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聞
吳海燕:向百姓交一份無悔的答卷
新華社鄭州7月8日電題:吳海燕:向百姓交一份無悔的答卷
新華社記者韓朝陽、楊金鑫
2015年12月,初任河南省商丘市睢縣縣委書記的吳海燕,首要任務是帶領近10萬群眾擺脫貧困。一刻不敢懈怠,她把遍訪118個貧困村的計劃提上日程。
“用實實在在的工作業績,向百姓交一份無悔的答卷。”這是吳海燕對睢縣人民的承諾。
睢縣地處豫東平原,是傳統農區,國家級貧困縣。精準扶貧開始時,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2091戶,共計96976人。
“不跑遍所有貧困村,和貧困群眾就隔著一道溝壑。”吳海燕說。
深入周堂鎮黃堂村調研時,吳海燕走進穆秀榮老人的家,老人70多歲,半身不遂,與外孫女相依為命,房屋破舊,滿院雜草,屋里只有一張木板床。見此情景,吳海燕流下眼淚,深感責任重大、時不我待。
一家一家走,一戶一戶看,一個一個聊……吳海燕發現,身患疾病、缺乏勞力、缺少產業是造成村民、鄉村貧困的普遍原因。“脫貧攻堅最關鍵的是產業支撐,最需要的是用心用情。”她說。
吳海燕率領班子成員遍訪全縣20個鄉鎮的118個貧困村,全面了解情況后,決定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提出了“南筍北椒中果蔬”的產業扶貧思路,探索出防、服、減、保“四位一體”的健康扶貧模式。吳海燕自己則選擇最偏遠的后臺鄉胡崗村,作為自己的駐村聯系點,帶頭扎根扶貧一線。
用心用情、以上率下、精準施策,2018年,睢縣成功脫貧摘帽。2020年底,全縣近10萬貧困群眾全部脫貧。
“睢縣一窮二白,就得靠實干和執著。”回顧脫貧攻堅路,吳海燕說。實干、執著,是她的工作作風。
9年前,吳海燕上任睢縣縣長時,全縣能叫得上名字的企業僅有酒廠、紙廠、酵母廠,人稱“老三廠”。從睢縣縣長到縣委書記,吳海燕堅持把實現“富民強縣”作為奮斗目標。
睢縣雖然產業基礎薄弱,但土地、勞動力資源豐富,年輸出農村勞動力24.5萬人次。調研發現,福建、浙江等地制鞋產業密集,但中原腹地制鞋業較為空白,產業轉移勢在必行。
為引進制鞋企業,睢縣探索專業招商、駐地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種策略。為招引一家知名鞋企入駐睢縣,吳海燕專程跑到廈門,等了兩天,終于見到企業老板,經過多次洽談,最后成功簽約。
“要像對待親人一樣對待客商,把企業的小事當成睢縣的大事。”這是睢縣招商引資的信條。
河南嘉鴻鞋業是第一家落地睢縣的制鞋企業,其副總經理蒲生和見證了企業在中原的成長歷程。“剛到睢縣時,什么配套都沒有,連個紙箱都要從外地采購。”蒲生和說,短短幾年時間,從制鞋主料真皮、皮革,到鞋墊、海綿等,本地配套能力達90%以上。
蒲生和認為,睢縣為企業提供的服務至關重要。“大到投資建廠,小到停電停水,都有專人服務。企業辦好廠內的事,政府辦好廠外的事,低成本、高效率、無干擾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大量制鞋企業集聚睢縣。”
如今,睢縣共有制鞋及配套企業400余家,年產運動鞋3億雙,從業人員8萬余人。
談及“中原鞋都”的誕生、龐大產業集群的崛起,吳海燕表示這是睢縣“首席服務官”們盡職盡責、企業經營者拼搏奮斗的結果,自己只是做了該做的工作。
“縣委書記的崗位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崗位,如果庸庸碌碌,一事無成,不僅辜負組織信任、百姓期盼,自己也會問心有愧。”吳海燕說。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吳海燕 睢縣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