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推動民族地區多渠道就業>發言摘登>專家學者發言
國務院參事,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湯敏: 推動東西部產業轉移
要讓民族地區產業轉移更上一層樓,需要解決三大問題:一是民族地區缺乏對轉移企業的吸引力,已經轉移過去的企業形不成產業集群。二是現有財政支持水平還不足以吸引優質產業成規模地向民族地區轉移。三是缺乏人才,當地職業教育和就業培訓方式與轉移企業的人才需求不匹配。由此建議:
一、 統籌產業向民族地區轉移的戰略布局。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可研究推廣《甘肅省精準承接天津市產業轉移結對合作框架協議》的經驗,規劃并督促落實東中部地區對民族地區產業轉移任務。建議采取大分散、小集中、一縣一品的集約化轉移方式,通過產業鏈彌補區位劣勢,把現有扶貧車間與轉移企業對接。對推動產業轉移成績突出的地方政府和企業給予表彰獎勵。
二、 實行更優惠的產業轉移支持機制。建議由國家民委牽頭對產業向民族地區轉移情況進行專題調研,總結經驗,發現問題。協調有關部門設立扶持民族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專項基金,用于工業園區、標準廠房及相應環保措施建設等;協調制定專門配套政策和資金。
三、 加強產業轉移的人才培養。由教育部門牽頭組織民族地區職業院校與轉移企業對接融合,對民族地區職業院校的生均經費與實訓設備加大投入,在民族地區率先實行以職業教育為重點的15年免費教育。人社部門對轉移到民族地區企業中就業員工給予更長期限培訓補貼,允許民族地區在培訓資金使用上有更大靈活性。
編輯:羅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