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資訊
香山科學會議研討中醫精準用藥機制
“用科學的方法說明中藥在治療新冠肺炎中的療效。”習近平總書記今年兩會參加全國政協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聯組會時,親自“點題”。
中藥在“戰疫情”時的療效有目共睹,但很多時候靠一個“悟”字,哪些組分真的有效,分子機理是如何?這些現代醫學提出的精準問題卻難以“可丁可卯”地一一對答。
“中醫藥參與到現代醫療體系的臨床實踐中要求其定位、機制等,要從混沌走向精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謝雁鳴表示,當下,電子大數據井噴、各組學漸成體系、數據融合挖掘等技術逐步成熟,中醫藥從循證證據到探究精準用藥機制的時機已經成熟。
如何“守正創新”、回答好習近平總書記的“考題”?4月8日,科學家們跨界召開了一次香山科學會議,共同探討“基于大數據的中醫精準用藥機制關鍵科學問題”。
“西”冠“中”戴不合適,應建立全球認可的中藥評價體系
“國際上,西醫漸起主導作用后,一些傳統醫學少有發揮。中國傳統醫學并沒有被現代醫學替代,秉持自己的特色,在與時代的碰撞交流中發展創新。”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康樂說。
中醫鮮明的特色決定了西藥評價體系的照搬會造成“張冠李戴”。“臨床上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等的并病率高達百分之七八十。”廣東藥科大學校長郭姣說,國際標準是分別對癥下藥,中醫藥秉持整體觀、多靶點同時治療。
“公認的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療效標準體系還不完善。全球認可的中醫藥評價體系,必須講精準,通過準確地回答臨床問題體現價值。”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注冊管理司副司長王海南介紹,這個過程中需要各方面的創新,例如推動中藥成藥性判斷工具和方法、建立符合中藥作用特點的新動物模型的建立等。
如果說,化藥的療效評價體系是西方醫學的重大貢獻,那么建立獲得全球認可的中醫藥評價體系,對整個醫學也是巨大的推動。
據介紹,國家藥監局正在加快構建中醫藥理論、人用經驗及臨床實驗“三結合”的中藥審評審批證據體系。
“不能光靠藥監局,也應通過學科、行業、學會等,積極匯集、推廣科學的方案。凝結全國科學家的力量,包括中醫藥、大數據、化學、生物學、統計學等其他領域的學者,提出行業的指標質量體系,為建立有執行力的公認的中藥評價體系打好基礎。”郭姣說。
讓精準用藥基礎從“數據大”走向“大數據”
現階段,醫療電子大數據非常豐富,醫療數據能夠一定程度地反映診療過程,互聯網診療數據、體檢數據、可穿戴設備數據、氣象數據等可以多維度呈現機體所處的環境,而基因組數據、中藥組分數據、信號通路數據等則從微觀層面揭示機理……
“數據大”的積累和尺度每天都在創造新的紀錄。
“中醫藥需要借助循證醫學的通用語言,收集、評價、生產、轉化其有效性、安全性、經濟性的證據。”謝雁鳴表示,例如,基于大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的現代手段,將循證證據推進到效應機制的揭示、提煉和再發展,可用于開展中藥精準定位的研究。
“精準醫學的核心是組學大數據與醫學的結合,中醫也不例外。”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潤生表示,數據、生命活動、中醫理論等不同維度的多樣性、復雜性意味著建立組學數據整合與挖掘的新技術、新方法、新理論是關鍵。
可見,精準用藥基礎需要從“數據大”走向“大數據”,而這個過程中最不可或缺的是“跨界”科學家不同話語體系的融合。會上,專家達成共識,呼吁國家建立高能、高效、高質量的前瞻設計、標準規范的國家中醫藥數據庫重大工程。
以臨床價值為導向,創新中醫精準用藥機制研究方法
“中藥精準用藥是一項重要的科學問題,其目的是了解中藥的臨床定位,解決什么臨床問題。”世界中醫藥學會創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李振吉教授解釋,由于中藥的復雜性,需要以大數據為抓手,對大數據、采集、貯存、分析、挖掘應用,推動數據轉換為證據方法學,根據臨床科學問題,梳理相關證據。
跳出現有技術局限性,融入AI深度學習、大數據、區塊鏈等學科技術方法,才能更好闡釋中醫臨床用藥療效及安全性的科學機制。專家呼吁,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研究成果基于國家中醫藥數據庫,并反饋回國家中醫藥數據庫,螺旋上升,循環前進,通過數據的整體融合,建立中醫藥宏觀、微觀、介觀的動態時空的科學關系,全景式闡釋中醫藥療效機制,用好現代評價手段,把中藥療效講清楚、說明白,答好習近平總書記的“考題”。
編輯:魯雅靜
關鍵詞:數據 中醫藥 精準 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