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 聞 >時政
風雨鑄“鐵翼”——新中國航空事業發展70周年綜述
風雨鑄“鐵翼”
——新中國航空事業發展70周年綜述
本報記者 劉 瑾
70年前的今天,1951年4月17日,伴隨著抗美援朝的烽火,《關于航空工業建設的決定》頒發,新中國的航空工業由此正式誕生。
走過70載春秋,我國航空裝備實現了從無到有再到第四代、從機械化到信息化、從陸基到?;?、從中小型到大中型、從有人到無人的五大跨越,展現了中國航空工業與世界強者“同代對抗、同場競技”的斗志和能力。
實現歷史性跨越
檢閱臺上,毛澤東主席等中央領導同志仰望天空,興奮地向空中招手。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廣場沸騰的人海上空,參加閱兵的飛機編隊呼嘯而過。多年以后,一個細節被解密——當天受閱的17架飛機均為收繳裝備。
在2019年國慶節舉行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接受黨和人民莊嚴檢閱的34型168架航空裝備,有預警指揮機、海上巡邏機、運輸機、支援保障機、轟炸機、艦載機、殲擊機等共12個空中梯隊依次低空飛過天安門廣場,其中還有比肩世界最先進的第四代戰斗機的殲20,全部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研制。
觀看直播時,中國航空人無比自豪。親歷其中的人,更是了解其中的艱辛。
憶往昔,航空工業的創業者們近乎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開始了步伐鏗鏘的征程。1951年8月,重工業部提出了“3年至5年由修理走向制造”的航空工業發展方案,很快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批準。
1954年7月3日,我國制造的首架飛機初教5在南昌飛機廠下線飛上藍天。隨后數年,我國快速跟蹤仿制出殲5、殲6和殲7,跨入噴氣和超聲速時代。1969年7月5日,第二代戰斗機殲8首飛成功,我國結束了不能自主研制高空高速殲擊機的歷史。
研制過程中,難以想象的挑戰一直如影隨形。從首飛成功到設計定型,殲8又歷經了10年坎坷?!皻?的問題,是一點一點解決,最后得到結果?!睍r任殲8總設計師的顧誦芬說。
1998年,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戰斗機殲10首飛成功,成為中國航空工業技術邁向新階段的重要里程碑。2011年,我國自主研制的第四代隱形戰斗機殲20首飛成功,航空工業實現歷史性跨越。
健全航空工業體系
殲8系列飛機的研制、試飛和使用,促進了我國航空電子設備、航空機載設備、航空發動機的發展,帶動了一批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出現,創新出一大批科研成果,健全了我國航空工業的科研生產體系。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周國強介紹,發展到今天,我國航空工業已經形成了包括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等三大系統及所屬企業、科研機構等單位構成的完整工業體系。
周國強說,按照專業類別,我國航空工業可以分為飛機及部件制造企業、發動機及部件制造企業、航空機載設備制造企業、航空維修與保障企業、工藝和裝備制造企業。航空科研機構包括飛機、直升機、發動機、儀表等專業設計所,以及空氣動力、結構強度、飛行試驗等研究所。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以飛機、直升機、發動機等主機制造企業為中心的集群式產業布局。
以殲20的研制為代表,我國航空工業改革和發展全面推進。國產大型客機C919、運20大型運輸機、渦軸-16發動機、直20中型多用途直升機、殲15艦載機、空警500預警機、第四代空空和空地導彈、直10武裝直升機、翼龍系列無人機……一系列航空裝備產品捷報頻傳。
向“航空強國”邁進
2018年10月20日,AG600首飛成功,這是“我國航空工業堅持自主創新取得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
對于航空工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發出了建設“航空強國”的偉大號召。殷殷囑托,激勵著航空人不懈前行。
新技術、新變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陳出新,技術突襲、技術壓制、技術顛覆每天都在上演。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航空工業制造院院長李志強表示,“十四五”期間,航空工業將面臨更強烈的高質量發展訴求,在圍繞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條件建設、財稅政策、考核等方面,希望能夠得到國家更多有力的政策支持。對于我國民用飛機長期以來依賴進口,民航市場被國外設備和技術控制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航空工業光電所科學技術委員會專職委員羊毅也表示,國產飛機成長的關鍵是實現高質量規模運營。
“必須要采取一切手段,抓住歷史機遇,把創新作為第一任務和第一責任,在第一時間取得突破。”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譚瑞松表示,將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加強關鍵技術攻關、體系布局新興前沿技術、強化技術驗證與成果應用,提供高質量的技術供給,為實現“兩個一流”的奮斗目標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近日發布了《關于踐行集團戰略加快構建新時代航空強國“領先創新力”的決定》。譚瑞松表示,這份《決定》承接國家戰略需求,直面影響航空科技創新的“痛點”,是推動航空工業搶占新一輪高地、打造領先創新力的重要抓手,是在新發展階段做好航空工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指南。
編輯:賈元昌
關鍵詞:航空工業 國航 發展 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