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資訊
以綠為底繪就生態畫卷
——安康“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綜述
藍天越來越多,江河越來越清,生態越來越好……“十三五”是陜西省安康市生態環境保護成效最大的五年。青山綠水,見證著安康市廣大干部群眾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實踐。
“十三五”期間,安康市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底色越發亮麗。
扛起肩頭重任,扎實推進生態環保工作
“十三五”以來,安康市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改善,進入國家空氣質量達標城市行列。優良天數由2015年的295天增加到346天,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由4.71下降到3.30,改善幅度30.3%。城市水環境質量2018年以來連續三年保持全省第一。漢江安康段持續保持優良水質,為“一泓清水永續北上”做出了重大貢獻。
生態文明創建走在全省前列。嵐皋縣被命名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鎮坪縣、平利縣被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石泉縣被命名為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8%,成功創建為國家森林城市。
生態環境治理深入推進。清理取締瀛湖庫區養殖網箱3.5萬余口;完成11座縣級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建成縣鎮垃圾污水處理設施145座,安康江南再生水廠建成投用,完成206個鎮、808個村農村環境整治,打造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117個;全市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較2015年分別下降6.2%、6.7%、8%、8%,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48%,“十三五”減排任務全面完成。
生態環保長效機制不斷健全。頒布了《安康市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安康市煙花爆竹燃放管理條例》《安康市硒資源保護與利用條例》《安康市漢江流域水質保護條例》,全面實施生態環境保護“五項機制”和“三色”督辦單制度,出臺印發了《安康市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
生態環境保護能力大幅提升。建成15個水質自動監測站、19個大氣自動監測站和13個大氣監測微站。建成全省首家、全國一流的南水北調環境應急處置中心,建成市、縣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庫。
生態環保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成立安康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完成全市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和生態環境保護行政綜合執法改革。
嚴守生態紅線,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不能靠一朝一夕。在工作中,安康下力氣解決礦山環境歷史遺留問題,扎實推進硫鐵礦污染治理,制定了《安康市白石河硫鐵礦污染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在白石河流域布設13個水質監測點位,每月監測一次;4處清污分流應急工程完成驗收正式運行;白河縣硫鐵礦區環境影響綜合評估報告通過專家評審,綜合治理總體方案通過省部聯審;完成全市礦山地質環境綜合調查和縣區有主礦山生態環境問題執法檢查,持續督辦整改。
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深化落實“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措施,持續開展專項整治行動。2020年中心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同比增加20天,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改善16.5%,環境空氣質量及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一,改善幅度位列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第27名。
傾力打好碧水保衛戰。深化落實河湖長制,完成中心城市、縣城建成區內39處入河排污口整治。全市地表水水質優良率100%,縣級以上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納入國家考核的4個水質斷面全部達標,城市水環境質量穩居全省第一。
深入推進凈土保衛戰。完成全市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和涉鎘等重金屬行業企業整治,對土壤污染重點監管企業全部納入排污許可管理。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9.6%,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100%。治理水土流失2104.4平方公里,補充耕地4.1萬畝,土壤環境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整改是保護綠水青山的有力“殺手锏”。“十三五”期間,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全面加強。修訂《安康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評估工作。持續開展秦嶺“五亂”問題整治,排查的465個問題完成整改449個,剩余16個問題按時序推進整改。全市累計完成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369公頃。實施營造林552.09萬畝,森林蓄積量7728萬立方米,生態環境綜合評價良好。
綠色循環戰略,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
生態環保不僅要有完善的措施,更要有強有力的執法保障。安康市堅持最嚴的環評審批制度,生態環境監管保持高壓態勢。2020年審批建設項目環評223個、環評告知承諾制33個、登記表備案3860個,項目總投資188.78億元。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十三五”期間共辦理各類環境行政處罰案件1035 件,罰款3520 萬元。
一系列扎實的措施下,安康市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空氣好了,環境美了”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真實感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
如今,安康高新區在169個國家高新區中綜合排名躍升到63位,瀛湖生態旅游區、恒口示范(試驗)區、旬陽省級高新區、石泉省級經開區建設提速增效,1340個現代農業園區、19個省級縣域工業集中區和“飛地經濟”園區活力迸發,新安康門戶區、城東新區開發建設步伐加快,為綠色循環發展筑牢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安康市深入實施陜南綠色循環發展戰略,六大綠色工業占比達85%;包裝飲用水產業異軍突起,連年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長;毛絨玩具文創產業快速崛起,經營實體達558家,在營新社區工廠691家;富硒特色農業穩步提升,千億元級富硒產業集群加速聚合;千億元級康養產業集群扎實起步。
步入“十四五”規劃的第一年,安康各級各部門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干克難,攜手共進,積極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繪就一副秀美的“生態畫卷”。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生態 生態環境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