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漳州薌城區:薌江物業讓老舊小區更顯溫度
新華社福州6月2日電題:漳州薌城區:薌江物業讓老舊小區更顯溫度
新華社記者 吳劍鋒
“黨群連心亭”成了居民日常“打卡地”;居民有糾紛,就由社區“大家長”出面開個“茶話會”;“一站式便民驛站”里共享縫紉機、免費理發應有盡有……漳州市薌城區薌江物業的進駐讓老舊小區更顯溫度。
對當地居民來說,這一成果來之不易。以建于1995年的小區金源新村為例,近年來,薌城區先后投入350萬元對金源新村進行改造。從無到有,引入燃氣管道,進行二次供水改造、污水管改造,增設消防設施、安防監控設施等。
然而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后,新的問題接踵而至。由于缺少后續維護,井蓋管網再遭破壞,修繕好的綠地成了菜地,被清理的廢棄物也很快就卷土重來。
“歸根結底在于我們只考慮硬件提升,忽視了后續管理。”小區所在的通北街道黨工委書記洪旻禛說。由于改造投入大、居民矛盾多,過去包括金源新村在內的許多老舊小區都是民營物業公司不愿接手的“燙手山芋”。
一面是如火如荼改造重建,一面卻因為小區“缺管失管”導致成果付諸東流,“注水”和“排水”并存的難題也折射著當前部分老舊小區的尷尬現實。
為解決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后的管理問題,薌城區專門成立區屬國有公司薌江物業進行接管。2020年7月,物業開始以“先服務,后買單”的形式進駐金源新村。
薌江物業總經理黃志清說,物業剛進駐時,小區居民為了一平方米3毛錢的物業費扯皮不斷,隨著小區環境變好,服務跟上,大家繳費熱情才漸漸提高,甚至還有居民自發送來錦旗。
同時,物業入駐后,除了公司自身設立黨支部外,還在小區建立包括退役軍人、教師、離退休干部在內的小區黨支部。支部成立以來,在環境衛生整治、綠化等方面發揮監督與服務作用,推動物業服務融入城市基層社區治理。
除了外部改造外,薌江物業重在解決老百姓的內在需求。通過改造,一些小區增設了幸福食堂。“以前在家里一日三餐買菜做飯,現在幸福食堂每天供應3元到10元多檔套餐,60歲以上老人還有優惠,菜式多樣還不浪費。”60歲的人民新村居民黃美云笑稱,幸福食堂的到來將他和愛人從廚房里“解放”出來。
瞄準老幼群體所需,物業公司還開設了“四點半課堂”,義務輔導孩子學習。“一方面,居民體驗到實實在在的服務后,對物業公司越來越信任。另一方面,養老和托幼是個大市場,若能經營好,我們就能將政府服務持續下去。”黃志清說。
如今,薌江物業讓歲月舊痕變成與城市同生共榮的溫暖要素。當地探索以11個金牌社區為試點,建立鄰里文化廣場,組建公益藝術團體,以“鄰寶”讀古詩、“鄰老”講古等形式,引導居民走出家門、相互交流。
“老舊小區不僅僅是物質空間,也是城市市井文化的精神空間,要讓老住戶也能在城市的革新中有參與感和尊嚴感,讓老舊小區活力有處釋放、能被看見。”福建師范大學教授林焱說。(完)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小區 物業 老舊 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