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關外青山一樣多”——鐫刻在鐵路線上的詩與遠方
俗話說:火車一響黃金萬兩。然而,于1955年9月開工,1960年4月通車,全長僅256千米的一段鐵路,從誕生的那一刻開始歷經60余載的鏗鏘運行,始終承載著共和國元勛與大山深處父老鄉親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詩情畫意般的情感表達——這就是鮮為人知的京承(北京至河北承德)鐵路和剛剛開通運營的京哈高鐵。
1964年6月28日,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朱德及夫人康克清,從北京乘專列沿京承鐵路到承德視察。當列車途徑,興隆縣洞廟河一帶時,看到車廂外山青水碧、瓜果飄香,觸景生情即興題詩一首:“輕車已過洞廟河,關外青山一樣多。處處農村談大寨,今年遍地產佳禾。”。
無獨有偶。早在8年前,還身為高中生年僅19歲,因在《人民日報》發表《我要做一個普通農民》聲名鵲起,后成長為中國一級作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被譽為當代詩人、散文家的劉章,與已經發表了自己第一部詩集《唱一唱農村》,出席了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等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的興隆籍文壇新秀何理,相約徒步沿著鐵道線火熱的施工現場,一路暢想、一路高歌,將兩個山里娃對于走出大山的渴望與期許和這一方水土父老鄉親們對于美好生活的憧憬深深地注入到了這兩條鋼軌之中。
1960年,京承鐵路全線通車。當第一次看到吞云吐霧、陽剛十足的火車穿山越嶺駛過家鄉,同為興隆籍后成為著名作家的陳平激動之情溢于言表,隨后在《詩刊》上發表了《火車》:“……那年 我考上了縣城,第一件事就是跟火車照相,照片寄回老家,從此 火車和我,就跑遍了全莊。” 從此興隆這片山奇水秀的風水寶地,作家、詩人輩出愈發不可收拾,僅在劉章故里——上莊村,就先后走出4位中國作協會員、11位省作協會員。這其中更以劉章、劉芳、劉向東、劉福君“劉氏”一門人才輩出傳為美談佳話。
現如今,在上莊村上至八旬老翁,下至四歲稚子,無不以誦詩吟詩為樂、讀詩背詩為雅、寫詩作詩為常,“詩上莊”已經成為新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新農村建設成就的樣板和實現民族復興廣大人民群眾精神境界的新表達。
2021年1月22日京哈高鐵開通,京哈、京承,一高一普、一西一東、快慢相依、同框同向,宛若兩條鋼鐵巨龍,將興隆縣城緊緊環抱懷中。劉氏后輩,劉章侄子興隆籍著名詩人、承德市作協主席劉福君再賦詩《興隆通高鐵了》 “興隆正式開通了高鐵……,很多人來到興隆西高鐵站,像看著嫁進家門的新娘……”。
甲子一輪回,春秋六十載,汽笛再鏗鏘,興隆高鐵來。新老詩人的隔空對話,劉氏一門的叔侄接力,完美演繹了流淌在興隆人血脈基因中對于鐵路一往情深的詩情畫意、夢想與遠方。(文/李溢春 吳亞平)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興隆 遠方 高鐵 鐫刻 鐵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