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 論>委員評論
科學看待人口發展新特征和新機遇
“十四五”時期及未來十年是我國人口進入負增長、人口變動換擋提速的重大轉折時期,需要我們制定并完善人口長期發展戰略
近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布。社會各界對人口總量、出生人口、人口分布、家庭戶規模等數據予以高度關注,展開了廣泛熱烈的討論。
人口問題始終是關系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問題。人口的趨勢性變化,將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全面、深刻、長遠的影響。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人口問題,科學把握人口發展規律,作出了人口均衡發展的重大國家戰略決策,促進了經濟社會及人口均衡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發展階段,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將為科學把握人口發展趨勢,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的統計信息支持。特別是全面采用電子化信息采集手段、充分利用部門行政記錄校驗數據,實現了質量控制方法的新突破,成為我國有史以來漏登率最低的一次高質量人口普查,為我們提供了一張高分辨率、全方位、多角度的人口全息照片,讓我們可以更加清晰、準確地認識更多、更細致、更深層次的人口發展狀況。我們應該在充分利用本次人口普查數據的基礎上,科學認識人口發展規律,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人口結構性矛盾上升為人口發展的主要挑戰。本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一老一小”兩頭人口比重進一步上升,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下降。受20世紀60年代出生高峰期人口進入老年階段的影響,我國老年人口將迎來快速增長期。預計“十四五”末期,老年人口比重將達到20%,到2035年前后將超過30%,屆時我國將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對我國社會產生深遠影響,亟需超前積極應對。
充分發掘人口健康和質量紅利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從2012年開始便處于下降通道。但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人口的教育、健康等素質持續改善,在勞動年齡人口下降的情況下,我國人力資本存量持續提升,特別是我國大規模投資教育的積極效應顯現,有效彌補了數量上的劣勢。2020年,我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75年,未來還將進一步提升。在人口健康水平方面,我國平均預期壽命從1990年的68.55歲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人口教育和健康素質的提升,表明我國正在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本強國轉型,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奠定了堅實的人力資本基礎。
著力創新人口服務管理方式。2020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3.89%,全國流動人口達到3.76億,平均每4個人中就有一個流動人口。人口空間分布劇烈變動,人口向經濟發達區域、中心城市、城市群集聚的趨勢得到進一步證實。同時,人口發展的地區差異、人口分布的區域不平衡問題將長期存在。不同省份在生育水平、預期壽命、教育水平、城鎮化率等方面都存在顯著差異。這些都要求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人口發展新規律,加強對重點人群、重點地區人口發展的關注和支持力度,深化人口統計和管理制度改革,從文化、社會等角度全方位適應促進人口發展的需要。
總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結果充分表明,我國人口發展出現了一些顯著變化,既面臨人口結構轉變帶來的挑戰,又有人口質量不斷提高的發展機遇。“十四五”時期及未來十年是我國人口進入負增長、人口變動換擋提速的重大轉折時期,需要我們制定并完善人口長期發展戰略。我們應充分發掘利用本次人口普查數據,深入研究人口發展新特征,形成更多更深入更科學的成果,為科學決策提供有力的支持,不斷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人口 發展 科學 數據 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