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公益>公益資訊
2021年西藏計劃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38個7838套
青藏鐵路拉薩火車站保障性住房小區。圖由西藏自治區住建廳提供
國務院新聞辦5月21日發表的《西藏和平解放與繁榮發展》白皮書中提到,西藏和平解放前,西藏自治區90%以上的人沒有自己的住房,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記者了解到,2019年底,西藏自治區農牧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積達41.46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積達33.4平方米。2021年,我區計劃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38個7838套。
完善住房保障體系
群眾幸福指數大幅提升
68歲的旺扎加措家在山南市措美縣的一個鄉村,聽父母講,以前一家人一直住在方塊布搭的帳篷里,根本沒有房子住。西藏和平解放后,1960年,旺扎加措一家四口分到了一座土石木頭建的房子。后來,等家庭條件好一些了,又重新翻蓋新房。目前,旺扎加措的父母已經去世,他和家人在拉薩買了房,過上了幸福的退休生活。
和平解放初期,西藏自治區住房總量不足30萬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不足3平方米。從1959年到1978年,中央加大對我區住房建設的支援力度,新建了居民住房、職工住房和農牧民定居點,我區農牧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6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11平方米。2009年,我區城鄉人口總數達到290.03萬人,城鎮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3.83平方米,農牧區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3.62平方米,城鄉居民住房水平由原來的嚴重不足已逐漸邁向小康水平。伴隨國家一系列住房政策的出臺,我區深入貫徹落實為民務實的執政理念,不斷調整住房政策,初步建立以廉租房、周轉房、公共租賃住房、農牧民安居工程、城鎮和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為主的城鄉住房保障體系,以解決城鎮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干部職工和農牧民的住房困難問題。到2019年底,我區農牧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積達41.46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積達33.4平方米,幸福指數大幅提升。數據顯示,2011年至2020年,共安排中央補助資金172.8億元,支持城鎮保障性住房開工35.19萬套。
“安居”才能“樂業”
確保搬遷戶至少“一戶一人”就業
此外,西藏自治區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26.6萬人住上了安置房。曲水縣四季吉祥村是我區首批易地扶貧搬遷點,2016年,洛桑念扎一家從曲水縣白堆村搬到曲水縣才納鄉四季吉祥村。“房子是政府分配的,新房子干凈漂亮,出門就能買到日常生活用品,生病就醫非常方便。”洛桑念扎如此概括他的新生活。“安居”才能“樂業”。如今,四季吉祥村周邊建有萬畝鄉土苗木良種繁育基地、百畝連棟溫室、現代化奶牛養殖場等,村民基本都在家門口打工掙錢,洛桑念扎也成了村里的致富帶頭人。
西藏自治區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藏北高海拔牧區、南部邊境地區和藏東橫斷山區等地,易地搬遷成為擺脫貧困的合理選擇。2016年以來,我區加大以扶貧脫貧為目標的易地搬遷力度,截至2020年,在海拔較低、適宜生產生活的地區建成了964個易地扶貧搬遷區(點),26.6萬人自愿搬遷。同時,全區產業扶貧資金的5%用于安置點產業發展,確保每個搬遷戶至少“一戶一人”就業,實現了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2008年以來,中央政府累計下發資金36.18億元,支持我區建檔立卡貧困戶、農村低保戶、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貧困殘疾人家庭4類重點對象39.97萬戶通過實施農牧民安居工程、農村危房改造等,告別了破舊的夯土房、石砌房等危房,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安全房。
居住條件明顯改善
住房保障范圍不斷擴大
76歲的果木桑住在拉薩市城關區繞賽社區熱嘎麥大院。從四處漏風的土房子,到簡陋狹窄的出租房。從一家幾代人擠在一間半的小屋,到如今擁有各自的居住空間,不斷改變的居住環境,讓老人感受到了幸福生活就在身邊。
2002年,國家撥專款1.69億元用于拉薩市老城區道路、給排水管網改造建設項目。改造結束后,果木桑和生活在老城區的群眾逐漸告別了喝井水、用旱廁的歷史。
“十三五”期間,全區共投資182.6億元,建設干部職工周轉房3.84萬套,新建、改造公租房6.2萬套,改造各類棚戶區12.94萬戶。目前,我區住房保障已覆蓋全區所有市地、縣(區)和鄉鎮,初步構建了以周轉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廉租住房)為主體,推進城鎮棚戶區改造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住房保障體系基本框架。
2021年,我區計劃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38個7838套。其中,改造城鎮棚戶區5432戶,新建公租房2406套;計劃新建周轉房1萬套。“十四五”時期,全區計劃投資249億元,建設3萬套干部職工周轉房、2.81萬套公租房,以及城鎮棚戶區改造3.8萬戶,配套建設9.4萬套保障性住房基礎設施。到2025年,基本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形成住房市場體系與住房保障體系協調發展新格局。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西藏 住房 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