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 聞 >熱點
新疆社會各界全力救助7歲受傷男童:跨越1400公里的生命接力救援
跨越1400公里的生命接力救援
——新疆社會各界全力救助7歲受傷男童
5月6日晚,在新疆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的病房內,蘇迪烏麥·伊敏托合提終于見到了自己7歲的兒子小麥(化名)。她摸著兒子的額頭端詳了許久,看到兒子恢復得不錯,她懸著的心才慢慢放下來。
見到主治醫生黎立,她趕緊上前將一袋干果塞到黎立手中,嘴里不停地念叨著,“謝謝,謝謝你們救了我的孩子!”
實際上,蘇迪烏麥想感謝的,是參與這場跨越1400公里生命接力救援的每一個人。
相隔1400公里,兩地醫院爭分奪秒
4月30日下午,在新疆和田地區和田縣拉依喀鄉庫木艾日克村的核桃地里,大人們正忙著給樹打藥,小孩子們在一旁你追我趕。“哇!”突然,不遠處傳來一陣撕心裂肺的哭聲。
大人們循聲跑去,只見小麥的右手臂被卷進了拖拉機,胳膊已經被絞斷,鮮血汩汩涌出……“快來人啊!”小麥的舅舅驚慌失措地大聲呼喊著。
大伙兒聞訊趕來,在村干部幫助下,小麥一家以最快的速度往醫院趕去。走到一半的時候,醫院的救護車趕了過來,大家把孩子轉到了救護車上。當晚21時45分,小麥被送到了和田地區人民醫院急診室。
“當時,我們檢查后發現,患者右上肢離斷,斷端牽拉毀損嚴重,病情非常嚴重,必須在6至8個小時內完成再植手術,否則將失去斷肢再植手術的最佳時機。”和田地區人民醫院骨科醫生艾爾肯·日介甫事后接受采訪時說。
以往遇到這樣的情況,艾爾肯都會請新疆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骨三科醫生黎立乘坐最近的航班來和田做手術。可是一查當日最后一班從烏魯木齊飛往和田的航班已經起飛,黎立無法來和田。于是,經過與男孩家人溝通,救治組決定將男孩轉往新疆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進行手術治療。
隨后,救治組立即對患者傷口進行包扎處理。同時,幫助家屬聯系120急救車,并協調公安部門保持沿路交通暢通,確保孩子及時趕往機場。
1400公里之外,新疆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的醫生們也在忙碌著。醫院迅速制定搶救預案,組織相關科室做好接診工作,20余名醫護人員全員在崗備戰。
飛機返回廊橋,二次開門贏得時間
一切準備妥當,救護車載著小麥一路飛馳。和田地區人民醫院到機場的路不過十公里,卻在那個夜晚顯得無比漫長……“終于到了!”然而,等大家準備喘口氣的時候,卻發現當晚最后一班由和田飛往烏魯木齊的CZ6820航班按計劃已經推出廊橋,準備滑行起飛。
經多方協調,南航向機組下達了“滑回廊橋,二次開門”的決定。
為盡快登機,機場開啟地面綠色通道,使用擔架將小麥送至客艙。同時,南航和田營業處為他們出好機票,機場方面為他們辦理了其他手續。
23時49分,飛機滑回停機位,負責此次航班保障任務的乘務長趙燕再次打開艙門,小麥和家屬在醫護人員的陪同下登機。5月1日零時,航班重新關門推出,9分鐘后,航班順利起飛!
航班起飛后不久,遠在烏魯木齊的南航現場運行中心大廳里,現場值班人員正緊鑼密鼓地與烏魯木齊機場方面就航班落地時刻和停機位進行協調。
5月1日1時36分,航班順利抵達烏魯木齊機場。小麥一行三人優先下機,現場等候已久的急救車第一時間將他們送往新疆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
生死時速,只為保住7歲孩子的右臂
5月1日1時50分,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急救中心120急救車在機場接到了小麥。“接到之后,我們發現患者精神狀態差,傷情很重。我們立即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緊急輸液,檢查傷口包扎情況和離斷肢保存情況,并不時呼叫患者,讓他保持清醒狀態。與此同時,與新疆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保持聯系。”隨車醫生曹洪民接受采訪時說。
5月1日2時10分,救護車順利到達醫院,全程近30公里,僅用時20分鐘。
按照既定預案,醫院安排2名醫生將離斷肢體帶到手術室開始清創,標記重要血管神經,為斷肢再植術爭取寶貴時間。1名醫生處理醫囑,另外1名醫生全程護送病人做術前檢查,黎立負責協調各科室做好術前準備。凌晨3時15分,孩子進入手術室,此時距離救治極限時間8小時僅剩半個小時。
5月1日清晨6時半,結束手術之后,黎立發了條微信朋友圈:“不一樣的勞動節,生死時速,爭分奪秒,只為保住7歲孩子的右臂,希望孩子順利度過一周的危險期,早日康復。”
5月6日,病房內,見到黎立,小麥伸出左手豎了一個大拇指,臉上還掛著甜甜的微笑……
“新疆社會各界助力和田地區7歲男孩做斷臂再植手術一事,生動體現了黨和國家堅持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生動體現了新疆各族群眾親如一家、互幫互助的和諧關系,生動體現了新疆各界護佑生命、大愛無疆的社會風尚,生動體現了新疆各族群眾生命權、健康權等基本人權得到充分保障的真實狀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發言人徐貴相說。
阿爾達克
編輯:劉紅色
關鍵詞:新疆 醫院 生命 小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