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聞
中國與東盟國家智庫為攜手應對新一輪疫情獻計獻策
中新網北京7月12日電 東盟國家近期普遍遭受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根據東盟秘書處提供的數據,截至2021年7月7日,東盟地區總確診人數已達到5,192,868例,死亡人數達99,598例。印度尼西亞7月6日新增確診病例數突破3萬大關,達到31,189例,使該國總確診病例達到2,345,018例,政府高層宣布已做好“最壞的打算”。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由中國外交學院和印度尼西亞卡渣瑪達大學聯合主辦的“中國—東盟公共衛生合作三十年”研討會日前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中國和東盟國家頂級智庫攜手與共,商討“抗疫”大計。
各國專家一致認為,中國與東盟自建立對話伙伴關系三十年來,共同經受住了2003年“非典”、2004年“禽流感”、2009年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考驗,雙方在公共衛生合作領域積累了寶貴經驗,取得了重大成就。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和東盟國家守望相助,共克時艱,樹立了地區國家合作抗疫的典范。
正如印度尼西亞卡渣瑪達大學社會與政治科學學院院長瓦萬·馬蘇迪(Wawan Mas'udi)在開幕致辭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雖然暴露出全球衛生治理領域的一些問題,但也為推進各國衛生體系改革,優化地區衛生合作機制提供了機遇。本次會議旨在為東盟及各國政府提供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希望各國專家團結一致,為區域內人民提供更好的公共衛生服務而繼續努力。在會議發言環節,與會專家各抒己見,提出了諸多富有建設性的觀點和建議。
WHO全球消除宮頸癌專家組成員、中國醫學科學院教授喬友林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宮頸癌預防活動被迫中斷,癌癥治療服務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中方愿與東盟方加強合作,通過開展“中國—東盟癌癥預防與控制計劃”等活動為東盟國家培養新一代衛生界領袖。中方主導研發的careHPV檢測和火眼實驗室等新技術也將為改善后疫情時代本地區醫療服務水平貢獻力量。
印度尼西亞卡渣瑪達大學國際關系學系講師盧克曼內爾·哈基姆(Luqman-nul Hakim)指出,疫情對各國的政治、經濟環境都造成了深遠的影響。政治上,國家政府通過調動一切資源用于疫情防控,有利于形成全國的統一意志。經濟上,疫情導致經濟停滯和財政負擔,大量人口陷入貧困。各國政府在應急治理與政策制定過程中均面臨著提升公共衛生醫療水平與促進經濟發展間兩難抉擇的困境,需要本地區智庫加緊研究應對方案。
緬甸仰光大學教授欽瑪瑪苗(Khin Ma Ma Myo)表示,在疫情期間,緬甸政府與非政府部門開展密切合作,其中主要有四點經驗,一是強化政府和社會聯動,鼓勵社區參與;二是通過開展公私部門合作提升醫療水平、優化醫療設施;三是通過發揮企業部門和民間組織更易于了解和接觸社區基層的特點,有效推進糧食救濟和社會福利工作;四是通過開展全社會動員推進溯源、病例報告和回國人員安置等工作。欽瑪瑪苗教授還對中國政府和人民為緬甸抗擊疫情提供多方面援助表示感謝。
老撾外交學院研究員蘇南達·波利馮(Sounanda Bolivong)也指出,要進一步發揮民間團體和商業組織在抗疫中的積極作用。為此,中國和東盟國家應分享最佳做法,為政府部門與社會組織之間開展密切合作創造有利環境。
中國剛剛正式獲得WHO消除瘧疾認證,是中國衛生事業史上又一座里程碑。云南省寄生蟲病防治所副研究員周興武向與會代表詳細介紹了中方的“3+1”抗瘧戰略,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長效機制的建立提供了有益啟示。
馬來西亞KPJ國際大學學院藥學院院長陳清祥(Tan Ching Siang)重點介紹了在新冠期間,馬來西亞政府如何為私立醫院調撥資金,合作救治新冠患者和其他病人,以減輕公共衛生系統壓力的舉措。此外,馬來西亞政府與企業部門還開展了富有成效的疫苗項目合作。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錢繼偉表示,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加坡公民積極參與其中,為打通食品供應物流“最后一公里”作出突出貢獻。社區工作者為老年人、殘疾人等提供食物、幫助人們學習線上訂餐。慈善機構和企業在“熔斷機制”實施期間也為食品供應提供支持。
越南社會科學翰林院中國研究所中國社會經濟研究系主任哈氏鴻文(Ha Thi Hong Van)指出,中國和越南兩國在經濟領域合作良好,但在醫療領域的合作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雙方應積極落實已經簽署的中越醫療合作協議,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經驗交流。
菲律賓國家經濟發展署項目專員里卡多·本杰明·D·奧索里奧(Ricardo Benjamin D. Osorio)和克里斯蒂娜·阿澤拉·迪扎(Kristina Azela Diza)指出,為有效應對疫情并加強疫后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應大力推進衛生領域的公私合作伙伴關系。為此,地區各國應加強公私合作項目知識分享,加大財政投入,為公私合作的各個階段提供支持。
最后,印度尼西亞卡渣瑪達大學東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達弗里·阿古薩利姆(Dafri Agussalim)博士在總結發言中指出,面對新冠疫情挑戰,中國和東盟國家應加強合作,共渡難關,正所謂“兄弟同心,其利斷金”,通過促進公共衛生領域的公私伙伴關系合作,加強各國的公共衛生能力與韌性。
據悉,本次會議的有關成果將通過中國—東盟思想庫網絡渠道遞交各國政府部門,以供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參考。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疫情 中國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