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 聞 >時政
用百年時光丈量“青春中國”
中新網北京7月1日電 題:用百年時光丈量“青春中國”
作者:何三禮
7月1日上午,北京天安門廣場鳴放的100響禮炮,穿透紫禁城厚重的午門,穿越百年的時空隧道,激蕩著歷史的晨鐘聲聲。
中國共產黨在這里用一場典禮,慶祝自己的百年華誕。
放眼世界,百年大黨鳳毛麟角。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天安門城樓上向世人宣告——
“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成立時只有50多名黨員,今天已經成為擁有9500多萬名黨員、領導著14億多人口大國、具有重大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
以百年時光丈量,今日中國不再是“白首之中國”。
一百多年前,紫禁城內的主人,不再是明朝萬歷年間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眼中“最偉大及不可戰勝君王陛下”。那時的中國,山河破碎,內外交困,已然垂垂暮氣。
一個個喪權辱國條約的簽署讓中國君王的威嚴掃地,也讓西方人自馬可?波羅以來對“東方世外桃源”的異域想象徹底幻滅,更由此開啟了中國歷史上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噩夢。
面對亡國滅種的危機,一批仁人志士紛紛站出來,開始尋找中國“丟失的鑰匙”。
在“覺醒年代”,中共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在一篇題為《青春》的文章中指出,今后中國能否立足于世界,“不在齦齦辯證白首中國之不死,乃在汲汲孕育青春中國之再生”。
歷史已然證明,能“救中國”的不是1921年前后中國社會陸續出現的200多個政黨,而是成立時只有50多人的中國共產黨。
過去一百年,中共交出的第一份答卷已證明,她絕不是歷史長河中偶然乍現的短篇,而是中國革命圖強、建設復興的必然選項。
今日之中國,早已不再是“廢落之中華”。就像習近平所言:“一百年前,中華民族呈現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敗凋零的景象。今天,中華民族向世界展現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正以不可阻擋的步伐邁向偉大復興。”
以百年時光丈量,今日中國正是“青春之中國”。
1921年之后的中國,歷經跌蕩起伏的歷史。新中國成立70余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余年的“中國故事”如同“科幻小說”。中國由一個險“被開除球籍”的國家發展為欣欣向榮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跨越式發展,一次次讓預言家的預言落空,讓“中國崩潰論”崩潰,讓“歷史終結論”終結。
新中國成立時,時任美國國務卿艾奇遜斷言,共產黨能夠打天下,但解決不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就在今天,習近平正式宣告: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
英國學者李約瑟曾發出“李約瑟之問”:為什么近代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中國發生?今天,毛澤東曾感慨“連一顆土豆也無法送上太空”的中國,在諸多重要科技領域已處于世界領先。就在此時此刻,三位中國航天員正在約400公里外的中國空間站上作業。
中國的巨變在每個城市、鄉村,每一條街道均有跡可循。就像此時此刻的長安街,早已不是1919年5月4日學生們高呼抗議口號時踏過的那條街。作為“神州第一街”,長安街倚著特殊位置,默不作聲地目睹了東方睡獅冗長的夢境,乃至從混沌中掙脫、覺醒、崛起的完整過程。
今天,仁人志士念茲在茲、炎黃子孫等待百年的“青春中國”已傲然屹立在世界東方。
那個曾經飽受凌辱、積貧積弱的古老東方大國如今正煥發著勃勃生機。正如習近平所言,“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以百年時光丈量,今日中國已是“世界之中國”。
隨著一個又一個中國奇跡的發生,中國逐漸從被孤立封鎖,到深度融入世界,日益走近國際舞臺中央,今日之中國早已是“世界之中國”。
70余年的發展史表明,中國正在追求一種不具有威脅的復興方式,中國正在表達一種負責任的新興國家的身份,中國正在用自己的努力走向世界、擁抱世界、惠及世界。
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從未像今天這樣全面而深刻;世界對中國的聚焦,也從未像今天這樣廣泛而深入。
如今,“中共學”已成為國際社會的熱門顯學,正如有研究者所言,中共成功的密碼在于,它信守了對國家和人民的承諾——打造一個現代化的中國。而一個繁榮穩定的中國,不僅關乎中國,也關乎世界。
現在,中國人正以一種躊躇滿志之感進入新的百年。展望第二個百年,100歲的中國共產黨正青春;擁有5000年文明史的中國正青春。
7月1日的慶典尾聲,天安門廣場上空的陽光穿透厚厚云層點亮天空,一位與會者寫道:它仿佛是輝耀百年的榮光。
慶典過后,中國人慣于把榮耀交給歷史,輕盈地騰出手來,去創造新的未來。
中國日新,而世界漸平。不遠處的城樓上,“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的巨幅標語在陽光照耀下灼灼生輝。
編輯:賈元昌
關鍵詞:中國 百年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