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畫界雜志>2021年第二期
賦彩制形 山外看山—薛亮山水畫風探微
江天寂寥--薛-亮
力追宋元、溯源魏晉的踐行者
薛亮山水畫風從本質上看就是對宋元山水精神的繼承和發展,不從筆墨上刻意精雕“小情趣”,卻從畫面氣質、章法結體乃至樹石云水等具體而微的細節中變程式、化結構,“遺形取神”而抒發胸臆,他自己也曾言:“山水畫家畫山水,題材未必一定是現實的自然景觀,也可能來自社會生活,來自生活的感悟,畫山水不過是借景抒情而已。古人的技巧,完全拿來為己所用,不能排斥。但要找出新意,經典是常讀常新的?!庇纱丝梢娧α烈运卧剿慕浀湫螒B作為自己創作的筑基,“以情入手”對自然實景進行高度的概括和集中,創造出開闊的畫外意象,可謂“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這種狀態是對時空的凝結,是一種對無限世界相對集中、概括的包含具象性因素的主觀性創造,這是對中國畫傳統觀念“以神取形”、“離形得似”的繼承和發展。所以在薛亮的畫中常有不盡符合現實和視覺科學的章法,卻有合情合理而各盡其態的意境,直取宋元人的精髓而不落古人窠臼。
湖山秋醉-薛-亮
在過往的訪談中,薛亮提到有評論家提到他的畫“用明代的城磚蓋現代的大廈”。其話固然是有道理的。薛亮認為:“傳統繪畫語言的語義還是有一定程度理解的,傳統繪畫的語言模式修辭方法筆墨圖形都有一定的精神指向性,沒有優劣高下之分,關鍵問題在于你能否合理地邏輯性地符合審美規律地把它重新編排組合,傳達出一種新的意蘊?!边@牽涉到他對傳統的認識、理解、運用,也表達了薛亮山水創作的基本立場、原則、態度乃至實踐方式。這是基于文化積淀下的個性發揮,是有傳統根基的時代創造,這樣才會有薛亮山水既古又新的面貌。至于評論家說他運用明代城磚蓋現代大廈,我不能完全同意。通過讀畫,豈止明代城磚,凡是為其所用的各代、各家均收入囊中,整合劃一而自出新意。
秋江云濤--薛-亮
因此,觀薛亮山水,不僅僅要看他對傳統符號的繼承和運用,更要從傳統繪畫的品評標準、審美意趣中追根溯源。特別是作為南京的畫家,薛亮對金陵文化的歷史文脈傳承有著深刻的感悟與淘染,其自然散發出的六朝風骨、魏晉余韻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如果把薛亮山水與《古畫品錄》中品藻之辭相對照,皆極相配:“精微謹細,有過往哲。”“賦彩制形,皆創新意?!薄绑w韻遒舉,風采飄然?!薄S手采拾,無不貼切。只是不知謝赫若見薛亮山水,又當做何感想,如何品評一番呢?薛亮山水雖極富個性,盡顯時代風韻,卻處處淵源有序、來去明白,非當下某些東施效顰式臨撫古人、或信手狂涂亂抹即言創新,更不是那些總試圖“走捷徑”、做足“畫外功夫”的所謂畫家只能望其項背。
云泉高致--薛-亮
個性的筆墨觀與自我的符號系統
薛亮有著堅定的傳統價值觀,但在探索和構建自我藝術語言符號方面更為特立獨行、卓爾不群,他認為“有創造性的畫家都有自己的符號”,正是這些符號的聚集才形成了個人風格。
中國畫在符號上最鮮明的特征在筆墨,它源于以線造型的實踐方式,而“線”在客觀世界的物理環境中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對于線條的美,中國人有著獨特的審美視角和深層的哲學感悟,是最為純粹的形的抒寫。表現在中國畫上,呈現出抒情性與程式性并重的基本特征,即抽象的品格兼備嚴格的程式。程式化本身既包含了千百年傳統的歷史積淀,也涵蓋了畫家經歷各種修為的錘煉而形成的自我范式,所以簡單摹學前人程式或刻意標榜自我范式都失之偏頗而非有價值的創造。薛亮山水畫中出現的大量前人未見的程式或造型范式,卻在細節中處處流露出傳統脈絡或古人消息,在以線造型過程中有常理、得古法而能出新意、達性情。譬如薛亮畫太行山,山石結構明顯有李唐、劉松年等南宋人的某些特點,但在線條排列上更加整肅,渲淡層次上更為概括,設色程序上更為豐富,因而重組后的古人符號已悄然化合為帶有鮮明薛亮畫風特征的譜系化的藝術語言表達方式。而薛亮個人山水符號最根本的建構理念在于其對筆墨的獨到理解和研究。
冬--薛-亮
在中國畫中,筆墨即可視為符號,程式則是綜合性的符號,它們都是抽象化的意象。我們在薛亮大量個性程式中可以不斷歸納整理出極為豐富的個人符號,這些一樹一石、一山一水的形態構成即可看到畫家的筆墨個性。所以筆墨也可作為抽象化的過程,它包含了想象、概括、簡化、提煉、升華等因素,而同時程式又是一切抽象元素必須具備的條件,它起到規范、約束、平衡抽象因素的力量,也是劃定、構建本門類藝術語言符號內部秩序和外部形態的基本范式。簡言之,筆墨與程式都是中國畫必不可少的,單一強調筆墨而忽視章法、造型、色彩等其它繪畫本體因素,必然把中國畫推向陳陳相因、空泛概念的僵化程式。反之,一味圖構程式的視覺新鮮感,主動喪失書寫性的筆墨符號則可能把中國畫引入另一種歧途和支流。所以薛亮對此保持高度的警惕:“符號要具備書寫性,不具備書寫性的畫就易做作,即為畫病?!?0世紀末,吳冠中提出的“筆墨等于零”引發的中國畫論爭的意義即在于此:離開具體表現物象,死守“脫離時代的筆墨,就不成其為筆墨”(傅抱石語),這樣的筆墨當然等于零。
冬---薛-亮
對于筆墨的認識,薛亮甚至有更為驚世的論斷:“筆墨過之則傷境?!眴渭儚淖置嬉馑?,此言必然會給人歧義和爭議,但結合薛亮的作品,實際上他以非凡的膽識實踐著中國畫追求以意境、神韻為本質的東方美學精神,以看似矯枉過正的論點點醒近世以來沉迷于玩弄筆墨趣味的“文人氣息”,力圖重建宋元山水那種遠逝的高華樸茂、沉雄博大的大氣象、大格局。因而薛亮的山水符號盡管帶有鮮明的個人色彩,但它們是充滿東方智慧和民族傳統的邏輯秩序,一種充滿情感智慧的、文化積淀的、精神指向的,同時具備書寫性特質的符號系統。
(作者系江蘇省國畫院副研究員、傅抱石紀念館館長、東南大學藝術學博士后)
薛 亮 :1956年出生于江蘇靖江市。江蘇省書畫院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特聘教授,南京師范大學特聘教授;第十二、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文化委員會副主任,民盟中央美術院副院長;江蘇省藝術類高級職稱專業評審委員會學科組長。國家一級美術師
責任編輯:邢志敏
文章來源:《畫界》2021年3月 第2期
編輯:畫界 邢志敏
關鍵詞:薛亮 筆墨 符號