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理論>建言立論
“碼”上議:議出人民民主的真諦
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浙江省政協“請你來商量”、江蘇省政協“有事好商量”、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桂在協商”等各地政協組織的創新實踐,既遵循協商民主制度建設的總體原則和一般性要求,又體現了各具特色的協商樣態,協商民主實踐異彩紛呈。江蘇淮安市政協在組織實施好“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工作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有事好商量——‘碼’上議”創新實踐,走出了一條將協商議事與“智慧政協”相融合,互聯網賦能協商的數字協商民主新路向。
“有事好商量——‘碼’上議”,是江蘇省政協“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工作的基層實踐、制度載體、依托平臺和工作抓手,是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以二維碼為載體,打通數字智慧平臺系統端、手機端、電腦端的數據鏈路,掃“碼”實現全過程參與協商議事活動,深入推進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建設的新探索。主要做法是:(1)平臺建碼,“一室一碼”。淮安市政協依托“智慧政協”數字智慧平臺,創設“有事好商量”模塊,完善微信公眾號、政協門戶網站、淮安政協數字智慧平臺信息傳輸渠道,為全市1700多個協商議事室分別建立專屬二維碼。(2)系統賦碼,四級聯動。通過系統數據的互聯互通,系統數據自動賦予各議事室二維碼,實現市縣鎮村四級協商議事工作聯動。(3)微信識碼,“碼”上議事。協商主體和基層群眾通過掃描二維碼,全過程參與“碼”上征題、“碼”上建議、“碼”上協商、“碼”上查情等協商議事活動。(4)多方用碼,提質增效。運用“碼”上議,群眾能夠參與出題、了解情況、評論建議、參加遠程協商活動、查看議事詳情等。協商議事室能及時了解收集群眾所需所想,并及時進行分類處理。市縣區政協能夠系統整理分析、全面了解協商議事活動開展情況,為科學民主決策提供輔助參考。
“有事好商量——‘碼’上議”實施以來,取得了明顯的效果。2021年3月“‘碼’上議”全面推進后,從4月到5月底,通過碼上議提出的議題達3529個,進入議事程序2557個,解決基層實際問題1219個。“‘碼’上議”,議出了人民民主的真諦。
第一,“‘碼’上議”是普遍參與的民主形式。涉及人民利益相關的事情,要在人民內部商量好怎么辦,不商量或者商量不夠,要想把事情辦成辦好是很難的。市場經濟的發展提升了人口流動的速率,淮安市有大量外出從事經濟貿易或其他各方面活動的人員,保障各方都能夠參與表達和維護自身利益的協商活動,需要創新參與渠道和平臺。“‘碼’上議”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廣大的基層群眾提供了即時的、通暢的平臺和渠道,讓群眾及時便捷地參與到民主協商當中。
第二,“‘碼’上議”是全過程的民主形式。人民民主不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參與實踐。“‘碼’上議”,能夠實現“碼”上出題、“碼”上建議、“碼”上協商和“碼”上查情。不管是線上線下、鄉村城鎮、市內市外,還是省內省外,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情都可以通過掃碼參與協商全過程。通過不斷深入的協商交流,逐步推動各方面認識深化、共識達成、關系理順,實現線上線下同步、同時、融合互補,社會各界方便、及時、持續參與。
第三,“‘碼’上議”是真實的民主形式。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期待解決的問題的。“‘碼’上議”,堅持從群眾最困難的事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從最現實的利益出發,充分釋放基層協商民主的潛力和效能。真正實現“碼上辦,馬上辦,碼上馬上辦”,做到“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第四,“‘碼’上議”是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民主形式。維護人民的利益,重在將群眾需求作為工作出發點,將群眾滿意作為工作落腳點。“‘碼’上議”被群眾點贊為“不落幕的議事平臺”,實現了群眾呼聲有傾聽、群眾愿望有滿足、民生實際問題有解決、人民福祉有增進的民主要求。
第五,“‘碼’上議”是數字技術推動的民主形式。以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為基礎,“‘碼’上議”在數字空間有效拓展了協商民主的發展前景,協商民主的規范形式開始進階到數字協商民主。數字協商民主,既是治理理念、治理結構、制度安排、政務流程等方面的結構性變化,也對人們的民主觀念、權益維護、參與方式、理性素養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數字協商民主既有助于打破傳統治理結構的專業分工和科層制約束,有效實現資源整合和行動協調,又能夠增強政府回應性、責任性變革動力,提升公共價值。數字協商民主,既能夠彌補數字鴻溝,實現信息平等化,降低交往成本,又能夠消除信息獲取不充分、參與渠道不可及、協商結果不可知的困境。“‘碼’上議”,適應專門協商機構建設要求和互聯網發展趨勢創新協商載體平臺,推動政協協商從“面對面”向“鍵對鍵”“端對端”的遠程協商、網絡議政拓展,從程序性的會議協商向共享時空的履職平臺延伸,是人民政協“探索網絡議政、遠程協商等新形式,提高協商實效”的新樣板。
人民政協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政協制度的成熟定型,既需要頂層謀劃、制度設計,又需要基層創新、實踐推動。完善和發展人民政協協商民主,一方面要構建程序完備、系統完善的體制機制,另一方面要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碼’上議”構建了“政協+互聯網+基層治理”的新方法和新路徑,實現了疊加放大效應,大大提升了基層社會治理的質量和水平。“‘碼’上議”體現了政協協商的鮮明特色,又與基層協商相銜接融合,營造出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格局,有效解決了市縣政協基礎工作薄弱、人員力量薄弱的問題。“‘碼’上議”結合地方實際,不搞上下一般粗、橫豎一刀切,從網絡技術、制度規則、實踐平臺等維度深深嵌入了政協協商、基層治理的全過程,有力推動了政協協商的體制機制創新。中國式民主在中國行得通、很管用,中國人創造的民主形式在中國行得通、很管用。
(作者系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廣西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協商 民主 政協 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