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深圳市政協七屆一次會議>委員建言
黃險峰:應推進城市生命線“三個一”建設
人類城市發展史表明,安全是一座城市的發展底線。城市發展安全問題至關重要,城市地下管線作為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城市的信息傳遞、能源輸送、排澇減災、廢棄物排棄的功能,是保障城市運行的重要設施和“生命線”。我國城市生命線基數大、增長速度快,市政管網達200萬公里,存在管網老化嚴重、超高壓帶病運行等問題,導致生命線事故頻發,引起連鎖耦合反應。據統計,全國地下管線事故平均每天就有5.6起,每年損失450億;每2個月發生1起橋梁坍塌事故。
“十三五”時期,深圳現代化城市功能和品質大幅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國際影響力實現大躍升。在快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深圳的地鐵、道路建設與改造等城市建設活動密集,第三方施工破壞成為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的主要威脅。深圳市現有地下管線超3萬公里,路面塌陷隱患點近2萬個,燃氣管線泄漏至相鄰空間集聚燃爆、排水管網破損誘發路面塌陷等耦合風險突出。主要問題表現在:
1. 地下管線受第三方施工破壞風險高,耦合風險容易引發次生事故和衍生事故,小事故也會造成大影響。比如,軌道交通等重點工程建設易導致管線破壞,造成大面積停水停氣等事件;同時燃氣管線與其他地下空間交叉,易發生大面積燃氣集聚,引發火災燃爆事故。
2. 管線數據共享不通,充分整合不足,管理效能低,無法實現風險排查和預警。深圳市管線管理信息孤島現象突出,管線的風險、隱患數據未全面掌握,無法高效發揮數據應用。目前風險排查大多還是采取人工巡檢的方式,各部門只管自家風險。例如為減少第三方施工破壞,多家燃氣供水企業加強了人工巡檢,大量網格員每天也行走在大街小巷,效率低下不說,網格員只能查看地面看得見的風險,大量埋在地下的高風險無法巡查,并且多方的信息獨立,不能共享融合。
3. 事故協同聯動難,應急處置被動應對。大量頻發的燃氣燃爆、地面塌陷、供水爆管等城市生命線事故都是耦合、交叉連鎖事故,如施工和地面沉降引發燃氣爆燃,供排水泄漏沖刷引發地面塌陷,按照以往抓安全生產的方式無法控制這類高頻事故的發生,亟需建立高效研判分析和應急協調應對機制。例如在供排水企業關注管線本身泄漏問題的同時,要有力量對泄漏導致的地面塌陷等次生衍生事故進行關注。同是城市生命線事故,應急處置涉及10多家單位,傳統的應急方式已不能滿足實戰要求。
2020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指出,深圳面臨城市治理承壓明顯、發展空間不足等諸多挑戰。深圳要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加快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型城市特點和規律的治理新路子。
一流的城市,要有一流的治理,探索超大型城市治理新路徑,先行示范,深圳責無旁貸。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深圳七次黨代會提出深圳未來5年的奮斗目標:瞄準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標桿、可持續發展先鋒的戰略定位持續奮斗,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報告還提出了六個具體目標,其中之一: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城市治理的法治化、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國際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基本形成,城市更宜居、更韌性、更智能,努力成為超大型城市現代化治理的典范。
建議:通過“科技強安”,提升城市安全韌性水平。通過深度應用5G、人工智能等技術,推進城市生命線“三個一”建設,提升城市生命線安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通過全面開展城市生命線風險隱患排查工作,描繪全市城市生命線風險“一張圖”,編織高風險生命線單元監測“一張網”,打造全市協同應急處置“一盤棋”,建立深圳市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系統,通過實時感知生命線運行狀況并進行智能分析,識別運行風險和故障,及時處理。
具體做法包括:
1. 描繪全市城市生命線風險“一張圖”。
建議在市政府統一領導下,由應急部門牽頭,聯合規自局、住建等管理部門和管線權屬單位,開展城市生命線風險隱患管控和排查,摸清管線破損、地下空洞、地質隱患點等風險隱患信息,建立風險分類分級清單。在地下管線地理信息系統基礎上,結合危險源、防護目標,繪制全市城市生命線風險“一張圖”,為城市生命線的風險管控、隱患排查治理提供支撐。
2. 編織城市生命線高風險監測“一張網”。
充分利用空、天、地(含地下)感知網絡系統,融合城市生命線的靜態和動態監測數據,編織全市監測“一張網”,實時感知城市生命線高風險狀態,實現相鄰地下空間燃氣濃度、供排水管網流量壓力、地下空洞結構變化等全面監測,利用視頻智能分析技術實現對第三方施工破壞的監測報警。
3. 打造全市協同應急處置“一盤棋”。
在數據融合的基礎上,推進實現城市生命線運行感知、匯聚、研判、決策、處置、反饋等全流程閉環管理,建立市政府統一領導、統一監測服務、多部門聯動的全市大應急協同機制,實現應急系統、應急信息、應急資源、應急預案等全方位聯動,實現協同應急處置“一盤棋”。
綠化園林像是肌膚,高樓大廈像是肌肉,城市生命線就像一個人的血管,我們的城市在與全球最優秀的城市進行賽跑,我們需要有韌性的血管,如果發生血栓,是不可能跑贏的。
(發言者系深圳市政協委員,民盟市委會副主委,南山區政協副主席)
編輯:劉乙潼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