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協商建言
住瓊全國政協委員持續推動
海南加快種業科技創新發展人民政協網海南5月24日電 (記者 陳啟杰)近日,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揭牌儀式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舉行。海南省委書記沈曉明、省長馮飛,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家洋、錢前,科學技術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主任鄧小明等共同為實驗室揭牌。
沈曉明表示,該實驗室將按照一流實驗室的標準建設,注重接軌國際,用好海南政策,尤其是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和知識產權保護,做好系統配套,確保實驗室高效運行。
馮飛稱“十四五”時期,海南將以超常規手段打一場科技翻身仗,該實驗室的成立將為構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貢獻海南力量。
海南省將通過搭建此公共科研平臺,聚焦國家戰略、科技前沿、海南急需開展的重大技術攻關,突出實現體制機制創新,打造科技管理改革創新的試驗田。
5月14日上午,種植于三亞市崖州區壩頭南繁公共試驗基地的“超優千號”雜交水稻迎來測產驗收。這是由袁隆平院士為首席科學家的“雜交水稻雙季畝產3000斤”項目測產的第二個試驗示范點,最終測產結果為平均畝產926.5公斤。
“‘雜交水稻雙季畝產3000斤’示范項目對我國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和確保‘中國的飯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里’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國家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說,項目成功后,將刷新海南省水稻畝產量最高紀錄,海南也將獲得一批超高產品種和配套高效栽培技術成果,推動水稻產業提質增效。
“沒了,真的一點都沒有了。”5月12日,三亞市海棠區南田居龍樓小組田灣隊居民譚家裕接到一位薏米收購商電話時,一再向對方解釋。收購商再三囑咐明年的薏米一定要賣給他。
“我們這里種植的薏米根本不愁市場。”今年,田灣薏米每斤收購價高達50元,市場零售價每斤60元以上,但還是供不應求。收獲前,不少收購商就到田灣隊,早早和種植戶訂下收購“協議”,有的收購商連來年的訂單都訂好了。
一連串利好消息給海南的種業育種產業帶來了機遇。這機遇背后凝聚了住瓊全國政協委員持續推進的力量。2020年,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期間,住瓊全國政協委員向大會提交了《關于支持建設海南“一帶一路”種業開放先行區的建議》、《關于加快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建設》、《關于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推進國家南繁硅谷建設》等提案。提案提出了推動在海南建設國家級的種業研發平臺和資源庫,支持海南種業企業進入“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資本市場,開展投融資,建立支持性、服務性的政策體系等建議。
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期間,住瓊全國政協委員又向大會提交了《支持海南設立種業知識產權保護特區》、《加快種子進出口管理和審批》、《加快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 引進中轉基地建設》等提案。提案提出支持在南繁科技城設立種業知識產權保護特區,提升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專業水平和服務能力,支持種質資源流動自由便利等建議。委員建議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和海南省委、省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視,不少建議被研究采納。
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建設取得進展,為政協委員和廣大科技工作者增強了信心。海南省政協委員、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曹兵表示,作為一名南繁科技工作者,深感使命重大,將不負使命,在南繁育種事業上繼續努力,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九三學社海南省農科院支社社員、長期從事種業研究的省農科院唐清杰建議,崖州灣種子實驗室在基因資源挖掘上開展重大技術攻關,形成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基因組學、大數據分析及分子育種于一體的創新鏈、產業鏈和價值鏈,加快種業科技創新發展。
編輯:賈元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