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政協委員學黨史
傅惠民:傳承民革優良傳統譜寫新時代多黨合作新篇章
人民政協網4月27日電(記者 孫金誠)“民革70多年的歷史告訴我們,民革每一次重要的進步和成果的取得,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關懷,都得益于多黨合作制度的不斷發展和完善……4月21日,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原副主席傅惠民在全國政協“中共黨史學習”讀書群開始導讀,帶領委員們共同學習民革70多年的發展歷程和啟示。
民革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簡稱,是我國8個民主黨派之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的參政黨。1948年1月1日,民革在香港宣布成立,宋慶齡為名譽主席,李濟深為主席,其成員主要為堅持孫中山先生“三大政策”的國民黨民主派及其他愛國民主人士。
傅惠民以大量的史實講述了70多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民革參與協商建國、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改革開放等重大歷史事件,在各個時期都以自身的努力奮斗,為振興中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積極貢獻。
傅惠民介紹,當年,民革前輩在中國共產黨的支持下,冒著危險聚集到香港,成立了民革。“五一口號”發布后,民革公開宣布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并決心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這是民革的初心,是民革一直以來始終堅持、不斷傳承、賴以發展的立黨之本。
在傅惠民的介紹中,既有我們熟知的宋慶齡、李濟深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風雨同舟、榮辱與共的歷史,也有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民革利用和發揮自身優勢,逐步形成了社會和法制、“三農”、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等參政議政工作重點領域,取得了一系列調研成果,形成大量參政議政意見建議,得到中共中央、國務院和各級黨委、政府的肯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民革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多黨合作要有新氣象,思想共識要有新提高,履職盡責要有新作為,參政黨要有新面貌”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增強責任和擔當,堅持以思想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加強自身建設,“舉全黨之力抓參政議政”,把智慧和力量統一到中國共產黨和國家重大決策部署上來,不斷提高政黨協商、政協協商等建言質量,成果豐碩,成效顯著。
回顧一段段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歷史,傅惠民總結道,民革70多年的歷史帶給我們太多的啟示和感悟: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是民革的立黨之本、發展之基;加強自身建設,積極履行職能,是民革的成事之方、奉獻之道;孫中山愛國、革命、不斷進步的精神,是民革的理想之核、情懷之光。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委員們認為,通過了解中國近現代政黨制度的發展之路,更加深入地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加自覺地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更加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一步堅持好、發展好、完善好我國新型政黨制度,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不斷提高參政履職能力,努力提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建設水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