大學,這個成績,和世界上很多發達國家相比都是毫不遜色的。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在2020年施政報告中提出,要推出一個“杰出創科學人計劃”,爭取從世界各地招聘100位國際頂級學人到香港的大學任教。為此,香港政府決定撥款20億港元,并積極推動民間捐款,共襄盛舉。最近香港賽馬會已決定捐出5億港元支持此事,相信將來還有更多其他民間響應。這個計劃若成功,香港無異于如虎添翼,將來在科研道路上可以走得更快更穩。
香港也有一個硬傷,那就是由于土地實在太昂貴,大規模的工業生產難度極大。基本技術人員的不足,及“拼命三郎”式的推動科技產業化的企業家的匱乏,令很多有潛質的科研成果未能有效轉化,只是停留在“紙上談兵”。
我國有世界上最大最有潛力的市場,每年有大批高校畢業生組成浩浩蕩蕩的人才生力軍,更有眾多有苦干實干精神的企業家和創業者。若能把優勢結合,香港必然有機會更上一層樓,真正引領風騷。
基礎科研成果很重要。但是科研成果若只停留在發表幾篇文章的局面,就會很快被遺忘,對世界影響極小。我們看諾獎委員會每年對獲獎人的評論,不是說他或她有多聰明多能干,而是說他或她的工作對人類社會生活的改善會有什么貢獻。就算當時還看不到,也會預測將來有可能產生大貢獻。所以香港的科技發展,最終必須要落地生根。落在哪里?再明顯不過了,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將為香港的科技帶來最需要的土壤和空間。
我們談發展前景時,都喜歡借用宗愨的“愿乘長風破萬里浪”。古時候的船沒有發動機,要前行萬里,必須風正帆懸。我們國家過去40余年發展神速,正是乘了改革開放的長風。香港今天的科技發展,也迎來了千載難逢的長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的國家戰略。
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9年2月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祖國發展大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重大戰略,也是中國歷史上一項前所未有的偉大創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在第一章第一節,就提到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廣東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穩步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加快建設,并對大灣區具備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良好基礎表達了信心。
這個規劃與習近平總書記4年前對在港兩院院士來信的重要指示前后呼應,突顯了香港在未來發展中的光明道路——科技引領發展。這正是香港的長處。而土地稀缺、基本人才不足、產業化人才匱乏等問題恰好被粵港澳大灣區一體發展的大形勢完全解決了。廣東省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方面雷厲風行,大膽創新,將是大灣區前進的重要推動力。
香港人在大灣區工作,仍然可以享受香港稅制的待遇,差額由當地政府幫忙補貼,這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口,香港專才可以放心在大灣區其他地方發揮所長,香港的科研成果落戶大灣區將成為本地經濟發展的一個有力推手。
縱觀世界歷史,任何一個時代一個地方的飛躍式發展,都離不開社會發展趨勢的動力和國家領導人的高瞻遠矚及堅強意志。今天,香港全都有了。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東風已起,愿香港與大灣區所有城市一起乘長風破萬里浪,和全國人民一起駛向光明的未來。
(作者:陳新滋,系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香港浸會大學第四任校長)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香港 發展 科技 大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