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代楷模彭士祿先進事跡
被追授“時代楷模”稱號,他卻說自己一生只做了兩件事
中宣部近日決定,追授著名核動力專家、中國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彭士祿院士“時代楷模”稱號。從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到大亞灣核電站,再到秦山二期核電站,彭士祿為之傾注了大量心血,被譽為中國核動力事業的“拓荒牛”。今年3月22日,彭士祿院士因病逝世。
三歲喪母、四歲喪父,八歲入獄,十歲流浪……每每回憶起自己的童年經歷,彭士祿總是飽含深情地說,“坎坷的童年經歷,磨煉了我不怕困難艱險的性格。幾十位“母親”給予我的愛撫,感染了我熱愛老百姓的本能。父母親把家產無私地分配給了農民,甚至不惜生命,給了我要為人民、為祖國奉獻一切的熱血……”
作為我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中國著名的核動力專家、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士祿的一生,是為核事業奮斗一生。
從秦山一期的首次建設,到大亞灣核電站的引進國外技術,從秦山二期消化吸收掌握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島設計能力,再到如今自主創新的國家名片“華龍一號”。中國核電成長之路曲折而堅定,彭士祿這位中國核動力“拓荒牛”的“步履”始終伴隨左右。
兩件事:一是造核潛艇,二是建核電站
打開中國工程院的官方網站,彭士祿的名字已在“已故院士”名單之列,時間被永遠定格在了“2021年3月22日”。
在他生命的最后時光里,病房中擺放著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的模型,墻上始終掛著一頂繡著中國海軍核潛艇的軍帽。
“我一生只做了兩件事,一是造核潛艇,二是建核電站。”彭士祿院士曾這樣說。從主持設計建造我國第一座核潛艇陸上模式堆,到參與成功研制第一艘核潛艇,從引進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到組織自主設計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秦山二期核電站……他口中簡單的“兩件事”,讓中國核潛艇同“兩彈一星”一樣,為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樹立了又一個不倒的豐碑。
“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自我國自主研制核潛艇的歷程開啟,歸國后的彭士祿很快加入到潛艇核動力技術攻關的隊伍當中,成為技術骨干。1961年,由于國家經濟困難,核潛艇項目暫時下馬,但是彭士祿仍堅守陣地,擔任核動力研究室的副主任,一邊進行反應堆主參數設計和驗算,一邊給當時的非核專業的研究人員開設核動力課程,為我國培養了大批核動力技術骨干。
彭士祿在工作。資料圖
1965年,代號為“09”的中國核潛艇工程上馬,近萬人陸續來到位于四川大山溝中的909基地。彭士祿擔任核潛艇動力研究室副主任兼副總工程師,與中國潛艇核動力研究工作最早的奠基人之一趙仁愷一起,開啟了中國核動力的新征程。
作為核動力科班出身的總設計師,彭士祿總是事必躬親,親自驗算方案的所有主參數,為核潛艇的研發保駕護航。1970年中國第一艘核潛艇“長征一號”下水。龐大的鋼鐵身軀亮相于藍天之下,無數人眼含熱淚、振臂高呼。中國成為全球第五個能夠自主設計建造核潛艇的國家。
中國第一代核潛艇4位總設計師合影(左起趙仁愷、彭士祿、黃緯祿、黃旭華)。資料圖
1983年,年近花甲的彭士祿從海軍戰線轉入核電領域,被任命為大亞灣核電廠建設總指揮、水利部副部長、國務院核電領導小組成員,負責我國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的引進、總體設計和前期工作。他帶著曾經搞過核潛艇工程的10名技術骨干來到廣東,從一片空白開始籌建核電站。
零起步、重行動、不空談、敢拍板……從引進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到組織自主設計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秦山二期核電站,彭士祿不負使命,不計較個人得失,一生默默無聞奮戰在我國核事業第一線,為我國核動力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仨心愿:盼望祖國早日成為核電強國
2017年,彭士祿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而他將所獲得獎金全部捐出,由中核集團設立“彭士祿核動力創新獎”。在第一屆“彭士祿核動力創新獎”評選中,中核集團共表彰7名優秀個人。他們都是在核動力領域拓荒前行的排頭兵,是新一代的核動力拓荒牛。
晚年的彭士祿說,曾說過三個心愿:一是盼望祖國早日擁有更加強大的核潛艇力量;二是盼望祖國早日成為核電強國;三是盼望祖國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早日圓了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的中國夢!
擁有全完自主知識產權的百萬千瓦三代核電“華龍一號”橫空出世,作為我國“走出去”戰略的名片之一,開啟了我國核電技術的新時代。今天的中國,真正成為世界核大國中的一員。如今,他的三個愿望都在一步步成為現實。這盛世,如他所愿。
大國重器,彰顯國之底氣;國之利器,詮釋大國實力。當很多人稱贊他是“中國核潛艇之父”“中國核電站創建人”時,彭士祿堅決反對。他說:“我不過是與同事合作,為中國的核事業做了該做的事。我不是什么‘之父’,是核動力領域的一頭拓荒牛。”
因為核潛艇研制工作的特殊性,彭士祿這個名字,過去鮮有人知。直到1991年4月,中國導彈核潛艇的誕生歷程被撰寫,彭士祿的事跡才為人知曉。而在這之前,他隱姓埋名30年。盡管頂著眾多光環,彭士祿卻從來沒覺得自己勞苦功高,他說所有的一切都要感謝黨和老百姓對自己的恩情。在核潛艇進行最后調試工作時,就在核潛艇進行最后調試工作時,劇烈的胃疼襲來,彭士祿還曾被醫生診斷為急性胃穿孔,這一次手術,彭士祿的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他說:“我喜歡這個工作,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就是死了也是值得的!”
今年3月22日,彭士祿走完了96歲的人生。老人留下遺愿他留下三個愿望:不做臨終搶救、后事簡辦、將他和愛人的骨灰一并撒入大海。他要與海洋深處這位無聲的老朋友—核潛艇永遠相伴。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兩院院士大會上強調,我們的很多院士都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深厚情懷,都是“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
不忘初心,不負芳華,在核動力領域攻堅克難;
牢記使命,勇攀高峰,讓先進核能造福全人類!
回顧其一生,彭士祿不辱使命,亦當之無愧!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